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305)
“不怕……”
武延秀腾挪转步,气涌如山,身形团团旋转犹如走马灯。
“人最要紧便是个持之以恒!”
转眼月余,进了四月初,黄河以北荒地染绿,正是远行时机。
郭元振身负背囊,臂缠白布,在碛口逮住武延秀。
“这回我可真走了啊——”
哥舒英听见笑笑,从怀里掏出什么,一扬手甩过去,提缰便走。
郭元振猝不及防,只当飞镖短刀。
他想与哥舒英比试久矣,但哥舒英从不接招,终于出手,立时兴奋地扯下武延秀防沙的面巾去捞,拽回手里才发现,就是他当初塞给哥舒英的蓝宝。
“这人!”
郭元振真是看不透他。
方才城头眺望,他两个如双星辉映,并肩率队。
骑一样银鞍大马,提一样银鞘长刀,哥舒英也不知是占了人家的老婆心怀愧疚,还是当真爱惜人才,当武延秀是他教出来的子侄,格外看顾。
甚至连武延秀下马的姿势都与他如出一辙,乃是甩腿从前头跳下来。
王庭生涯将满一年,武延秀入乡随俗,不再束发戴冠,反学突厥人扎辫。
这里没人垂涎他脆弱的美色,便不必遮蔽面孔,通风敞气,连神都烫出的伤疤都养好了,肤色犹如黑陶,光润油亮,穿件紧身翻领对襟长袍,一溜密密团花从上落到下,收口金线,扣子、辫梢都用绿松。
郭元振去接他的刀,武延秀摇头,握住刀柄插进沙地,松手刀身还颤。
郭元振敬畏地望了眼。
这刀难耍,立起来齐眉高,挥舞起虎虎生风,一刀劈下去,能断人脊骨,才要赞他学艺精湛,不当心碰着他手腕,就听嘶地轻呼。
“又肿了?”
“练兵器哪有不受伤的?三哥恁地婆妈。”
武延秀把手往后藏,郭元振白他两眼,没再唠叨。
夕阳向晚,马嘶人喊,声浪震天,是王庭迎接远途练兵的哥舒英归来。
来之前万想不到,突厥人把王庭设在沙漠,仿佛别无更好的安家之所,可是沿着乌拉盖河向东八百里,便有绿洲草场连片。
难怪当年薛怀义在沙漠辗转多月,硬是找不着突厥人的影子,原来他们潜伏在绿洲深处观察窥伺,就连最引以为傲的大宛马,也是在那里培育驯养。
郭元振故意道,“哎,我不告而走整年,回去要受鞭刑。”
“不能够!”
武延秀笑着戳穿他。
“圣人哪舍得罚你?况且那马重逾千金,你回去了还得升官儿!”
郭元振顿时笑起来。
前方队列的尾巴甩远了,他用脚在沙上划拉,沙地松软,印记鲜明。
武延秀看出来,那是从王庭到绿洲,沿途的河谷、潜流和补给点……
沙漠不是只有干巴巴的沙子,地面有裸露的岩石,地下有涌动的暗流,依赖这些,突厥人才能在追击逃散中获得珍贵的水,败而不死。
所以这张地图,便是往后,国朝与突厥对阵的杀手锏。
“有了这个!”
郭元振信心满满。
“咱俩打配合,再加张仁愿和太孙,最多十年,咱们彻底拔了突厥!姚崇那滑头,哪及我肯出力?就该我领夏官。”
武延秀并不响应,点足纠正两处,淡淡道。
“也不知是突厥人好客,还是真心把我当女婿,什么都不瞒我。”
他随哥舒英往返乌拉盖河,耗时三月有余,为的就是弄清这两个点。
“这难讲——”
郭元振在心底默记。
他是个举一反三的人,看着潜流便想,大江南北走遍,从未见距离大河这么近的地方,河水会走去地下。
武延秀有同样疑问,蹙眉回忆,在边上又点出几个小点。
“这里,这里,都有汉代凿井,深十丈余,兴许那河道也是人工开辟。”
“啊!对,我记得陈汤的笔记里提过乌拉盖河。”
郭元振眼前一亮。
陈汤是汉元帝时人物。
武延秀奇道,“几百年前的河道,今日还能使用?”
郭元振也不能确证,眼盯在那几个点上沉思。
“怎么来的我不管。”
武延秀伸脚把沟沟点点划散。
“总之经过时叶护道,如在此拒敌,将好往井里藏人,以作偷袭。”
郭元振瞥他一眼。
武延秀一天能问十八遍为什么,当初若非追问野狐河会谈的细节,两人也不能结成莫逆,但哥舒英这样手把手教他,往后要他翻脸相向,却是为难。
有意提点他记得来处。
“军事外交,向来是千年防人,且不说公主尚无孩儿,就算往后是你儿子做了可汗,这地图也得画。”
话是这么说,公主与哥舒英明里夫妻,他哪来的儿子?
“那是自然。”
武延秀面无表情,举目望向城头狼旗。
因哥舒英回城,公主的武婢列队欢迎,就连城头上旗帜,亦从可汗的黑底金狼头替换为叶护的红底黑狼头,十来面旗帜刷地招展开,一派雄壮。
武延秀提起银鞘长刀盘在掌中转动。
二十多斤的份量,他练习日久,已能做到如臂使指,灵活自如。
刀锋搅动风声嗖嗖,如旋转的大伞。
郭元振下意识避让,就见那炫目银光忽地一顿,刀刃劈向胡杨木树干,咔地一响,硕大树冠哗啦啦向外侧倒下。
“下回再见,就是你立功还朝之时!”
郭元振重重一掌拍在他肩头,想再勉励几句,却听武延秀道。
“请三哥帮我带份人情,我有间香料铺子,开在太原城十字街口东北角,名叫郁金堂,您去了报上名号,自有人给你安排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