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天泽道,“私仇是一回事,国家利益面前,百里觅茶不会做蠢事的。”
如果这个时候他们愿意和尧国建交,想来百里政府必是欣然同意。
“你太不了解百里族了。”姬方缙双手交握于身前,“为了铲除他们,我花费了十数年研究这个宗族。”
“他们之所以能屹立千年不倒,靠的就是非同一般的家族理念。在你我的认知里,所有组织都将利益排在第一位。但很遗憾,这个想法并不适用于百里族,他们内部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集中,这正是我不愿意与尧国建交的原因。”
某种意义上来说,禹国如今的国情实际上就是放大版的百里族——各机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将国的概念转变为家的概念,让尽可能多的人为大局舍弃小利。
这是百里族成功的秘诀,值得他们借鉴学习。
闻校长垂眸。
在他看来,和尧国建交不仅是损失最小的方法,同时还能从尧国方面获取长久利益,但总统果然不会答应——当尧国驻兵舜国边境时,总统的第一反应不是和谈,而是直接进行军事调动,把袁禹默送到北部。
这一点足以看出姬方缙对尧国的排斥。
总统认为,百里族绝不会轻易忘记当年灭谷一事,尤其是女王百里觅茶,她的诸多血亲都死在那场战乱之中,尽管她目前看起来对禹国并没有敌意,但这不过是一种假象罢了。
十六年前,百里觅茶微笑着接受了赫啻赠送的王冠;
十六年后的今天,她以雷霆之势拿下了北清东南三省,将北清战神斩杀。
这件事让姬方缙更加心存忌惮,认定百里觅茶是在卧薪尝胆,一旦积蓄够力量,就会不计代价地向禹国复仇。
闻天泽沉默不语。
这一句建交已经冒了许多风险,作为军人,他不该再对国家和总统的想法指手画脚。
“我们吃过百里族的亏,”姬方缙兀自道,“他们的进攻手段从来不是正面战场,而是游走于政界商界地下。”
“我们和汉国的战事进入了白热化,为防尧国暗中添乱,把袁禹默放去尧国也未尝不可。”
“您要两线开战么?”闻天泽隐晦地再一次表达了个人想法。
“尧国现在内乱不止,又在和北清作战,分不出太多力气了。”姬方缙道,“袁禹默只要捣乱到我们拿下楚国旧地即可。”
这场禹国的对汉战争,其军事目的从一开始的夺回领土,扩展到了拿下旧楚之地。
汉国原是没有海域的,全靠当年夺下楚国才拥有了一众优质港口和海洋资源。如今,连舜国这样的大国和南大陆贸易时都需要依赖汉国的港口,汉国因此获利颇多。
这是一片极其肥硕的土地,禹国垂涎已久。
闻天泽领会了总统的意思。
他来询问自己的想法,只是想听到攻打尧国的计策。
削弱尧国,除了私人恩怨以外,总统不希望舜国再拥有一个强悍的帮手。
宓茶掌权之时,尧国如风雨中的一叶扁舟,在国际上可谓是孤苦无依。
想要打破这样的孤立局面,最好的办法便是借助大国打开外交。
尧国旁边的舜国就是一个很好的邻居。
为了获得国际地位,打开外交,尧国成为了舜国的小弟,而他们总统具有雄霸天下的野心,欲和舜国在东大陆上分庭抗礼。
尧国一旦成长起来,便会助长舜国的气焰,对禹国没有任何好处。
然而,现在去攻打尧国真的是一个好时机吗?闻天泽不免有些迟疑,袁禹默毕竟是一名王级,且野心勃勃,不怀好意。
派她去尧国,固然能搅乱尧国的池水,但远离禹国后,她就成了脱缰的野马,他们未必能做到完美的掌控。
蛰伏了数十年,他们的总统终于改革成功,一手掌握了整个国家,但如今的他,是否被成功的果实喂养得过于自信了……
闻天泽的顾虑并未杞人忧天,但像他这样没有背景的草根能爬到这个位置上,向来恪守明哲保身的原则。
不管总统提出的方案多么荒谬,他的任务就是尽己所能地执行,并让总统觉得,自己是坚决站在他那一边的忠臣。
接到派袁禹默攻打尧国的命令,闻天泽皱了皱眉,开始制定相关战略。
他扫了一眼办公桌上的全家福,紧皱的眉心松开了些许,抬手摸了摸妻子和女儿的照片。
战局扩大,他大约是赶不上女儿的预产期了……
几天后,袁禹默拿到了批复。
总统同意了她的军事行动,允许她调动禹北第一集 团军和几个飞行小组,除此之外,再没有给予更多的物资补充和权限调令。
尧国和袁禹默,这张战争里姬方缙至少削去一个,最好两败俱伤。
随后,花百音前往了一趟夏国,轻松拿下了夏国的借道许可。
在大军出发之前,闻天泽提前通知了尧方,为他们留出了72小时的掩护平民撤退时间。
随后,袁禹默率军通过夏国,直入尧南边境。
禹国以先前的尧禹摩擦为借口,拉开了战争,派出战斗机轰炸尧南地区。
同一时间,闻天泽亲临北清,和北清政府签约了一系列结盟条约。
具体条约没人知晓,总之,禹国和北清宣布了成立同盟。
“禹国还是北清结盟了。”刚被调来尧南的柳凌荫心中还是记挂着北方,“不知道他们会达成什么样的战略计划,禹国又会向北清输送多少物资和贷款……”
童泠泠坐在她身边,问她:“我们还会开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