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山居(130)
为了表示不是刻意,还道他得打一捆柴回去,往山上多走点好砍柴!
与人分别,柏苍亦是脚步轻快。
东坡居士有言“此心安处是吾乡”,于他而言,心有眷恋,家好像更是家了。
想着家里的人儿,计划着帮张强马进背石头、打猎的安排,殊不知,家里已经闹翻天!
要不是有人拽着,谢烨的鞭子都快甩对面之人的脸上了。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这话真真不假!
第 49 章
柏苍送李承平和阴阳先生出山, 谢烨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地里和菌子林。
放在杂物间的木桩,出菌率低就算了,长势很是不好, 虽然柏翠每日精心浇水养护, 可最后一批木桩还是彻底成了枯木,只能进灶膛。
因此, 谢烨彻底放弃在家养菌子得想法。
不过菌子林那边, 她却更上心,不仅让柏松仔细记录, 还给木桩子做了编号。
也是这时, 她才知晓,不仅柏苍识字,柏松也是曾经读过书的。
当然, 读书是跟着他爹,并不是正经学堂!
柏松在记录过程中就发现,木桩出菌与木材、腐木程度、阳光、水分等有密切关系, 为了探究清楚最适合长菌子的环境和木材,他拉了家里人帮忙。
谢烨对这件事儿很是上心,不仅帮他分析, 还经常同他一道去菌子林实地察看。
一来二去, 不知怎么的,竟然传出了风言风语。
流言是桃花色的, 很香艳——长嫂与小叔子钻林子!
初时, 只在白云岭的男人们之间流传, 后来也不知是谁说漏了嘴, 被妇人知晓。
有与毛氏交好的妇人就旁敲侧击提醒她,让她跟侄子侄媳说说, 毕竟,谢烨年纪太小,才十五。
而小叔子柏松,已经十三,是能说亲的大小伙儿!
作为柏苍的媳妇,谢烨的年纪算小的,毕竟前者已经二十多,两人之间差了五六岁。
甚至,谢烨和小叔子柏松可以算是同龄人,况且“女大三抱金砖”这一美谈从未被人质疑过。
毛氏听闻后很是恼怒,道:“家里孩子如何别人不知道,我们自己人还能不知道吗?外人瞎说就算了,嫂子你咋还信呢?”
直将人说得哑口无言,面上无光!
不过,毛氏也没掉以轻心,找了机会去侄子家。
对于毛氏的到来,谢烨并未怀疑,毕竟是她有求于人。
见人来了,虚心请教如何腌菜。
菜园子的菜长势茂盛,再有个十几二十天就能吃头茬,尤其是豆角,谢烨都觉得今年纯吃豆角,家里人可能都会腻!
而且随着入夏,柳蒿芽、蕨菜、灰灰菜、猴腿菜、山芹菜等野菜疯狂生长,除了晒干菜,就是腌酸菜。
柏翠不会腌酸菜,以往都是岭上各家婶子嫂子接济。
谢烨也不会,想到今年人多,便决定自己学。
再说,等豆角下来,除了吃新鲜晒干菜,她还想腌酸豆角,专门去柏峻家请人,想着等毛氏得闲了来家教她们腌酸菜的法子。
毛氏来时见已经准备的差不离,没多说什么,直接腌山芹菜。
“淘洗干净得晾干,这大缸也得擦干,抹布不能带油······”
谢烨仔细听着,在一旁打下手。
腌山芹比较简单,只要保证大缸不沾油,芹菜淘洗晾干,最重要的一点是面汤,不论是专门和面糊煮还是用煮过面条的汤,都必须保持锅具干净没油腥!
“有丁点儿油腥,保准发烂,到时臭的呀,这缸都没法用······”毛氏边做边讲。
半天的功夫,做了半缸腌山芹。
“五六天的功夫就发酸,到时候专门新做竹筷,用来捞酸菜,只要没臭,浆水就能一直用。”
谢烨应好,擦干净大缸外围,将新作的盖板盖上。
杂物间现在收拾的干净整洁,加之外面阳光正盛,屋里光线好,看着很是敞亮。
毛氏仔细看过,搁置闲杂东西的木架上都没见灰尘,不用的陶锅竹篮摆放整齐,心里暗自点头。
这个侄媳妇,脾气是燥了点,可对事不是人,操持家务上还成!
“听小慧说你种的麦子豆子好的很,婶儿也想明年种,你带婶儿去瞅瞅,婶儿也学学。”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小慧那是爱屋及乌,我也是头次种,以往在娘家只除草浇水的······”谢烨笑着带人往后院去。
屋后只留了丈宽空地,其余都被篱笆圈起来。
后院的篱笆明显比前院高,毛氏纳闷,“后院咋修这高的?”
“前院时常有人,兔子耗子的也就晚上出没,后院不一样。”谢烨解释的很是委婉,没直接说后院做这高的篱笆是为了防人!
毛氏隔着篱笆向里看,见麦苗已经有小腿高,豆苗稍显矮,称赞道:“你种地上是好手,像你婆婆。”
这话,谢烨不好接,也就没说话,带着人顺着通往茅厕的小路一路走一路看。
山根下驴棚旁堆了好几个粪堆,天气热味道很大,还没走近异味已经飘来。
毛氏好似没闻到,一直走近,转看了看,还瞧了瞧驴棚。
两人站在山根下,距离屋子有十几米的距离,毛氏见隔壁人家后院也没人,才道:“老八媳妇,你是个好的,咱自己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