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阴差阳错,我成了少爷的贴身女仆(126)

作者: 三狗鱼儿 阅读记录

沈路想起昨天晚上她在程杨那里听到的关于秦亦川妹妹的八卦。

“但是……姜雪瑶是你惹不起的你知道吗?她太狠了,后台又硬,你这样被她发现了最后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已。”

听着沈路这些发自心底的为她考虑的关心话语,黎青青心里一阵感动。

“路路,我知道你是担心我,姜雪瑶是什么人我比你还清楚,你还记得我去f国比赛的那次吗?”

沈路有点茫然的点点头。

“那次我差点被姜雪瑶卖掉,永远的留在f国。”

“啊?”沈路瞪大眼睛,她还是第一次听黎青青讲这件事。

“所以我知道姜雪瑶有多么心狠手辣,也知道她暂时是陆砚的未婚妻,但是……”

黎青青顿了顿不知道要怎么简洁明要的把这件事说清楚。

“总之,联姻只是陆砚的缓兵之计,他以后是不会跟姜雪瑶结婚的。”

沈路眼睛瞪的更大了,“你说什么?!”

她握着黎青青的肩膀,激动的使劲晃她,“你……你确定这个消息属实吗?不是陆总想要挽回你的说辞?”

黎青青捋了捋眼前被晃下来的碎发,“不是,他都为我跳过海了,根本就没有必要骗我不是吗?”

沈路突然想起来了,当初黎青青被牧星羿绑架,是陆砚救她回来的,陆砚曾经确实为了她拼尽了全力,自已不应该质疑他的人品。

“可……可是为什么呢?缓兵之计?缓什么兵?”

沈路太想知道其中的原委了。

“不好意思,路路,太多我就不能透露了,你只要知道陆砚跟姜雪瑶的联姻只是做给姜家看的……”

黎青青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沈路打断了。

“嘘!等等……这里好像还有其他人。”

沈路的食指放在嘴唇中间,眼神开始滴溜溜的转,黎青青立马闭上了嘴巴。

两人竖起耳朵自已听了听刚刚那道声音的方向,发现它好像是从小山头的另一边传过来的。

好奇心驱使,沈路往那边走了几步。

黎青青叫住她,“……路路,我们还是回去吧?”

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人。

沈路回头拉上她,“去看一看,这声音一听就是在干坏事,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黎青青:“……那你还看?”

沈路:“不然你以为我去看人聊天吗?”

黎青青:“……”

两人手脚并用的爬上小山坡,在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利用大树粗壮的树干挡住身体。

沈路伸头看了看,发现小山头的另一边山脚下停了一辆大g,一看就是哪个有钱人的车。

车内隐隐约约还能看到一对男女。

“卧槽。”沈路开始兴奋起来。

她伸长脖子想看的更清楚一点,但奈何距离有点远,加上树枝遮盖,视线严重受阻。

她急的拿出手机,点开摄影模式,开始放大画面观看。

黎青青面对沈路这豪放的作风,不禁开始担心起来。

她伸手挡住沈路的手机摄像头,劝她:“这样不好吧……路路?要尊重人家隐私啊。”

沈路一把打掉她的手,嘴里振振有词,“他们自已都不觉得害臊,你觉得他们需要隐私吗?”

“……”

黎青青说不过她,只能红着脸在旁边等沈路发泄完她的恶趣味。

没几秒钟的功夫,沈路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卧槽!是姜雪瑶!”

黎青青:“?”

她立马凑到沈路的手机上。

“卧槽!卧槽!卧槽!你快看!这是姜雪瑶吧?!”

沈路控制不住的一连串的“卧槽”,这突如其来的惊天大瓜调动起了她全身的肾上腺素。

她激动的手抖个不停,加上大冬天的在户外举着手机手就抖的更厉害了。

“死手,别抖啊。”沈路用左手毫不留情的打了右手一巴掌。

黎青青出来时带了手套,她帮忙稳住沈路的手机,趴在屏幕上仔细辨认了一下。

发现这辆大g里的女生果然是姜雪瑶。

第114章 情种,悠着点

黎青青惊讶的捂住自已的嘴巴,不敢相信自已刚刚看到了什么。

原来姜雪瑶不仅疯癫,在男女之事上也这么豪放,难怪陆砚有绿帽癖呢。

黎青青只觉得自已的脑子现在有点短路,为什么这种事偏偏让她撞见了?

沈路还在一旁仔细的观摩刚刚拍的视频。

“等一下,这个男的看着怎么也这么眼熟呢?”她皱着眉头在屏幕上仔细的辨认了起来。

黎青青此时已经没空管男方是谁了,姜雪瑶的奔放程度真的震惊到她了,她现在只觉得陆砚有点可怜,竟然跟这种人订婚。

沈路将手机凑到黎青青面前,指给她看,“你快看啊,这个男的是不是那个运动员?”

黎青青敷衍的看了一眼,“是吧……”

不管这男的是运动员还是明星对黎青青来说都没什么区别,重点是陆砚知道姜雪瑶私底下是这样的吗?或者说陆砚会在乎吗?

嗡嗡,嗡嗡。

黎青青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响了。

她掏出来一看,发现是陆砚给她发的。

【妹妹回家吃饭,肉烤好了。】

下面又接了一句:【大郎亲自烤的。】

黎青青心想:这回你可真成大郎了。

她收起手机,去拉沈路,“我们回去吧,他们开始找人了。”

沈路意犹未尽,“再看一会儿吧,好不容易爬上来的,我还没看够呢,不愧是运动员哈,还挺持久的。”

沈路一脸奸笑的看着黎青青,“要说这些有钱人的生活可真够糜烂的,刚刚我担心你跟陆总的名节,现在想想真是多余,说不定人家早就约定好互不干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