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种田小农女(103)

作者: 胭脂醉鱼 阅读记录

说完摸着肚子无奈道:“可惜我这马上就要生了,不能自己去了”

“我手下有个学生,叫小核桃,手艺学的不精,但是人勤快、老师、心眼实诚”

“说实话,她没什么做菜的天赋,做精细菜不大行,但是做大锅饭是一把好手,我正愁她怎么办呢,你这个就很适合她”

俩人很快就商量好了,这次李春花带走小核桃,去县里开食坊。

小核桃家里父母双亡,只剩下一个年迈的奶奶,她跟着小茉莉学手艺,祖孙俩这才活了下来。

一听说李大掌柜要她去县里开铺子,小核桃当时就跪在地上朝李春花磕了三个响头。

她奶奶也老泪纵横,一个劲儿的叮嘱她好好学本事,不能让掌柜的白花钱。

祖孙俩依依惜别,小核桃跟着李春花和凯瑟琳去了县里。

不久之后,李氏快餐的牌子,就挂在了杂货铺子旁边的一处小小摊位上。

摊子摆上了一个改装过的餐车,底下放着三个炉子,火烧的旺旺的,上面摆着三口大锅,都冒着热气。

一口大锅放着一个五六层高的蒸笼,有糙米饭、馒头、窝窝头三种。

一口大锅里闷着软烂的红烧肉,汤汁浓郁,油色鲜亮,一揭锅盖,香味能飘一条街。

剩下那口大锅里煮着菜汤,翻滚的汤汁里面,碧绿的青菜起起伏伏,正适合一口肉下去之后解解腻。

李春花订好了价格,依旧是请谢良才写了一个价格牌子立在边上。

快餐:一荤一素+糙米饭  20文一份

糙米饭也可以换成窝头或则馒头,一份糙米饭换2个馒头,3个窝头。

中午,周边的工坊下工,大家饿的饥肠辘辘,一窝蜂涌出来吃饭。

有人送饭的就找个安静的地方蹲着吃,没人送饭的就到处找便宜的吃食。

小核桃的餐车出现的时机正正好,她揭开炖肉的大锅,香味瞬间吸引了一圈人围过来。

大家一看价格,好吃不贵,不够还能加,顿时喜出望外。

能吃上热菜饭,还有肉有菜,还能自己搭配,简直是太方便了。

“小姑娘,我来一份,多加点汤汁”

“我也要一份,我要多加一份肉”

“我的我的,我要馒头”

……

小核桃揭开旁边的竹筐,拿出来一个个写着李氏快餐的木碗,手脚麻利的给这些嗷嗷叫的汉子们打菜打饭。

一手交钱,一手交饭,众人纷纷开始掏荷包,把饭钱扔进另外一个竹筐里。

人实在是太多了,小核桃一个人忙不过来,赶紧去旁边的杂货铺子里喊了一个伙计过来帮忙。

众人这才知道,这个摊子也是李春花的产业,有些忐忑的心就彻底放回了肚子里。

在小河村,李氏就是活招牌,她家的东西就是质量保证。

两刻钟过去,小核桃今天准备的饭菜就被一抢而空,后面过来的人只能看着空空如也的大锅生气。

得知小核桃每天都会摆摊之后,大家这才心满意足的走了。

吃完的碗筷都堆在框子里,小核桃和伙计收拾完毕,一股脑堆在牛车上,由一个老汉驾着车去了县城的善堂。

这里的大孩子们帮着洗碗刷锅,挣的钱都是自己的。

大家热情挥高涨,手脚麻利的,早早就给自己攒了一笔钱,等到成人之后,就可以出去做生意。

第 52 章

县城里工坊多了,做工的人也多了。

周边村镇的青壮年都涌入县城,带动了县城一大批酒楼、食铺、以及牙行的生意。

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消费得起这些,很多人还是只能混个温饱,养活一家老小。

小核桃的快餐车生意火爆,引起了好几家食铺效仿,尤其是茶摊、面馆以及一些小型的酒楼,纷纷推出了便宜管饱的快餐。

很快,小核桃简餐的生意就被分了一部分。

生意下滑,小核桃担心李春花会责怪她做的不好,于是每天挖空心思去想新菜单,想办法做的更可口,更划算一些。

但是简餐的成本有限,无论她怎么费心思,每天的客流量还是越来越少。

李春花对此表示完全理解,因为这很正常。

一开始大家都是图个新鲜,时间久了,竞争对手也出现了,大家就被吸引走了。

小核桃简餐每天能卖出去大约100份简餐已经很不错了。

凯瑟琳玩儿了一阵子,终于开始想家了。

松果在小河县迷上了种地,每天跟着谢良才去地里上课,对这边的糙米饼十分感兴趣。

这个糙米病一开始只是穷苦人家用糙米混合着树叶或者菜叶子蒸熟的粮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饱腹,至于口感,那是完全没有的。

后来粮食收成上来了,家里也有钱了,基本就没人吃了。

谁愿意放着精米饭不吃,去吃那些个涩口的糙米饼?

他们又不是有病。

但是,受到炸藕盒的启发,小茉莉把糙米饼做了一下改良,她用糙米和面粉混合,然后加入猪油下锅炸,做出来一种香甜酥脆的全新糙米饼。

这种饼子切成长条或者方块,可以储存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