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十年代文艺青年(169)

作者: 苏辞辞 阅读记录

一段酷炫的电吉他开场,紧接着键盘和架子鼓切入进来,苏辰的歌声响起时,底下的学生已经通通站了起来。

前面坐着各大院校的校领导,脸上纷纷露出惊讶,这些学生像是商量好了的。

节奏明快,旋律顺口,这首歌其实更适合暖场,但作为压轴,也同样不逊色。

曾经连小孩都能哼唱的广告词,不可谓不洗脑,偌大的礼堂里,出现了万人大合唱的经典场面。

舞台前的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一幕,报社的摄影按下了快门,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早已等在后台。

一曲结束,舞台落幕,学生们久久不能平息。

苏辰他们卸好妆,迎面被团团围住。

“还有采访?”几人面面相觑,特别是马琪琪,她就是帮忙代个班而已,这就上报了?

没人跟他们说还要接受采访啊。

只有苏辰比较淡定,这个年代的记者拿得可是真的笔杆子,得罪不起,索性大大方方的接受采访。

众人坐定,记者上来就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第96章 登报

“听说被时光遗忘的人这张唱片销量已经突破两百万张, 恭喜获得如此喜人的成绩,方便透露一下你们六个人是如何分配收益的吗?”

门外围观的学长学姐们跟着捏了把汗。

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尖锐,一个答不好就容易败好感, 而且有些涉及隐私,贸然问这个, 总感觉有些不太友好。

不过他们也的确有些好奇,组乐队,最敏感的就是利益分配, 港台那边听说有很多是因为分配不均而导致乐队解散, 内地的话, 苏辰他们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暂时还没有例子可供参考。

苏辰几人倒是松了口气。

“平分。”几人不约而同的说。

记者有些惊讶,据她了解, 乐队的核心其实是苏辰和宋文,一个作曲一个作词。

门外的众人也很诧异, 真的能做到平均分配?

记者并没有再深入问下去, 本来报社给的任务是写一篇当代大学生风采的文章,但是由于他们的演唱实在太过震撼,记者临时加的这段采访, 再加上一些关于他们收入的猜测,当成典范来报导, 绝对是个很好的话题。

“可以讲讲你们成立这个乐队的初衷吗?”记者问。

初衷?

苏辰看了一眼自己的队友们, 眼带笑意的说:“改变命运。”

“苏辰是你们乐队的队长?”记者禁不住好奇的问。

队长?倒真没人提起过这个。

“没错, 她就是队长。”

“她是我们老大。”

“实至名归。”

顾宗明他们几个起哄道,萧琴和马琪琪也都笑着看她。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 苏辰应该是你们中间最小的吧?”记者不确定的问。

苏辰点头:“是的, 但其实我们并不太在意这些, 每个人都在为乐队付出,只不过当初是我提议的组乐队,所以这方面更有发言权而已。”

“你们后续还会继续推出唱片吗?近期有没有打算?”记者问。

苏辰摇头:“近期没有打断,大概明年会再次推出一张唱片,届时会筹备演唱会等相关事宜。”

其实苏辰现在就想,但只凭目前的一张唱片,支撑不起一场演唱会的时长,两张其实也有些勉强,但到时候可以请几个嘉宾,不知道李虹他们愿不愿意。

大概是她身上的话题比较多,记者又提了几个问题,问她后续有没有继续拍电视剧的念头,第二张专辑的筹备进度,以及宋文他们几个毕业后的打算。

没有问到私人感情问题,苏辰悄悄松了口气。

结束后,几人骑着自行车回家。

“今晚这段采访会在电视台播出吗?”马琪琪心情很雀跃,虽然她全程都没有发言,但心里总觉得自己也算经历了一件大事。

“不确定,但应该能上报纸。”结束之前,记者还专门让摄影师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

“我一定要买几张好好收藏起来。”

之前他们获奖的时候就已经上过报纸,当时萧琴还特别激动的买了好多份,说是留着纪念。

苏辰不喜欢写日记,也不喜欢记录生活,以前出去旅游从来不拍照,也不会特意买什么纪念品。

人的一生总要遇到很多人,看过很多风景,有的一瞬而过,没有留下任何印记,有的刻骨铭心,怎么都无法释怀。

全部交给时间,就是最好的答案。

但是现在,苏辰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和他拍一张合照,没有做一些有特殊意义的事情,好让她的余生有东西可以缅怀。

一周后。

苏辰和舍友一起去食堂吃饭的路上,学校的广播通报了一则消息。

时光乐队登上了民族日报的首页。

采访内容一字不漏被登了出来,最上面还有他们几个的合照。

编辑很会制造话题和引导关注,标题起的很有噱头,整个就是震惊体的鼻祖。

几个在校大学生,身价数十万,这条消息一出来,引起了无数人的议论。

很多人都在感慨,说现在的年轻人了不起。

普通人辛辛苦苦工作大半辈子,手里的钱或许还没有他们的零头多。

以前大家都用万元户来形容一个家庭的富有,但是现在,眼界又跟着开阔了许多。

而他们,也彻底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楷模。

苏辰宿舍里的人都要疯了,拉着她问真的假的。

“没有这么多,要交税。”苏辰否认。

“天呐,就算交一半的税,剩下的也有好多。”

“我要是男的,一定会追求苏辰。”楚雅楠满脸羡慕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