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谋天下(390)

依旧是天寒地冻,距离耕种还早。

苏南丞难得有几日什么都不做,就陪着两个孩子,每天看各处来的信件。

信阳的情况也很好,最初设想过的东西,已经实现了一半。

信阳的粮食产量比这边多,但是那边没有如这边一般分地,所以落在百姓手里的粮食就不是很足。

不过,那些富户还是懂事的,也不知道是惧怕苏南丞如今的权势,还是有别的考量,去年秋收后他们给驻军捐了一笔粮食。

着实不算小数目,足够原本的驻军嚼用一年的。

“将军,朝中有些人对您在西北分地的事很有意见啊。”郑成业看着京城来的书信道。

怎么会万事都顺心呢,肯定有些地方不可能顺心。

分地这事,西北搞成了万一以后苏南丞想全国都搞呢?

那可就动了多少人的蛋糕,如今他们就开始弹劾,也没什么不对的。

“他们害怕,没事,我也不敢做啊。”至少如今不敢吧,不然叫人恨死,想做什么都做不了:“西北如今乱的厉害,无主的荒地多,不分出去就都空着,也不好不是?别处的我可不敢动。”

这话,苏南丞说的似笑非笑,半真半假的。

“嘿嘿,您说的是。”郑成业憨笑。

“这事有祖父他们看着,如今并不成气候,不必太过在意。”

“是,不过要是陛下有意见呢?陛下这就十三了。”郑成业道。

“那就等陛下有意见的时候再说。”

第351章 顺帝

陛下会不会有意见呢?

事实证明是不会。

元顺帝没有多聪明,又还年纪小,那些玩闹的东西还仅限于皇宫,又是他父皇的孝期还没到,还是很收敛的。

何况前几年就有人不停的给他灌输一个思想,那就是苏大将军厉害,他抵不过。老老实实就好顺当。

他又素来没有什么上进心,如今好吃好喝好玩,没有人欺负,远比刚被丢出皇宫时候那日子好过多了,有什么不知足的?

有人绕过苏家给他说了西北的事,当然说的更严重,说他苏持玉是要自立为王之类的。

结果万万想不到,小皇帝一摆手就把那人给骂了:“胡说八道,离间朕和征西大将军!大将军劳苦功高,尔等岂敢胡说八道?要是没有大将军,朕可做不上皇帝!休以为朕不知道,要不是大将军护持,尔等是要立旁人的。”

别的不说,小皇帝至少只是知道了之前众人想叫先帝过继隆帝六皇子的子嗣的。

当初这事简直就是给他直播来着,所以小皇帝如今是打心眼里觉得苏家保护了他。

来告状的大臣自然是有私心的,他们自己地就多,但是也没想到皇帝对他苏持玉能这么死心塌地,简直也是气笑了。

苏南丞看着这些密信,心里好笑,回信叫成康公盯着去告状的那几个。

西北的年过完了,还有十五呢。

苏南丞也给家里送了信,还给丰竹君和孩子们送了稀罕物件。

比如说京城没有的一些皮子之类的。

还有一些从西域来的稀罕香料或者首饰。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这边还是热闹,不过毕竟底子薄,没什么家产,大家也只能尽可能的热闹。

用纸湖的各种灯笼,还有舞龙舞狮,倒也很像样子。

如此热闹,自然也少不得要传到隔壁的徐阳城和锦州府一些风声。

人心浮动啊。

到今年,新种子已经要种下主粮的二分之一了。玉米尤其适合西北干旱地方,而且玉米面的口感这里的人很能接受,并且喜欢。

所以这作物十分受欢迎,只是因为毕竟才种了两年,除了吃的,种子选育出来的就不多。

大家都争抢着种,不过苏南丞叫人专门组织了一队人各处宣传,不能只种玉米,也不能每年只种玉米,地要轮换着来种。不然时间久了就没有产量,地也坏了。

这倒是大家都相信,老农们都有经验的。

这地就得轮换来。

尤其是如今没有那么多肥料,没法子肥田。正常是要隔一年或者两年就种一次大豆。

那个最好的。

百姓们都是要长期过日子的,不能看眼前就够。

所以这宣传还是有效果的,也有人不听,那到了秋天你自己承担后果去吧。

最荒芜的二月里,苏南丞带着几个亲信,乔装去了雄山关,也有几年没有见过费鸠了。

两个人一见面,苏南丞就笑出声。

费鸠的大胡子愈发茂盛,早不见当年那个样貌出众的俊俏将军。

如今就是个糙汉子。

“笑什么?你在西北待几年,跟我也是一样的。”费鸠一拳砸在苏南丞的肩头。

见他也不摇不晃,费鸠哈哈大笑:“如今可不是小公子了。”

“好歹也军中多年了。”苏南丞多少还保留着一点异世的毛病,一把抱住费鸠:“我可真想您。”

费鸠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还是拍他后背:“臭毛病!”

“一直通信,还不知道我好不好?你小子,隔三差五的叫人送药,如今你不在京城还送,我这病都治好了。”费鸠好笑。

“这事我交给了丰氏,她办事妥帖,我在外顾不上的时候都是她安顿。”苏南丞道。

“怪不得,过年的时候,又是棉衣又是棉鞋,我就说你小子肯定没那么周全。”费鸠道。

说是这么说,其实他也知道苏南丞也能朕周全。

两个人闲话过,就拐去了费鸠府上。

费鸠驻守边关这些年,自然有自己的府邸。

不多时,文虎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