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几个人就被送去厢房休息去了。
前院里,太子道:“叫那姓王的走了那几家岂能服气?”
苏南丞一笑:“殿下莫慌,不出几日,他们自己就得来。”
太子不解:“这是为何?”
“还是微臣之前说的,外头的百姓们都要饿死了。如今您在这里,一心为了他们奔走,却有人不肯配合,自以为是。如今您开口借粮是给他们体面。要是等您也拦不住汹汹民意,到时候体面没了,他们自己承担的起吗?”
哦,人家几家商户都愿意拿出钱粮救济百姓了,你一个有爵位的伯爵不愿意。
你说什么?你家有个尊贵的皇室出来的老太太?
哈?太子不比你家老太太尊贵?
人都饿死了,谁跟你玩皇室长辈那一套呢?
法不责众加上快饿死了,再加上有人撑腰,到时候你伯爵府怕是屋顶都得叫人啃了。
王大公子这会子是还没回过味来,等他回去之后,就算自己没明白,伯爵府也得明白。
到时候再来求着太子,那出的血更多。
太子听明白之后失笑:“持玉啊持玉,你真是……”
“能为殿下分忧就好。”苏南丞客气道。
“你放心,你的好处,孤都记着。此番事要是能完满的过去,回京后,你我的路还长着呢。”太子也明白了,不光是救灾,也是个机会啊。要是借此稳定自己的地位,得到百姓的支持,何尝不是好事?
厢房里,挨了一脚的李家主满眼怒气的道:“姓卫的,你是什么意思?这就没骨头了?”
卫家主苦着脸:“您息怒吧,我能怎么样?自古民不与官斗,你我只是商户。那上头是太子,储君,你说怎么办?”
“是啊,这事……怎么办呢?”孟家主也是叹气:“范大人?您好歹给支个招,咱们听您的。”
范大人也是愁。
他虽说跟高太守是连襟,也混了个小官当,但是平时哪里不是他巴结高大人?
这种时候,高大人能不能跟太子顶牛?
主要是栾城不是什么边境城市,驻军少,地方穷。
高大人走到今日,朝中虽说也有几个知交好友,但对上太子……
唉……
“别急,好好想想,这不是王大公子出去了么,他也不能不管咱们。如今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范大人愁是愁的,可他心里也有数。
也就王大公子到底还是年轻,没看透这一点。
这一夜,太子过的还算轻松,被关在厢房里的四个人真是度日如年。
他们这里饮食是供应的,就是出不去,恭桶房屋里,别提多尴尬了。
这几位都是有钱人,在家里时候恨不得十几个奴仆伺候着。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自己辛苦过了。
他们睡得十分不踏实,心里盘算着。
尤其是被苏南丞踹了的李家主咳嗽了一夜,早上都见了血。心里怕的要死,偏也没人管他。
一连三日,太子避而不见。
李家主已经起不来了。
其实也不是一脚就能把人踹死,只是他养尊处优多年,没受过这种伤。
如今本就心里有事,又加上困在别院厢房吃喝睡都不好。
好人也顶不住,他起不来实在是正常。
越是这样,其他几个人就越是怕,这是铁了心啊!
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虽然有男丁,但是鲜少有争气的。或者是还小。
反正都撑不住门户,要是他们死在这里……
偌大家业还能剩下什么?家中老幼怕是要叫人活吃了。
如此情况下,孟家主和卫家主已经下定决心,就是割出去一半的家产,也得保住自家人。
第205章 办了
有了这个共事,他们俩跟范大人反倒是成了两方。就连之前还不服不忿的李家主因为怕死,也不得不低头。这就是有官职和没有官职的区别。
吴三灯这几日密切关注着他们呢,这时候就差不多了。
果然,吴三灯一露面,孟家主就急切道:“大人大人,我们想见殿下,求大人通传一声。”
吴三灯为难:“这……殿下这会子忙着呢。”
“不急不急,殿下什么时候有空都行,都行。”孟家主赔笑:“我们就是愿意捐钱捐粮,只要殿下给我们机会。”
吴三灯笑了笑:“这好说,诸位静候吧。”
角落里坐着的范大人没指责他们,只是满心怒气和无奈。
这都三天过去了,也不见高太守来。真是白给他上供了。
固然他是靠着高太守,可高太守上下打点不也得靠着范家?
他们基本是一体的,如今却这么不闻不问。
这倒是冤枉了高太守,高太守每天都来,只是太子学会了打太极。
高太守一点办法也没有。
太子下令,将他带来的人又调进来一千,就在内外把守。
显然是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
吴三灯当然不会先去汇报太子,而是来汇报苏南丞。
苏南丞点头,轻轻在刀把上摩挲:“既然是这样,咱们也算不白干。”
“大人,卑职觉得那个卫家主是个可用的。大人看,可否要照顾一二?”吴三灯道。
苏南丞点头:“嗯,我看着呢。我这就去见太子,这件事早些开始要紧。”
太子做出一副不紧张的样子,其实也很着急。
苏南丞来见他说了情况,太子肉眼可见的松口气。
“既如此,就开始吧。户部那几个官员这几日装死也差不多了,这件事还是要用他们的。”这话说的憋气。
太子也知道那几个人是明哲保身,两边不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