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祖每天作死撩病美人(56)

作者: 愫遇 阅读记录

司徒陌循盯着他, 没有说话。

李密走来:“王爷, 工匠约莫还有一刻钟能到。”

石台是整块的青玉, 冒然打砸,碎落的石块落下会压住下面的东西。

要想保证下面东西不受损坏, 只能让手艺好的工匠过来, 把青玉撬出来。

司徒陌循点了下头, 又转头回来盯着无心看。

无心和司徒陌循的视线对上,清了清嗓子, 道:“观音像里的恶瘴是有人从别处移来的。”

无心的话像平地刮起的一阵风,吹开迷雾幻化出的太平假象,露出背后的魑魅魍魉。

钟灵一把掀起车帘, 一双杏眼睁得溜圆:“摄魂洞里的那种恶瘴?”

正要走开的李密,听见“恶瘴”二字, 脚下顿了顿,跨上车辕, 坐到钟灵身边。

无心“嗯”了一声:“那恶瘴食人魂魄,又长年受香火供奉,已然化为精怪。恶瘴不受人控制, 即便幼细到还不足以影响生灵心智,也不能你想将它放在哪里它就呆在那里。要想挪移, 得断其根源,再用封印之术将其强行封印,令其困固不会散开飘走。这恶瘴能被人挪移至此,自是十分细幼微弱,又是被人用封印之术封入观音像,受封印影响,危害极其有限。这便是为什么进出娘娘庙的人,不会像进入摄魂洞的人那样不死即疯。”

李密道:“娘娘庙的观音像有一百多年了吧?”

无心道:“那恶瘴若是一百多年前放进去的,别说娘娘庙的人,就连你们临江,都得被它吃空了。”

观音像里的恶瘴有人在投喂,这么喂法,一百多年时间,再细小的恶瘴,都喂成了一口能吞下数十人的大胖子。

这恶瘴连一个完整的魂魄都吞不下的程度来看,进入观音像的时间,顶多十年左右。

钟灵抓了抓头:“可是这尊观音像一直就在那儿,没听说什么时候换过观音像……”

“十年前。”司徒陌循突然开口,声音低沉沙哑得厉害:“观音像十年前修补过。”

李密猛地看向司徒陌循,眼里闪过一抹难言的晦涩,就连扎扎呼呼的钟灵都像突然间有了心事。

无心脑海里浮上少年怒到极致的脸,血从崩裂的眼角淌入眼中,嗜血的红。

是那个时候吗?

无心扭头看向司徒陌循。

司徒陌循没有再开口,脸上所有表情都已经褪去,淡得什么也看不出来,只有大拇指指腹在承影上无意识慢慢摩挲。

李密把观音像修补的事大致说了一遍。

十年前,娘娘庙发生过火灾。那时战乱不断,他和李正兄弟跟随晋王镇守边关,不在京中。

听说那次走水,火势失控,把佛堂烧了半边,落下的屋梁压在观音像上,把观音像脖颈被砸出一个缺口。

然后就有人四处散布谣言,说是□□气数尽了,观音像受损,便是征兆,闹得临安城中人心惶惶,皇帝震怒。

为了平息谣言,下令将娘娘庙的尼姑全部抓了起来,清查娘娘庙失火原因。

得知是守夜的小尼姑,晚上换香烛时打瞌睡,打翻烛台,点燃了帷幔,造成走水,当即便要处死小尼姑和当时的主持圆慧。

皇后听说要处死圆慧,连忙去求见皇帝,说圆慧是半仙之身,不可杀。

无心听到这里问道:“为什么圆慧是半仙之身?”

李密道:“这就要从更早的时候说起了。”

皇后娘娘是当今皇上还是太子时娶的太子妃。

二人大婚以后,太子的妾都生了好几个儿子,太子妃的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

太子妃听说娘娘庙菩萨很灵,便去了娘娘庙。

圆慧为她念经祈福百日不断,她便有了身孕。

太子妃满心欢喜,却没想到怀孕以后,竟然夜夜受噩梦惊扰。

这事传了出去,有人背后议论,说太子妃怕不是怀了个妖孽。

太子妃勃然大怒,找父亲派人暗中杀了一批嚼舌根的,但这种八卦,永远受妇人们喜爱,别说民间,就连宫里也越传越不像话,由太子妃怀的是妖孽变成太子妃是妖孽,怀了孩子控制不住妖气。

最后太后出面,在宫里杀了一批,压住明面上的流言,又命圆慧进宫,为太子妃诵经。

说起来挺神奇,太子妃每日听圆慧诵一个时辰经,就能一夜好睡。

太子平安出生,所有谣言嘎然而止,圆慧功不可没。

以后几年风平浪静。

没有永久的太平,一场大旱打破了这几年的太平。

整整八个月上天没降下一滴血,田里颗粒无收,从远处运往临安的粮食缺斤短两,粮食不足,物价暴涨,暴民滋长。

皇帝震怒,令人彻查,并亲自微服出巡查探民情。

皇帝此举,深得民心,京中□□之势有所好转。

然而皇帝出宫,不知撞了什么邪,回宫就一病不起,偏偏这时边关有人通敌,杀死了镇守边关的大将军和不肯叛变的将士。

关边失守,敌军朝京城而来,一路斩杀,连破数道关卡。

眼见敌军就要杀到临安,病中的皇帝收到战报,气急之下驾崩了。

太子在乱哄哄的局势下坐上皇位。

城里缺粮,敌军又攻到了关内,民间开始流传□□气数尽了的流言。

偏偏这时,娘娘庙的观音像不知为何由垂眼变成了闭眼。

于是谣言更甚,说连菩萨都不忍心看百姓受苦了,让皇帝把江山快点献出来,然后自刎谢罪,让百姓不再受天罚之苦。

不到十二岁的司徒陌循,悄悄去娘娘庙看过那尊观音像,发现观音像的眼睛被人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