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平乐·山居(260)

作者: 丁晗 阅读记录

好不容易等来一个客人,柏松欢欣鼓舞掀开背篓上隔尘的树叶,冷不丁入目是翻滚的蛆团,打了个激灵被吓醒。

屋内昏暗,只窗户处细微光亮照进来,他甚至看不清顶棚,不过耳边此起彼伏的鼾声提醒他现在是在上南坡村李叔家。

幸好是梦!

柏松长舒一口气,抬手搭在脑门上,琢磨野物肉换粮的事儿。

也不知过了多久,身旁的人打了个抖,他微微转头,对上四堂哥愣怔的眼神。

柏温睡得也不大好,被噩梦惊醒看着面前的堂弟愣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坐起身。

屋外雨声都不用侧耳细听,风声倒是小了。

“雨还没停。”柏温喃喃。

是呀,雨还没停!柏松呆呆望着窗户方向,“也不知今儿会不会有人来换肉?”

“不大会吧,雨太大,也没人出去说······”

在两人低低的絮叨声里,其他人相继清醒,或枕手翘腿放空眼神,或坐起身望着窗户处。

“肉今晚挂屋檐下,明儿我出去吼一嗓子,能换换,不能换自己吃吧。”有人破罐子破摔道。

有人却觉得自己吃也成,赞同道:“这雨不停咱们就走不了,吃住都在承平家,肉就抵饭钱了。”

柏温却不这么认为,肉是能抵饭钱,可他们这十几口人,费的粮食哪能是李家人吃的肉就能抵得清的?

李家人厚道,他们直接给钱,人又不收,因着大家伙儿的饭食,柏温犯起愁来。

听着屋外动静,众人起身下炕出门,见菜园子被糟蹋的不成样子,纷纷可惜。

李有田倒是心宽,已经套了木屐正在穿蓑衣,道:“你们在家先待着,我出去看看。”说罢拎着铁锹出门。

院里积水严重,他得捅一捅排水口,顺便看能不能将院墙外的小沟渠通一通,确保水流顺畅。

在院外通渠的人不少,李有田朗声跟人打招呼,顺嘴提了一句,“叶儿女婿家的人这次带的野物肉多,现在下雨也没法去县里,咱们都是庄户人家,花钱买不划算。”

“小松想着拿粮食换,你们要乐意,不论麦子豆子的都成!”

怀安县虽在北边,可能种水稻,也不止怀安县,周围好些县都有水田,虽一年一季,可那稻子香得哟,连带的米价就高。

李有田也知晓大家舍不得拿稻米来换,就只提了麦子豆子,当然,若谁家拿稻子来换,估计柏温他们也不会拒绝。

果不其然,一听能用粮食换野物肉,就有人问道:”豆子也能换,咋个换法啊?”

“豆子他们主要背回去种地哩,要是能当种子,两斤换一斤肉,要是瘦些,就得三斤了。”

这个换法倒也不算太贵,毕竟豆子往粮店也卖不上价,主要靠在边关榷场有生意的大商户来收。

这些商户收了豆子卖给北疆的胡人,听说胡人拿炒豆子当饭吃,养牲口也得喂豆渣豆饼,可到底啥时候来收却没个定数,家里豆子又多,不如换几斤肉来吃。

“哎,有田啊,你问问麦麸米糠换不换,小松上次背回去那多猪崽子,得喂麦麸米糠的,不能光喂草啊!”说话的人正是柏松买猪崽的那家人,他家母猪每年都要配种怀崽,这也是家里一笔大头进账,他可不想因着柏松不会喂养猪崽没活,坏了自家名声。

李有田一愣,别人不知晓他却是清楚,这次柏松带来的东西都是走礼的,就是原本给亲家的那部分礼也因下雨不能去县里给了自家。

不过面上不显,笑道:“成,我问问,他年纪小以往也没养过猪,不知道这些哩。”

柏松听说后,倒是开了新思路,乐道:“成,麦麸米糠不压秤,我算三斤半换一斤肉。”

待晚上睡觉前,才跟四堂哥等人商量,“拿粮换的依旧是你们的,要是拿米糠麦麸换,算我家的,等我回去让我大哥算钱。”

众人一喜,这样一来,他们的肉彻底不怕销不出去,纷纷答应。

不过柏松也有成算,顺势道:“估摸拿米糠麦麸换的多,回去的时候得拖累哥哥叔叔们帮我。”

估计粮食换不了多少,可回家就有钱拿,众人也乐得给柏松帮忙,厢房气氛轻松了不少,也因着下晌睡太久,大家精神头好,便坐在炕上聊天。

是夜,雨声淅淅沥沥断断续续,第二日也不见晴,却是毛毛雨。

吃过早饭,雨竟然停了,就是天阴沉的厉害,一缕一缕的乌云在天空游移,好似黑气飘荡不定。

院里积水已经下去,却很是泥泞,李有田在柴棚搬了些没来得及劈的木墩子,从大门口一溜摆到正房台阶前。

庄户人家下雨天都这样,或是木板柴片,或是木墩子青石块,从正房台阶前摆到厢房灶房、院门。

有些人家还会往后院茅房、牲口圈前摆,人踩在上面走,既不脏鞋也不容易滑倒。

小丰收提着裤子,踮脚在木墩上跳来跳去,毛氏拎着笤帚站在廊檐下,“摔倒跌泥地里,你就知道啥叫屁股疼了。”

小丰收完全不害怕,嬉笑着从木墩跳到灶房台阶上,伸脚在泥地表面试探。

透过窗缝看到这一幕的李承平咬牙,“这小子······”

张氏见儿子气呼呼出去要收拾孙子,拦住道:“你当他为啥嚣张哩,现在将他揍哭,保准今儿也不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