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平乐·山居(201)

作者: 丁晗 阅读记录

他拧着麻绳,张狗子带着弟弟在一旁帮忙扯麻皮,看着很是乖巧。

谢烨道:“叔,你忙,我进去看看嫂子。”

张进钱点点头,眉心拧出好几个疙瘩,“你也劝劝你嫂子,她回了娘家也不好过,再说狗子结果也这大了,还不如留下安生过日子。”老大没了,可老二老三还在,再说孩子都这大了,安稳才是福!

西间,黑漆漆一片,谢烨探头道:“嫂子,醒着没。”

杨氏醒着,只是她没了主心骨,浑身都提不起劲儿,恹恹道:“妹子,进来说话。”

往一旁挪了挪,空出靠近炕洞口的温热处,“地上冷,上炕来暖暖。”

“嫂子,你躺着,我坐这儿就成。”谢烨侧身坐在炕沿,看不清人,只能循着大致方向道:“日子要往前看,还有狗子兄弟几个呢!”

屋内半响没有话音,倒是响起细微的轻啜声。

谢烨无声叹一口气,“入冬了没活计,嫂子正好把身体养养,身子好了日子总能过得去,明年要是地里有收成,也开点荒地种粮食······”

出门后谢烨吸一口外面的冷风,对一旁的张狗子道:“进屋吧外面冷,好好带弟弟。”

柏松还在交代:“不想烧火就在炭盆上放个陶锅,煮点姜汤,别嫌难喝。”

张狗子默默点头,也不知听没听进去。

往院门口走时,谢烨道:“其他人家大概问······”侧头时余光瞥见张狗子还在屋檐下,扭身看去。

“快进屋。”柏松也看过去,见人站着不动,抽出手挥了挥催人回屋。

谢烨从柏恭家出来时,天色昏暗,各家院落门庭只剩一座座深色轮廓,风声依旧。

柏松小跑着上来,看清路口的人影,双手拄着膝盖喘气,“没,没差人。”

剩下几家除了出山的,其他人都在家。

谢烨转头看一眼柏恭家的院子道:“成,回家。”

柏松凑上来,低低问:“大堂哥大堂嫂没为难你吧!”

“我就跟柏杨说了会儿话,他们都在灶房吃饭哩。”

听这话,柏松心下嘀咕:小气,肯定没叫大嫂,虽大嫂不一定吃,但不叫人就是看不起人!

寒风里各家都堵上窗户,只门缝透出些许光亮,一路上坡,还能隐隐约约听到沿途人家的说话声。

他吸着鼻子,想起今儿又是没收获没头绪,仰头长叹,“难啊!”

这已经是第三次问话了,之前列出的嫌疑人基本都能撇清干系,无他,皆有可靠的人证证实菌子林起火时人不在场。

难不成真是天火?

不由得柏松不怀疑,至少目前询问的结果证实,在家的人无人有在场的嫌疑,嘶——他倒吸一口冷气突然站定,”难道是出山的人谁干的?”

放了火,但沿着别的小路追上出山的队伍······

“不可能,出山的人当时一起下坡过桥的。”

见谢烨如此笃定,柏松迟疑,“你数了?”

谢烨摇头,“你大哥数了。”

这次一道出山的人多,柏苍担心有孩子趁乱混进来跟着一道,在院子对人名,她当时正好看着,而后过桥上对面山时,看着一串人如蚂蚁搬家,她觉得有趣数了一下,只多了五个开荒地的。

进自家院子,柏松朝屋里喊了一声,“我们回来了”,转身关木门,插好门闩后还拿木棍顶住。

石墙只半人高,还要装个木门,即使那门板有三指厚,可真当豪猪豹子来时又能有什么用?

谢烨很是怀疑这门就是个样子货,“会不会被风吹倒?”

柏松信心满满,拍着门板道:“不会,门桩埋在地下有两米深,除非大风直接将门板吹折。”

久久不见人影,柏翠出门来看,“大嫂—”

“哎,来了。”

“赶紧进屋,听着声儿了半天又不见人······”柏翠絮叨着,她和弟弟已经吃过饭,剩下的全盛小铁锅中架在炭盆上热着。

一锅煮的面片,泡囊了,汤汁也少的可怜。

柏翠正准备盛,柏松操手凑过去瞧,道:“加点汤,加点汤。”

“加汤得再煮煮。”柏翠犹豫,大嫂不喜欢吃太软烂的面。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都坨一块了,加点汤。”柏松坚持,还拿起勺子搅了搅,见肉丁只零星几个,还全是肥的,瞪向一旁窝在矮榻上吃毛栗的弟弟,“你是不是把瘦肉挑吃光了?”

“哪有,锅里不是还有那多!”柏青露出豁口的门牙,笑嘻嘻道。

柏松没好气,“还咬毛栗,小心牙全给你崩了。”

柏青才不怕,“换牙反正都要掉,早崩早好。”

柏松瞪他一眼,去供桌一侧墙角的柜子找臊子罐。

谢烨笑他,“味儿都调好了,再加咸了。”

“不怕,加点汤正好。”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柏松挖了两大勺肉臊子,压在面下,待锅里咕嘟咕嘟煮开时,抱着碗蹲在一旁。

见他眼巴巴等着,谢烨将勺子递过去,”你先。”

“不不不,大嫂你先。”

再煮都成面汤了,谢烨道:”赶紧,我吃一碗就够了。”

柏松这才拿过勺子给自己盛。

谢烨盛好饭时,见柏青蹭过来,笑道:“你不能再吃了,容易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