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妃只想复国(140)

作者: 无梨Gretchen 阅读记录

“一百出头,差不多男女各半。”

江御暮在心里盘算片刻,又问:“涵州刺史的奏折什么时候到?”

江唤玥摇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什么奏折呀?”

江御暮没有多言,让她先走,而后一人回到马车旁。

江连镜方才也听出了江唤玥的声音,揣着满腹疑问却不能直接问,只能旁敲侧击道:“那姑娘什么来路啊?胆子这么小,应该不是自幼便开始行乞的吧?”

江御暮长叹一声:“我问了,她原是寻常农家的女儿,今年赶上大旱,家里没有收成,又借不到粮,便只能出来乞讨了。”

穆归衡闻言疑道:“大旱?那姑娘可曾提到,她是哪里人?”

“涵州人。”江御暮满目同情道,“不止她们一家受灾,临近几个村子基本都空了,只能成群外出找活路。”

“那岂不是成了流民?”江连镜似有所悟,与她打起配合来,“哎呀,当真可怜。”

穆归衡蹙眉道:“流民一多,便易生乱。她可曾提及此次共有多少流民来京?当地附近的其他州府可有类似的灾情?”

江御暮摇头道:“那姑娘也说不清楚。不过,灾情若严重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应该会有当地的官员上书向朝廷求助吧?”

以往为了让皇帝安心,穆归衡从不过问政事,今日骤见京外有“灾民”行乞,实在无法坐视不管,随即入宫去向皇帝禀报此事。

皇帝听罢并不惊讶,反而慈祥一笑道:“归衡,你还是太年轻,太容易遭人蒙蔽了。”

穆归衡不解他此言何意:“遭人蒙蔽?”

皇帝从旁抽出一册奏折扔给他:“你自己看看。”

那是涵州刺史周望安上的折子,两日前就送到了皇帝手中,但他一直没有回应。

穆归衡读完,简要概括道:“周刺史说涵州今岁突逢大旱,多有流民,希望朝廷能调粮赈灾,减免税赋。”

他并不觉得这份奏折有什么问题。

“你还没想明白吗?”皇帝见他如此不开窍,无奈解释道,“周望安为何早不报灾,晚不报灾,朕前些日子刚下了加税之旨,他偏偏就选在这个时候报灾?还要求减免税赋,难道不是拐弯抹角地抗旨么?”

穆归衡反驳道:“涵州与京城相距甚远,文书一来一回颇耗时日。也许周刺史递送这道奏折时,您的旨意尚未传至涵州呢?”

皇帝有些不悦:“即便如此,朕看他的折子也颇有夸大其词之嫌。若真有如此严重的旱灾,必定影响极广,其他州府为何没有官员上书?难道那灾星就盯准了一个涵州么?”

依他看来,涵州也许只是遇到了一次小灾,只要当地百姓咬咬牙,勒紧裤腰带就能挺过去的那种。周望安却把它虚报成了数十年难遇的大灾,意图借此骗来朝廷的赈灾粮款,中饱私囊。

穆归衡虽觉他的分析有些道理,但仍然迈不过去一个坎:“即便如此,可京外的流民——”

“够了!”皇帝不愿再与他争论,“你就是太心软,才会被这些装可怜的把戏骗过去!为储君者,若不能做到心明眼亮,叫朕百年之后如何放心把天下交到你手中呢!?”

穆归衡冷笑一声:“儿臣自是难堪大任,父皇不妨另立储君,也好早日安心。”

此话一出,系统又发出提示:“检测到违规行为【自请废太子】,即将降下惩罚。”

穆归衡立时跟它玩起了文字游戏,心道:我方才只是让他再立一个太子,又不是让他废了我,何处违规了?

系统啧啧两声,居然真的没再为难他,连穆归衡自己都有些意外。

皇帝却被他这句话气得不轻,想抄起桌上的奏折砸他脑袋,又实在舍不得。

半晌,皇帝将所有怒火化作一声叹息,又变成了语重心长的慈父。

“另立储君?你倒说说,让朕立谁?”

他的话中带着几分自嘲,并不是真的想问出一个答案,也没有给穆归衡留出插话的机会。

“朕虽说有六个儿子,实际却只剩下五个。你大皇兄走得早,没享够多少福就去了。”

“你二皇兄呢?自小便不爱读书,朕心疼他,便也随他的心意,不叫他忙碌疲乏。”

“再说你三皇兄,一天到晚就知道喝酒,给朕惹出了多少乱子,难道朕还能把储位交到他手中?”

“至于你四皇兄……”

安王穆归礼。

皇帝语塞半晌,闭上眼深深一叹。

“这孩子是个有心气的,若非……唉,算了,不提也罢。”

“朕现在就盼着你多子多福,开枝散叶,早日让朕抱上皇孙吶。”

皇帝喋喋不休,说了许多肺腑之言,穆归衡却没怎么听进去,满心都想着涵州的灾情和京外的流民,目光锁着周望安的奏折久久不移。

晚间回到府中,穆归衡吩咐石涅:“去准备准备,带人在京郊设个粥棚,给流民施粥。”

石涅对他挤了挤眼睛:“殿下和太子妃可真是心有灵犀。”

穆归衡惊讶道:“她已经开始准备了么?”

石涅重重点头:“嗯,太子妃正在亲自熬粥。”

穆归衡面色微变,加快脚步喃喃自语:“这可不行。”

石涅听了笑道:“殿下放心,太子妃只是熬粥,又不做重活,您不用这么急着去拦!”

穆归衡恍若未闻,径直向厨房赶去。

他哪是怕江御暮做重活呀。

只是想起了上次那块糕点的味道,怕她的厨艺让灾民再受一次苦而已。

国师面圣巧言令色,太子上朝主动请缨

上一篇: 万人嫌炮灰她又美又飒 下一篇: 展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