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历史同人)编造心声,从秦皇汉武开始(109)+番外

作者: 故国有虞 阅读记录

事态的发展从很早之前开始,便已经脱离老皇帝的控制。

向着悲剧的方向而发展。

更不必说,那薄情且寡意的帝王,并没有放过东宫一系的想法。

至少于此时刻,在太子败走卫后自戕,未曾给自己留下只言词组未曾有关于太子的死讯传来之时,帝王内心里更多的是暴怒与愤恨,不解。

“为什么,朕对你们还不好吗?为什么要背叛朕!为什么要同朕作对!”

刚愎自用且唯我独尊的帝王显然是不会反省的,更不会认为自己有任何做错。

即便是有错,那么错的只可能是天下,是世人,是想要从君父手中夺权的太子,是向着儿子而非是向着他这个丈夫,并且自戕身亡的卫后。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帝王从来便是这世间最双标的生物。

他可以因卫后之色衰而爱驰,而将卫后疏远。

可以因自身之衰老和太子之年富力强,而对原本寄予厚望的嫡长子生出猜忌与猜疑,而对其不断的打压。

但不管妻子也好儿女也罢,有丁点的怨言与反抗,便是忤逆是大逆不道,是在质疑他的权柄触碰他的威严,是在对他做出挑衅。

这是这帝王所不能容忍。

即便从始至终,于这帝王内心里,或许并无太多的真情。

更不曾将这世间的任何生灵,至在和自己同样的位置上。

盛以小棺,葬之长安城南,桐柏亭。

一代传奇皇后,落下帷幕。

但巫蛊之祸的影响,却并未曾因此而消亡。

卫太子刘据,同样逃亡在外。

尚未死去。

但被收押在临时所设置的官狱当中的宣帝与江辞同样清楚,一切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么等待卫太子刘据的便是死亡,是年老而昏聩的帝王,终是将思维转变过来之后的思念与后悔。

毕竟刘老登是否有真情这个东西其实并不好说,可是就单纯的利益与帝国的延续而言......刘彻若是当真有选择的话又何至于在太子刘据死去之后,选择幼主权臣的局面,去赌霍光想要做周公而不是王莽的可能,而不是立那成年的儿子?

这可不是医疗条件与资源再是完备不过的后世。

更不必说,老刘家的天下若是乱了,那么之后的天下,可未必会姓刘。

恋栈权位的老皇帝是年老昏聩,是有被害妄想症看谁都是刁民,是一头彻彻底底的被权力所异化的怪物。

但这并不代表,更不意味,刘彻想要大汉的天下同自己而陪葬。

更不必说,政治与权力斗争的色彩褪去,这父子之间,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那么几分情感的。

这是刘彻的第一个儿子,是刘彻的嫡长子,在此之前,在刘据出生之前,刘彻并没有任何一个儿子出生。甚至于打破刘彻不能生育传言的卫子夫,亦是在生下三个女儿之后,方才生下这帝国的继承人。

彼时的刘彻已经二十九岁。

曾经的刘彻是如此的期盼和欢喜于这儿子的到来,又是何等的寄予厚望,为其铺路。

只是这又如何?

我们很难说清楚,此时回到长安城中的、将屠刀举起的帝王在那午夜梦回之际,又是否回过味来,有那么丁点的后悔。可是很多时候,不出意外之时,往往就是要出意外的。

此时的刘据已经逃到了距离潼关三十里、长安三百里的一处峡谷当中。

一位家境贫寒的百姓将其收留,并且通过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使其于此安心住下。

只是这位出生富贵且受过良好教养的太子殿下显然并不愿意给主人家增添更多的麻烦,更不希望因自己一行逃亡的到来,使主人家本不富裕的日子,变得更不富裕。

刘据提出了离开,并且表示,自己有一位富有的旧相识住在湖县,自己将要派人去寻找。

大梦堪觉,今夕何夕,当是何年?

主人家编织草鞋的手停下,精神似是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而后再抬眼,却是对着那仿佛是成竹在胸的太子殿下表示,只需告知那旧相识的姓名,自己亲自替殿下去寻找。

言辞恳切,语音宽厚,道是外界定有追兵云云。若是太子的人冒然出现,那么定然会引来追兵,造成更大的祸患。

然而身遭变故,似乎是已经无路可去的太子殿下忽然便意识到,就在这么短短的一瞬之间,这主人家仿佛是换了一个人。

换成了什么样呢?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只是相较于原本的沉默寡言、略有几分拘谨且不善言辞的主人家而言,现在的这一位......并非是池中物。

绝非是眼前的山野峡谷所能生出。

至少属于他的舞台,当不在此处。

又或者说,其实这才是主人家真实的面目?

若是巫蛊之乱尚未生出,若是同君父之间的矛盾尚未曾至于你死我活不可调和,若是自己尚在东宫。那么其实刘据很乐意同这样的人相交往,并且在属官当中,为其留下一席之地。

只可惜,现在的自己已经是无路可逃,无法有任何的翻身。

因而刘据所想的是离开,是不叫这主人家有过多的被牵连。

恰恰主人家目光转过,似乎同样是明白了这位太子殿下的意图。

“您是想要自投罗网吗?”

手中尚且拿着编织了一半草鞋,从陌生身体上醒来的刘备问。

短短片刻间,结合着身体主人原本的记忆,以及对相应史实的记录和描写。刘备已经搞清楚了眼前的状况,并且明白了这位太子殿下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