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谋天下(237)

“当年……”永安伯说着就顿住,像是想起什么。

“当年,多少人求陛下,要阻止兵马北上,夺回失地。可惜没用。陛下畏战,不肯。只是和谈。可丢了地死了人,和谈不过是与人家求和。”

“从那以后,年年都要往北边送钱,送粮,送公主。如今一年年下来,北夷人胃口越来越大。他们早就不稀罕什么珍珠绸缎了,他们要的是真金白银,要的是粮食!”

“亭州外玉门关,涿州外镇天关才是我国门最大的两处雄关。如今的雄山与锦山,远远不如。”

“北夷人修养了二十多年,兵强马壮啊。可我大元呢?上下贪腐,军中更是如此。一个百人的队伍,能足数一半都是好的。拿什么应战?”

苏南丞一直沉默的听着。

他原来不知,永安伯竟是这么一个人。

他没什么像样官职,像是对朝中事也不在意。却分明将这些事都看得很透彻。

“如今只怕是不战不行了。”苏南丞道。

“是啊,罗将军死了。许将军僵持在甘阳府。要是战,就只有固守雄山关的左将军和锦山关的聂将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赫连曜野心勃勃,如今虽只是陈兵十万,未必足数。可祖父说的对,大元和北夷人的战斗力真的没法比。我当初送二姐出嫁,是亲眼见过的。他们军容整肃,如狼似虎一般。赫连曜本人也定是个勇武善战的。他御驾亲征,当真所图甚大。”苏南丞道。

“一旦破了雄山关和锦山关,就只有一个玉屏关了。玉屏关比起雄山关,更是不如些。再往后,便是中原腹地,再也无险可守。”永安伯端茶的手都在颤抖。

二十多年前,是北夷人也损伤太过,所以收兵了不打了。

并不是真的愿意与大元人和睦相处。

如今,人家养好了。

可大元呢?泱泱大国,不思进取……

北夷的老皇帝死了,所以新帝如狼似虎的要建功立业。

可大元的老皇帝还活着,当年他就畏战如虎,如今更是如此。三十岁的皇帝都毫无进取之心,还指望快六十的皇帝能大展雄风吗?

“我大元……危矣……”永安伯的茶碗慢慢放下,半晌没再说一句话。

苏南丞看着他,也只是轻轻的叹口气。

事到如今,确实不能逃避,也不必逃避了。

就在朝中大臣们还在商议是打还是不打的时候,正月初四,最新的消息传来。

不必选择了,因为赫连曜已经开战。看来之前说的要粮食要钱只是对方的蒙蔽。

雄山关没有圣旨,不敢出城应战,只能固守。如今左将军将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送回京城。

除了增兵送粮草战以外,再没有了别的选择。

第212章 逃走吧

朝中想做奸臣佞臣的,何止一个苏南丞?

去年年底升任太子太傅的成康侯,如今也是这个心思了。

他去年年初的时候接任了都察院都御使一职,年底就成了太子的老师。

又有侯爵,可算是前途大好。

远比当初支持三皇子的时候更得陛下的信任。

与唐太师,贺都督一起,算是如今最得势的三大臣。

当然,还有君义侯,柳将军,敬王,大理寺于谨恕,这都是陛下信得过的臣子。

可这些人,没有一个明确表示要战。

他们的态度基本都是尊重陛下,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

也有人据理力争要出战,可惜……

皇帝最后的决定是坚守不出。

是会增兵,会送粮草,但是不能出战。

他试图将敌人阻挡在雄山关外头。

成康侯府前院书房,父子几个沉默的坐了好久。

还是苏仪丞先打破了沉默:“就这样?不打?”

“你坐下。”苏锦丞皱眉。

苏仪丞深吸一口气坐下来:“就这样了吗?雄山关能顶得住吗?”

“陛下圣旨已经下了。”成康侯澹澹的。

又是一阵沉默。

“……南边,安顿起来吧。这就安顿,不必等了。”苏英渠忽然道。

这话的意思太过消极,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其他人都是面色冷澹难看,苏仪丞是完全不能接受。

或许是他性格比较简单,又或者是被宠爱长大的。

他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忽然就会变成这样。

所以他很崩溃:“为什么啊?我大元兵强马壮,为什么就不能打?”

“兵强马壮?”成康侯将茶碗放下:“你知道什么?”

“哪有什么兵强马壮?西北军因为没有粮草,才把地方税收交给了军队。北方大旱,南方水灾,脸救灾都没能好好进行。栾城一场地动,险些酿出民变。如今北方又告急……”苏南丞叹气摇摇头。

“那就不打了吗?如果……如果北夷人打破了雄山关呢?长驱直下,真的要……要南迁?”苏仪丞艰难的问。

没人能回答他。

许久后,苏南丞道:“你我想打又能如何?陛下不想。”

他不想,所以没有办法叫全国拧成一股绳。没有办法带领大家视死如归的抵抗。

皇帝满心的惧怕,下面的人又怎么能有那底气?

苏仪丞也不说话了,只是他漂亮的脸上一丝鲜活也没了,像是一个凋塑。

没人安慰他。

所有人内心都很焦躁。

正月十一,更坏的消息传来。

锦山关外,北夷人另一队兵马已经赶到,正是北夷一位亲王带领的八万大军。

等消息送进京城的时候,那边已经开战。

苏南丞只能火速叫鸿雁山的人赶紧撤去信阳,否则留下全是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