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山居(255)
她无意识将心里的疑问讲了出来,逗得柏翠捂着肚子弯腰笑,好半响才道:“大,大嫂,走到海边,你是别想了。”
河流入海不假,可沿途悬崖峭壁何其多,更何况山野荒林,别说碰只老虎,就是遇到豪猪都能被拱伤。
再说山下河连接大海的事儿还是听她爹讲的,他爹年轻的时候在县里跑生计,认识的人多,自己也护镖送镖往出跑过,在东边港口听那里的人聊天,听多了才知晓入海的河上游就是这段。
河道沿途到底如何,可是没人知晓,任谁都清楚,不论划筏子还是沿着河道走着去往海边,都是要命的想法。
谢烨回神,察觉自己犯傻有些不好意思,硬生生转了话题,“你二哥他们咋办,这会儿还没出山吧?”
这要下大暴雨,得在路上耽搁多久啊,万一碰上山洪滑坡泥石流的······如是想着,谢烨真开始着急。
柏翠也收了笑意,抬头望着已然有了乌云的天空道:”应该快了吧,这会儿天热大家都是起早赶晚,再说他也能看天色,今天应该能出山。”
“吧!”因着自己也不确定,说完顿了下又添了一句。
谢烨挠头,“希望是吧!”
别说,柏温带队,一行人真真是赶山路,早晨林子里蒙蒙亮,他们已经出发,晌午也就找地儿歇息一刻钟喝水吃干粮,而后继续赶路,直至太阳落山林子暗下来。
若是错过对子房,就在空旷处生几堆火,一圈人围坐在中间,半眯半醒歇一晚。
而且大家也担心路上耗时多肉放坏了,都是急匆匆赶路,从不拖泥带水。
如此一来,出山还真用了三天的功夫。
只是看天色,柏温觉着去县里卖野物肉可能不大成了,“天色不好,应该有大雨,我们去县里说不定得耽搁在半路,不如就在村里镇上卖掉。”
尽早卖掉也好,现在天儿热,再耽搁下去肉得有味道了!
有人犹豫,有人不情愿,没主意的人有些慌乱。
见大家伙儿没人应声,柏松道:“今晚肯定是赶不了路,即便咱们现在去镇上,赶车的人也都回家了,去县里得明儿一早。”
这会儿天色已经昏暗,走出林子还得一刻钟左右,等他们出去估计村里人家都点上灯了,这会儿赶车的人都回家了。
谢铮不太会看天气,但这两天柏松没少跟他说,尤其担心路上下雨。因为这几天太闷了,今天林子里飞虫、马蜂更是疯了一样四蹿。
“不如今晚先歇在我家,明儿想去县里的搭车去县里,不想去的就在镇上卖,刚好这两天是大集。”
知晓他是好心,但家里刚办过白事,亲戚这会儿上门不吉利,而且谢家屋子多人口也多,他们去住不开,柏温决定还是住李家。
反正他们跟李家熟,又有小堂弟在李家,去借宿也算合情合理,就是麻烦李家得照顾他们吃喝。
虽看不大清,但柏松猜到四堂哥的心思,宽慰道:“四哥放心,李叔张婶不是那样的人。”他家备的礼也厚,不算厚着脸皮麻烦人。
柏温心里琢磨着,给张家的礼再添一条肉,不过野物肉就算了,今儿过后,李家的野物肉得吃一段时间,等卖了东西他在肉摊上买一条家猪肉。
进村时,天色彻底暗下来,他们带的东西多,脚步重,引得路边人家的狗吠个不停。
谢铮连忙大声隔着院墙问人,解释自己跟着白云岭的叔伯们出山回来看看。
一路走过,狗吠声不断,也有人出门来打招呼瞧热闹。
不过黑糊糊,能看出个人形挑担背背篓,再多的却是看不出来,不过肉腥味儿却是够重。
目送人走远,进院关门时嘀咕:老谢家又有肉吃喽!
先去了谢家,只柏温和柏松陪着谢铮一道进去,打了个招呼跟长辈说了声便出门带人往李家去。
谢家人态度较之前大有变化,唯独谢老头、大房一家热情依旧。
柏温、柏松也不介意,只道明儿收拾好了再来。
谢家在孝期,想留人也不能开口,只得送人出门。
两小的写课业,张氏坐在一旁盯着两人,边就着油灯补衣服,道:“让你俩下学先写课业,写完再玩,非得不听。”
“真是白天游四方,夜里点灯熬油补□□!”
家里下晌早早做了饭,就等上学的两人回来吃现成的。结果因着镇上有大集,两人跑回家胡乱吃了几口饭便要去赶集。
吵嚷着再不去晚啦,集都散啦没人啦······儿子也是个没成算的,乐呵呵带着两人去玩,这不,玩到散集才回家,这字儿没写几个呢天就黑了。
小丰收偷摸瞄了几眼小叔叔,很想丢笔不写了,反正他现在还小,描红写字的课业可以不用写。
但一看小叔叔板板正正坐着描红,他也不敢闹,只得沉下心思握紧笔。若是他现在闹,保不齐爷爷和爹都得收拾他,小叔叔也不帮他说话。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柏青突然停笔抬头看向门外,继而撂笔跳下椅子。
小丰收终于等到他先撂必,将毛笔摔在砚台上,拍手欢呼:“哦,终于不用写了,小叔叔,我还以为你要写完呢!”
柏青差异地看向桌面,见小丰收堪堪描了一半的字帖溅了好多墨点,难言道:“我不是不写了,家里来人了,我要去接,回来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