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试玉(261)+番外

作者: 驰驰响当当 阅读记录

众人惊疑不定,面面相觑。

他明说了对皇帝的不满,几乎就挑明了真相。

德行有亏人,常思捐善银。

当初决定留下戴家父子性命,是他在心里给自己立的功德碑,可抵谋反之罪。

他心动于王孚给他描述的未来,万人之上,手握摄政之权,子孙代代享有王爵之位,但回想几十年来,聂弘盛不曾亏待过,给他的位置已经算是武将中的最好。仅存的“忠义”也折磨他。

寅河谷的旧事是他宽宥自己的理由,他想把同样被皇帝倚重的戴家父子拉进自己的阵营,如同为自己打造一面镜子。

他那么自信只要跟他们说穿寅河谷的事,他们也会是自己的同盟。

这样他好在心里原谅自己,看,不是我背信弃义,背叛了曾提拔我的皇帝,是每个人知道了这件事,都会走到皇帝的对立面。因为他并非仁君,他的皇位也来路不正。

可他们为什么不反呢?谢长忠发现自己此刻最恨的竟是戴文嵩。

“谢将军,口中对皇帝不敬,你这是何意?要谋反不成?”

建安侯终于找到允许他发挥的空档,往前一站,器宇轩昂,很能压得住场。

谢长忠笑容里尽是狠意:“谋反?御笔亲留的诏书在此,何必谋反?本将军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

他此言一出,刀已完全出鞘。

队列中的禁卫听到提示,一齐改换姿势,右手按刀鞘,左手握住刀柄。动作整齐划一,动静颇有气势。

谢长忠心意已决。

比起没有希望的失败,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更消磨人。

如今的局面只怪他的野心么?是皇帝自己出了个馊主意,将性命交托在他手中。

只要再多一点狠心,赢面就是他的。

“你们有备而来,说了这么多故事,我也有故事请诸位一听,”谢长忠目光一凛,“谁还记得大行皇帝登基之初的废太子之乱,那场‘谋反’才值得一说呢。”

安置皇帝的寝殿中。

谢长忠买通的老太监行色匆匆,他的手伸到聂弘盛被子前,被一双素白的手一把按住,那双手的主人说话轻如鬼魅却很利落:“再敢动一下你现在就会没命。”

“你不是小喜子,”老太监很快反应过来,惊恐且警惕地看向这个太监打扮的人,“你是谁?有何居心?”

“这不用你管。你只需知道,有我在这里,你杀不了皇帝。胆敢发出声音惊动他人,在人来之前你就会人头落地。”

老太监惊讶得说不出话,双目原本略显沧桑,愣是因为困惑太多,眼珠子都转出了灵动的效果。

在“小喜子”动手给他口中塞布条的时候,聂弘盛缓缓睁开眼:“荣顺没有背叛朕,放开他。”

“咦?”

那假扮小喜子的姑娘用自己的声音表示了惊讶。

见她年纪不大,动作稚气,聂弘盛的神情也稍和缓:“你是谁派来的?”

“奴才是顾家的,主人命奴才易了容混进来,说在必要时用小的这条小命,为圣上挡住一击。”

荣顺听着,以他多年当奴才的经验,感觉这位说起话来比自己还像个老奴才。

皇帝问:“你的主人是顾家哪一个?”

“顾家贵人都是我的主人,奴才此次听命于三小姐。”

皇帝多看她一眼,又问了老太监现在外面的情况。

荣顺回着话,很难从这位帝王脸上辨别出他此刻内心所想,他平静得让人有些害怕,“小喜子”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受的打击太大所以懵了。

却听得他来跟自己说:“你能进到这里,禁军中想必也不全是谢长忠的人吧。你有没有办法,避人耳目扶朕去前殿?”

荣顺担忧:“皇上,这……援兵还没到,您留在此处,一时谁都不会过来是最保险。咱们等事情过去……真要现在出去了,万一,有个损伤的。”

他摆手制止了荣顺的话:“让她回答。”

“小喜子”一矮身行礼:“奴才知道一条道通前殿,守卫都是自己人。”

“你觉得朕该去还是该留下?”

这姑娘格外伶俐:“陛下是真龙天子,您隐于殿中是守住了国本,冒险上前是稳定了军心。小的只是个奴才,但凭吩咐。若有乱臣胆敢犯上,奴才便按主子吩咐的,拿小命护着您。”

聂弘盛打量这个连真实面貌也没有的姑娘,若有所思。

伸手示意老太监也一起,扶着他走出去。

当聂弘盛走到鎏金的屏风之后,听到了谢长忠愤怒的声音:“这样背信弃义、心狠手辣的皇帝!也值得你们效忠么?戴文嵩,你是知情者!你一定是知情者。在他什么也没有的时候,将他捧上皇位,你得到了什么?死在寅河谷的人得到了什么?”

于众人寂静的震惊中,他将那桩惨案说尽。

他带着恨,带着自我辩白的意图,于是这桩讲述格外像一场控诉。

“江毅江信兄弟,他们一起千里擒住巨贪的故事,我也听过呢。哪个有血性的人年轻时不曾向往自己能跟随一个有干劲能带来变化的主子。一纸密令到苏埠,我以为自己开始被我钦慕的主子重用,可我不知道,那,是让我亲手杀了我曾欣赏过的人。‘拥明主,诛乱臣,但求清平世,不必我封侯。’我还记得他们的口号呢,现在听来是不是像笑话?”

他看着地上已经动弹不得也无法发声的王孚,嘲弄地拔高了声音:“聂弘盛!他登基之前谁不以为他会顶住压力,真真切切做点跟他的软蛋父亲不一样的事,可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刻,最重要的就只有保住那个皇位了。如今你们拦我,便是他还在世,又以为他会感谢你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