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最初你安好(628)
想来这个暑假,王兴华就通过远在千里之外的岳家收罗了当地不少好东西,正等他回京洽谈如何个调剂法。
王家在胡同口对面自住的四合院,不管是沈卫民也好,徐长青也是,就连白成刚在内,他们都有来过此地。
这套四合院占地面积就比原先转让给沈卫民和徐长青的那套要大了不少,关键是被破坏的地方也是极少。
不像小四合院刚入手那时一样内部就被违规改建到面目全非,不过也是如此,未翻新的四合院就显得尤为陈旧。
东厢房是王大爷留给长子和其他儿女回来入住,身为老来子的王兴华一家四口就住在对面西厢房,倒不会拥挤。
徐长青和沈卫民跟着王大爷进来还没绕过影壁墙,王大爷就高声喊着他老来子华子出来,等到院中,王兴华已经出来。
三间西厢房前廊还站着跟出来的两个小姑娘,见客人来了就用还不是很标准的京腔喊着爷爷和沈叔,以及青姨。
王大爷再一次听到俩孙女喊的称呼,他还是忍不住又再一次高声地纠正孙女喊错辈分,要喊沈哥和嫂子才对。
两个小姑娘听了一个捂嘴笑,一个咯咯直笑。显然王大爷并不是嘴上说的孙女也珍贵,是确实不怎么重男轻女。
要不然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这俩小姑娘一个十岁,一个八岁都已知事,她们在祖父佯怒时不会还露出本性。
徐长青掏口袋给跑来的俩小姑娘一人两块奶糖,又朝最后走出西厢房的王兴华妻子打了一个招呼。
说话间,沈卫民已经随王兴华进入三间西厢房中间一间充当客厅的门内,徐长青就没想随后跟上进去。
王家这套四合院院中就有石桌石凳,王大爷是背着双手拿着一把蒲扇又转身出门去遛弯了,但王大娘在。
徐长青陪从正房出来的王大娘一起坐到石桌那边,听王大娘说起近一个月来邻里街坊谁家孩子考上大学。
至于沈卫民在西厢房和王兴华交涉?徐长青根本无须担心。除非他乐意吃亏,一般人就绝不是他对手。
这位年纪比徐老太小不了几岁,今年五十有四的王大娘很善谈,说完别人家的孩子就一下子转到白成刚身上。
毫无疑问,徐长青听懂了。这位王大娘的眼光就比街道办王大妈还毒辣,一眼就相中了刚子哥当孙女婿。
这倒不奇怪,是金子总会发光,她三舅家就因为这个优秀的儿子差点连门槛都被人踩平,相中他的就老多了。
问题是,不是家风好就行,王家几个适龄孙女,刚子哥又不是没见过,好在王大娘不是直言道明给亲孙女相看。
徐长青笑笑也跟着装糊涂来了,更是想也没想的,当场她就以婚事要家中长辈做主为由,果断一口回绝……
第568章 霸道?
霸道?不存在!沈卫民丝毫不觉得徐长青快刀斩乱麻回绝牵线有何错。别说白成刚无意,就是有意也不好掺和其中。
婚姻大事不是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当场相交,互不拖欠就行。它就复杂得很,关系越亲密,越不能大意。
尤其在刚子那人嘴上喊着憨啊憨的,心里还不是一般重视他媳妇儿这个表妹意见的情况下,这种事就更是大意不得。
稍有差池,悔之已晚。
“……又不好退货的。”沈卫民说笑着拍了拍徐长青的脑袋,“甭想了,你先帮我挑些东西,明儿我就要寄回去。”
今晚从王兴华手上倒是换了不少好东西,其中就有三七,石斛,砂仁等药材,也有白药,南药等民族医药。
还有民族风情的粗布,火腿,以及一些只有当地土名儿,没有学名的山货干货,再有茶叶,有名没名的齐了。
自然换来这么多东西花费也不少,钱是没花半分,但他两口子近两个月的供应就几乎都给王兴华一家四口了。
再加上今晚给的十斤棉花和二十斤白面小米,以及答应对方过两天给的煤球票和其它七七八八的东西……
“没想,有啥好想。”徐长青看着摆在堂屋桌上地上的东西摇了摇头,“和鸽子市行情价比起来差多少?”
“不好比。像这些茶叶,不是必需品,等级也不一样,在鸽子市就没法定价,运气好兴许就能发笔横财。
再一个人家目前是缺票,缺细粮,缺棉花,缺的都是就在鸽子市也不是想找就能一下子找着的紧缺物资。
老王家是不缺钱,但如今四九城就多的是像他们家一样回京的人家,尤其是今年,回京的人数就激增。
我不知你发现了没,今年夏天街上的人流量就比去年多了很多,还有咱们这一圈儿就有两处院子在翻新。
这两处院子就是原先房主回京收回院子自住,所以咱们就是有段时间没去鸽子市也能从中想象得出来。
象棉花和煤球,有成算的人家手上有钱就不会不考虑如何过冬。什么都可以将就,唯独一个吃和御寒不行。
这里不是南方,住的还不是集体供暖的楼房,如今要不开始准备,等过了这个夏天,别说高价,找都不容易找着。
再一个这些如今能回京的人家,你想他们在外地能过上啥好日子,能一家子平平安安齐全的活着就很不错了。
像老王头算是有成算了吧,连老来子找的媳妇儿也是有优势的少数民族,但他们家一个个的谁身子骨就很好?
没的。所以我才说之前转让给咱们三进院的那位老爷子厉害了,老王头反应还是慢了些,当时就只知死要钱。
如今好了吧,得亏有亲家搭把手,但南方哪有啥富裕的棉花。这不,今晚王老头就问咱们有没有亲戚在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