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莱国王主动提出他们被抓去术天的机械师和术法师。
对方却道,作为被伊甸人“邀请”来罗格里格大陆的客人,罗格里格大陆对术天人的态度令人失望。
如果不是伊甸人“相邀”,国王陛下不会派洛洛塔莉娅带人来到罗格里格大陆。
洛洛塔莉娅被抓,她带来的术天战士们被杀、被俘。
是洛洛塔莉娅学艺不精,是他们术天的战士不够勇猛。
但同样的,伊甸不能因为自身内政的混乱,而理所当然地对术天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凯德尔属于伊甸王室,是前任国王的儿子,他也曾是伊甸的国王。
术天人只认伊甸国王的态度。
至于这位国王是怎么上位,是否获得伊甸民众的支持,与术天人无关。
既然伊甸的(凯德尔)国王与洛洛塔莉娅签订过协议。
那么即使伊甸人要反悔,也应当给予术天人相应的赔偿。
所以不要说什么术天人“抢夺”了伊甸的机械师和术法师。
也不要说什么术天人“掠夺”了伊甸的财富。
这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在洛洛塔莉娅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当时的机械师公会会长、术法师公会会长和国王完全可以拒绝。
可他们没有!
那怎么又能怪术天人?
从术天人的角度来看,释迦那陀的这番言论似乎没什么毛病。
苏莱国王和奥拉大公自然是抗议的。
但释迦那陀拿出了齐德沙和海布特还担任会长时,派人送去希伯国的请求合作的文书和信函。
同时,还有齐德沙与海布特分别以伊甸两总会会长的名义主动与希伯国的两总会签订的合作意向书。
文书、信函和意向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希望希伯国能派机械师、术法师和战士来到罗格里格大陆,帮助伊甸稳定国内局势,清除对伊甸造成威胁的叛徒。
这还不算,释迦那陀还拿出了一份凯德尔国王亲笔书写的——“敬希伯国国王陛下书”。
这份充满了谄媚口吻的敬书上,凯德尔国王对希伯国支持伊甸国的举动表示感激;
对希伯国国王陛下表示敬仰。
伊甸国愿意与希伯国世代友好。
热切期盼希伯国国王陛下能在军事、政治、术法机械学等各方面给予伊甸国支持。
伊甸国也会尽自己的所有表达对希伯国的感激。
这份敬书上有凯德尔的亲笔签名,还有一个大大的、醒目的伊甸国王印章。
凯德尔被苏莱取代,但这个代表着国王身份的印章,谁都不能否认是那枚伊甸帝国印章盖下来的。
伊甸国可以说他们换了国王,这份敬书,和那些书函都不作数。
那希伯国是否也能说,你们的不作数也同样不作数?
相反,希伯国可以说是被伊甸骗来的。
他们不仅损失了数万名希伯国的子民。
他们的机械师和术法师,他们国王陛下的侄女还被伊甸国扣押。
伊甸不说自己毁约,反而倒打一耙认为希伯国是侵略。
希伯国是侵略吗?
不,希伯国完全是按照伊甸国的要求来做的!
所以现在,伊甸国要如何赔偿希伯国?
释迦那陀拿出来的所有文件都是真实的。
那份凯德尔亲写的敬书也是真实的。
在凯德尔上台后,为了得到希伯国更多的支持,他自己主动写了这份敬书交给了洛洛塔莉娅。
洛洛塔莉娅随后就让人送回了希伯国。
释迦那陀是在抵达雅典,与伊甸国王及伊甸高层会晤的时候拿出这些证据的。
而就在隔天,这些证据的内容就传遍了整个雅典。
释迦那陀的态度很明确——
伊甸要释放关押的术天人,特别是希伯国的机械师和术法师。
同时,给予希伯国一定的赔偿。
伊甸国在解决了上一任国王给希伯国带来的损失之后,希伯国愿意与伊甸国重新签订一份互不侵犯,甚至是和平友好的协议。
希伯国可以派出1000艘战船,就可以派出2000艘。
希伯国无意与伊甸国开战。
但如果伊甸国始终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无视希伯国的损失。
那么希伯国也不惧与伊甸陷入长时间的对峙中。
希伯国的尊严,不容践踏!
释迦那陀的这份言论可以说是胡搅蛮缠,可对方的态度却极为的坚决。
丝毫不在乎他“只”带了2万人登陆。
他甚至把那些文书的拓本张贴在他下榻的行宫外,让雅典的市民们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谓的希伯国入侵伊甸完全是伊甸当局的自说自话。
希伯国根本是应伊甸的要求、恳求来到伊甸。
伊甸人要怪只能怪他们的国王,怪他们无能的王室。
释迦那陀的这一招让原本占了先机的苏莱国王和奥拉大公这些伊甸高层变得极为的被动。
释迦那陀已经摆明了态度,希伯国不介意与伊甸不死不休。
伊甸可以背靠整个罗格里格大陆,希伯国同样可以背靠面积更加庞大,实力更加雄厚的整个术天大陆。
释迦那陀放出这样的态度,不仅是他有这样的底气,也是看出了伊甸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