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妃只想复国(150)

作者: 无梨Gretchen 阅读记录

此时刚好到了晚饭时分,禁军们奉命开始扎营,江御暮和穆归衡则带着各自的贴身护卫进了村。

村子不大,也就几十户人家的样子。四下万籁俱寂,家家户户都空无一人。

石涅有些瘆得慌,被风吹得打了个寒战,低声问道:“这村子怎么这么冷清啊?就算闹了饥荒,也不至于一个人都没有吧?”

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有相同的疑问——除了江御暮,她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心如明镜,却不可能向他们透露半分实情。

因着屋主不在,众人也不好直接进屋查看情况。整座小村子只有一条主道,很快就走到了尽头。

石涅忽然想起:“对了,阿乐和她娘不是涵州城外的村民吗?怎么不找她们来问问?”

江御暮答得随意而自然:“她们是王家村的,在涵州城东二十里。这是城西,离王家村颇远,她们八成也不甚了解。”

时异对穆归衡提议道:“殿下,要不咱们先回营吧。等明日进了涵州城,再找个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打听消息也不迟。”

穆归衡旋即否决了他的提议,对江御暮道:“不太对劲。”

“什么?”江御暮一味装傻。

穆归衡认真分析道:“父皇有一句话没有说错——若真有极为严重的旱灾,必定影响极广,灾星不可能只盯准了一个涵州城。”

这两日,他行路时一直在观察附近的山水树木,越看越觉得事有蹊跷。

“远的且不说,你们就看这村中的树木。”

其余三人顺着穆归衡手指的方向看去,虽然天色已晚,光线不足,却也能看出屋前屋后树木葱茏,色彩浓重。

穆归衡接着说道:“此地若真有旱灾,怎么可能只造成农田颗粒无收,而不使这些树木一同枯死呢?”

石涅听罢拊掌道:“殿下说得对啊!卑职怎么就没想到呢?”

“行了,少拍马屁。”穆归瞥他一眼道,“这个村子几乎每家院里都有水井,本宫若没有猜错,这些井一定没有干涸。”

他话音一落,石涅与时异便分头翻入两家院内,各自找井打水。

不多时,二人便带着同样的结论回来了。

“殿下所料不错,这些井里果然都有水!”

穆归衡面色凝重,决定最后再确认一次。

“这种村落附近一定会有农田,既然此村只有东西两个出口,咱们四人便分两头出去寻找吧。”

时异本以为江穆二人会带着各自的护卫分头去找,正准备往江御暮身边走去,却被石涅拦住了。

“你傻呀?”石涅恨铁不成钢般给他传授经验,低声道,“再怎么‘分头’,也不能把人家小两口分开呀!”

时异想了想,跟石涅一起行动总比待在江御暮身边轻松许多,便也从善如流,随他一起从村东头的出口离开了。

江御暮和穆归衡一路向西,仅走出一里多地便看见了大片农田。

远远望去,田里似乎只有枯黄的野草。走近细看,方知这是一块刚刚收割过的麦田,整片土地没有一丝因久旱而干燥开裂的痕迹。

穆归衡蹲身拾起半截遗漏的麦穗,观其品质,也并无受过旱灾的迹象。

难道父皇的判断才是对的?涵州没有受灾,刺史周望安假报灾情,就是为了骗取赈灾款?

可是逃去京城的那些流民又该如何解释?他们口口声声说着涵州大旱,难道也是在周望安授意下撒的谎?

穆归衡心乱如麻之际,江御暮伸手抚上他的肩膀,柔声宽慰道:“咱们先回营吧,今晚找阿乐她们好好谈一谈,问个清楚。”

“嗯。”穆归衡愁眉不展,似乎在为自己当初的错误判断而懊悔,“也只能这样了。”

四人在村口会面后,石涅和时异也禀明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江穆二人这边如出一辙。

回营草草吃完饭,石涅便去给费红英和江唤玥传话。

少倾,他独自一人慌慌张张跑了回来,回禀道:“殿下,她们不见了!行李也都带走了!”

“不见了?”穆归衡倏地站起身,“可有人瞧见她们去哪了?又是何时离开的?”

石涅立即出去打听了一圈,带回来一名禁军哨兵。

哨兵答道:“禀殿下,方才您带人去村里查看情况,刚离开没多久,她们便带着行李走了,说是您让她们先回家。怎么,您不知道这事?”

穆归衡冷笑一声:“好,很好。”

事情越来越不简单了。

穆归衡取出自己的令牌交给石涅,吩咐道:“你去一趟涵州城,让周望安现在就来面见本宫。”

石涅领命,策马而去,不到一个时辰便带着人回来了。

但他带来的不是涵州刺史周望安,而是他的师爷周祥。

周祥年逾四十,留着连鬓的络腮胡,乍看不像师爷,倒像是个武夫。细看就更奇怪了,这样五大三粗的汉子,脸上竟然顶着两道新鲜的泪痕。

石涅让他在帐外等候,自己先进去通传一声。

穆归衡听闻来者不是周望安,疑惑道:“周刺史不在城内吗?”

石涅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还是让周祥师爷自己跟您讲吧。”

江御暮在一旁插话道:“太子殿下会见外臣,我还是先回避吧。”

“不必多此一举。”穆归衡按住她的手,“反正等人走了,我也要跟你聊起此事,还不如省些说话的力气,直接让你留在这听听呢。”

语毕,穆归衡将周祥唤进帐内,开门见山道:“周望安现在何处?为何不敢来面见本宫?难道是做了什么亏心事,怕与本宫对质不成?”

上一篇: 万人嫌炮灰她又美又飒 下一篇: 展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