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298)+番外
戴珺平静地开口:“武安侯当年凭战功封侯,后家中没有能从戎的男丁,却有几个出挑的女儿,皆嫁于高门,提携家中子侄,使武安侯府长盛不衰。皇恩浩荡,武安侯的功绩荫及子孙本不为过,但后代资质平平,却忝居高位,难免连累了祖宗,也有负皇恩。”
聂弘盛听着,露出一种满意之余的懒散,话有人替他说了,他就不必把谋划说尽。识趣能干的年轻人,比他爹贴心。
“那依你看,这些事该如何办呀?”
“武安侯去世后,家中皆以高老夫人为尊,子孙纯孝,引以为佳话。她是宣王妃的外祖母,若高老夫人当真如此明理值得敬重,又当真心疼这个孙女,想必会开口规劝子孙几句。后代至纯至孝,也没有不听的道理。让那位聂氏王爷出一份休书,只对天下人说宣王妃并不知情,也与他早断了夫妻情分,或可留下王妃一命,也好不牵连王妃的家人。”他看了一眼皇帝,恭谨道,“若陛下放心,此事便交由臣去办。”
聂弘盛默许,压低了声音:“朕还要他们卸权卸得干净!若有不识相的,就问一问九族之内‘谋反’这一条大罪,他们吃不吃得消。”
“是,臣明白。”
聂弘盛含笑打量他:“朕还是很想要你当女婿,可惜朕没有一个能绑得住你的女儿。”
戴珺跪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人皆以君为父,臣斗胆,陛下已是臣的君父。”
聂弘盛大笑:“你是贵妃的妹夫,自然也是朕的妹夫,兜兜转转,还是一家人。”
“你和朕的那位小顾大人,成亲时仓促,还未正式拜见过贵妃。挑个好日子进宫来,全了礼数,也了却贵妃一桩心事。”
“臣领旨。”
聂弘盛的烦心事丢了出去,眼下心情正好:“没什么旨意不旨意的,不过是一家人,说些家常话。朕偷偷与你透个题,贵妃心疼妹妹得很,你与你夫人想要长久,还得过了朕的贵妃那一关才行。”
第166章 从前耀武扬威的顾衍誉,现在看起来满头包
传闻贵妃跟戴家不太对付,对顾、戴二人的婚事也不甚满意。
尽管心知姐姐对戴家的不满意只是一种策略,倘若她和戴家太对付,唯恐皇帝又生出别的疑心。
但顾衍誉夹在中间,还是有莫名的紧张。
皇帝主动提起要他们以夫妻的身份入宫正式拜见,说明至少有几件事真的翻篇了,比如她这由男变女的身份,再不会有人追究是否欺君,再比如这桩婚事,也算长辈承认下来,没什么不清不楚的说法。
只是她没想到,原以为是走个过场的拜见,顾衍慈竟真的说出不满来,言说没见过不准三媒六聘、不准敲锣打鼓的婚事。虽是聂泓景造孽在先,但没有争取一下,竟真这么把婚事办了,哪家好男儿能让妻子受这种委屈。戴珺当即表示会将礼数补全,顾衍慈浅浅一笑:“本宫不提,戴家公子倒是想不起来了。”
聂弘盛看得高兴。
他倚重戴珺是一回事,但迟暮之年,见到一个还有大好来日的优秀青年,心头又有别样滋味。
难得见他如此局促,瞧着就快擦冷汗了。
顾衍慈却就连为难戴珺的心情也有限,撂下她的不满,便把心思放在别处。她从玉盘中拈了葡萄来,放一颗在聂弘盛手中。在人前对他的示好还是头一回,聂弘盛脸上的皱纹都见舒展。
到这个年纪,有时他也爱听家长里短。但家长里短本身不迷人,使人着迷的是居高临下地看旁人受困于他能轻松解决的鸡毛蒜皮。
一边是他的宠妃,一边是他仰赖的重臣,中间还夹了个从前耀武扬威现在看起来满头包的顾衍誉,于是他很开怀,开口给断了这桩家务事。
大手一挥,赐下聘礼和嫁妆各一份。
“好啦,戴珺,朕的心意也是贵妃的心意,谢恩吧,提点你几句是叫你知道成亲之后要好好对自己的妻子,莫管从前,往后不能让阿誉受了委屈。阿慈,你啊,也不要为难年轻人了,你瞧妹妹这样,心里保不准要怨你数落她的夫君。”
他这话说完,众人纷纷语带感激地谢恩。
然而从这殿中出去,顾衍誉却蔫上了。
戴珺拉她的手,她就乖乖让他牵。戴珺贴着她走,她也就这么跟他毫无间隙地并排往前。
只是一直到快出宫门,都垂着眼,话不多。
“那让我猜一猜夫人在想什么,”戴珺倾身,凑到她耳边,轻如鬼魅般开言,“你在想,葡萄能不能噎死一个人。”
顾衍誉一抬眼。
她猛地跳到他背上,从背后捂住了他的嘴:“这么会猜,不要命啦!”
戴珺被她这样挂在身后,反而稍稍放下心来,手伸到后面,将她稳稳托住。
顾衍誉趴在他身上,隔着衣料,郁闷地咬了一口他的肩膀。声音小小地:“那是……我的姐姐。我不想看她,那样……讨好……”
“燕安,过去的事你无法改变,每个人有自己的命运轨迹。贵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若看到你这样伤心,她心里也不会好过。”
“可那是我的姐姐……”她又说了一遍,除开无处可去的恨,还有恐惧,顾家的女儿命运共担,她若早出生几年,那未尝不是她会遇到的事。
隔日顾衍誉又进了宫。
换回女装后,想进宫见姐姐倒是容易许多,也不必顾忌着举止亲昵被看出什么来。
她趴在顾衍慈的膝头,顾衍慈给她捋着头发,很像小时候。
顾衍慈说:“你那日伤重被送来,我见戴珺面无人色,连自己胳膊受伤也顾不上,便知你们情分不假。但我说那些话不全是因打消皇帝的疑心,亦有我的私心。人品贵重、门风清正这种评价,他是听着长大的。也是人人皆知。你们能相互信赖,互不生疑是好事,将来若有一星半点的龃龉,他有此风评,便立于不败之地,旁人不会问真相如何,怕都要说是你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