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山居(314)
屋里不透气,血腥味儿很是浓重,好在油灯还在柜子上,杨氏放下碗扯过一旁的布巾帮忙擦眼泪,劝道:“月子里可不兴哭,眼睛哭坏了日后更难熬。”
“嗯!”刘小梅哽咽。
杨氏端过米汤,用勺子搅拌着吹气,低低道:“我看阿苍媳妇是个有数的,孩子现在给春水抱去也好,你好好养身子,日后摘菌子卖给阿苍家,给孩子添点精米鸡蛋,日后她还能不认你这娘······”
话里话外都是先把自个身子养好,孩子养在谁跟前不是养,只要没扔就是好事儿。
杨氏现在看得通透,人吶,只要自己有本事,甭管多难缠的公婆多难言的丈夫,都不是事儿。
就柏苍那人,以往都说带着三个拖油瓶没人跟,也有人说没人配得上,可现在呢?
白云岭谁不说一句也就他能降服谢烨!
外人看来是降服,人两口子说不得蜜里调油相互敬重呢,毕竟有本事的人才能体谅有本事的人。
喂刘小梅喝了米汤,杨氏又低低劝说:“孩子才生下来,没奶水吃不成,你好好养着,自己揉揉,我叫春水把孩子抱来你奶几口,好歹吃到五六月大。”
杨氏才从刘家屋里出来,就看到路上往来走的赵氏和春水,想了想站在屋檐下等。
看小梅那样子,生产后也没个人帮着擦洗,她还是留下搭把手。
唉,山里女人的命,一样的苦!
刘氏听到院里说话的动静,心下很是不得劲儿,埋怨儿媳是个没脑子的,竟然给那没用的懒货煮排骨粥,她从昨晚熬到现在还没吃呢。
哼哼唧唧装作被吵醒的样子,叫唤着想让人进屋来。
春水拉住想进东屋的二嫂,将孩子塞给杨氏,示意两人进西屋,对着东间扬声道:“你躺着等大嫂来伺候啊,还想不想要孙子了?”
“大嫂月子坐不好以后能生养吗,你是想我大哥断子绝孙啊!”
两句话直接让刘氏喘不上气,杨氏、赵氏憋着笑进西间。
春水也不管东屋要咳出五脏六腑的人是她亲娘,转身出门去灶房。
三个人又是帮忙擦洗又是通奶,一通忙活,皱巴巴的婴儿终于吃上奶水,末了又喂刘小梅吃了蛋羹。
见她吃不下排骨粥,杨氏劝道:“多吃点,这粥也就过个肠饱个一两刻钟。”留下也是进别人的嘴,还不如你自个吃撑。
见小娃娃身上的包布边沿都掉絮了,道:“我家里也有几块包布,待会儿你们带回去给大妞用。”
春水裹了裹小侄女身上的包布,笑道:“谢谢嫂子,我就不推辞了,这还是马嫂子给的。”
包布就得用旧了的布片,软和。
出门时,太阳已经正当头,风也消停了,才感觉到一点暖意。
春水、赵氏对杨氏很是感激,拿了包布与人道别,下坡回家时,赵氏拐进柏家。
翠儿准备往灶膛添柴,见人进院子,笑着打招呼,“嫂子这边。”
“你大嫂······”见翠儿摇头,赵氏停了话头。
添了两根柴,翠儿在围裙上擦手,低低道:“正窝火呢,在后院鞭子抡得飞起。”
赵氏咬牙切齿低低道:“抽死那怂货算了。”她指的是大伯哥张刚。
翠儿摇头,“嫂子坐。”她正擀面呢,大嫂下晌要干大事儿,晌午得吃饱。
要大嫂抽死张刚是不可能的,不过往后白云岭应该是没人敢扔女娃了。
赵氏帮着看火,水开下面时她去后院劝了一回,倒不是劝谢烨悠着点,而是劝人别生气,没得气坏自己。
“知道你气得狠,待会儿吃饱下手别留力气,火气撒出来,不然阿苍回来见你病倒,可得心疼坏了。”
谢烨问了嘴婴儿,知晓好好的已经喝过奶,道:“家里鸡蛋不多,送过去的先吃着,后面攒了再送到你家。”
杨氏帮她拽了拽棉衣外头的罩衣,笑道:“家里还有你强子哥捡的山鸡蛋,够吃呢,你就别操心了。”
在山外时,她没去过谢家,只听说谢烨这个女娃命硬,在家里不受待见日子不好过。
可自来白云岭,她便觉得世人多是见不得别人好过,说不定就是嫉妒人女娃有本事能干才以讹传讹。
就像现在,有些懒汉背后地里时常说人母大虫凶悍,可白云岭大多数妇人却觉得谢烨性子好。
她在岭上与各家走动多,就知道好些有女娃的人家,当娘的都叮嘱自家闺女多学着点谢烨,不说学到十成十,能学一半以后嫁人日子都不会难过。
更何况她小姑子对谢烨很是推崇,话里话外都是活人就该像那样,说话做事都有一种说一不二的气势。
知晓下晌婆家要闹腾,赵氏回家便关起门,就当自己和小姑子熬了一夜大半天累了补觉呢。
而随着谢烨骂晕刘氏且放话下晌要她家好看的传言越飘越远,吃过晌午饭,好些人家都等着看好戏,尤其是妇人,很是期待。
总算有人给她们出恶气了,个个都想娶媳妇,家里媳妇生下女娃又觉得不带把不能传宗接代没用,扔到后山孩儿沟去。
家家都只养活男娃不要女娃,长大后哪有那么多女娃给家里儿子当儿媳,真是说不通!
还有那孩儿沟,也不知是不是扔孩子扔多了,怨气很重,味道难闻不说阴风阵阵,好似冤死鬼哭嚎,吓人的很,大白日都没人往那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