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种田小农女(81)

作者: 胭脂醉鱼 阅读记录

多么美好的田园牧歌图啊。

赵大胆刚刚去地里检查了辣椒苗,回来就看到李春花和赖大。

“赖叔”

赵大胆开心的和他打招呼。

赖大也很喜欢这个总是笑脸迎人的年轻人,加上他又是县令的女婿,脸上的笑就多了几分。

“原来是大胆兄弟”

俩人寒暄了一阵。

李春花回了一趟房间,换了一身利索的衣服出来。

她先去地里看了看辣椒,又去后山的山脚看了葛根和芋头,长的都很好。

尤其是葛根,藤蔓长的长长的,已经开始开花了。

今年第一批葛根,估计3个月后就可以采收了。

周农官和赵农官那边的试验田也出了好成绩,葛根长得很大个,淀粉含量十足。

红灯笼进入花期,漫山遍野的小白花,看来今年的收成也很不错。

从后山回来的路上,偶遇了刘嫂子和赵婶,还有十几个小伙子。

“哟,春花侄女”

“刘嫂子,您这是去干什么呢?”

“去把河道清一清,村长准备让咱们挖一个鱼塘来养鱼”

……

李春花这才了解到,她不在的这段时间,村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村长要求每家每户都出人力,去挖一个大的水库,顺便养鱼。

还有家家户户需要出人力去修路,保证家家路路通。

修路需要用的石板就从山上取,不够的就直接就地开窑烧土砖。

村长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路修好。

小河村现在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周边好多村子都想来这里取经。

大家都想趁着这次免税三年,多多积攒家业。

县里的凉粉工坊被拿走之后,种红灯笼的人家明显少了不少,改而种了果树。

这也是李春花建议的。

小河村的地势和土质,种粮食真的不划算,种果树或者一些药材反而很不错。

她去和林家栋谈了一笔生意。

林氏种业免费提供3000株橘子树苗,小河村每家领取100株。橘子树挂果需要2年,2年后,林氏种业开始回购果子。

家家户户都有院子和大片的荒地,几个果子树完全没问题。

而且这个还不用发愁销量。

3000株树苗很快就被瓜分完毕,李春花专门拿出一块地,种了整整300株。

她从小就喜欢吃橘子,这次一定要吃个够。

第 41 章

小河村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柳县令又主动上交了来钱的凉粉工坊,知府大人很满意。

在给朝廷的奏报中,狠狠夸了一把柳县令,还建议其他州县来小河县学习。

不仅如此,他还争取了一笔善款,用于小河县的慈幼坊。

钱倒是不多,也就500两银子,给孤寡老人们多添一床厚被子而已。

但是这是个很好的信号,说明小河县已经被上峰注意到了。

梁帝最近被边关战事烦的日日上火,每天早朝都是个行走的火药桶。

朝臣们战战兢兢,唯恐说错了话。

这天上朝,照例是一通训斥,责怪各方大员治下不力,多地出现天灾,税收也连年拖欠。

但是这些贵人们却宝马香车,府邸连绵,家中亲族奢侈无度。

可见老百姓的钱都去了哪里。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这时候,谢丞相申请出列,上传了一份奏报。

“陛下,这是容州知府的奏报”

御前太监躬身上去拿来了奏报。

梁帝漫不经心的翻开:“有什么特别的吗,容州,朕记得那边穷山恶水,已经减免好几次赋税了”

谢丞相躬身禀报:“启禀陛下,今年容州不仅上缴了拖欠的赋税,还翻修了城墙”

修城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不仅周围的大臣们,就连上首的梁帝都看了过来。

大梁的城墙都是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坍塌,起不到抵御敌人的作用。

各个州府的长官们上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整城墙,抵御贼寇。

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修城墙不是修房子,这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事。

不仅耗费人工,还要大量的建筑材料。

一米城墙万两银不是空穴来风。

容州一个小地方,如何有这个实力?

梁帝继续看手上的奏报,越看越震惊。

竟然有这么赚钱的吃食?

奏报里,赵知府稍微夸大了一些凉粉工坊的盈利,想让朝廷上那些大员们看看,他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是政绩突出,还能修城墙。

梁帝越看越满意,不住地点头:“赵知味不错”

说完留下丞相和几个心腹大臣,商量怎么利用一下容州的案例,让更多州府积极学习。

凉粉工坊从小河县搬到了容州县衙,规模更大,人员更多,每天产出的凉粉多达上千斤。

然而就这还远远不够卖。

赵知府第一时间垄断了全州所有的红灯笼,还大肆鼓励老百姓种植红灯笼。

小河县的凉粉工坊只留下了两个老师傅,每天的产出只够供应仙客来和一些小的食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