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福宝遭人嫌?全京城都拿命宠我(491)+番外

不过,亲生子女,那肯定是要送母亲最后一程,所以应大人跟苏大人,放下一切事物,忙碌着母亲的事情。

而且,母亲没了之后,他们还要丁忧。

正常来说,官员至亲离开之后,是要丁忧三年的。

但是,也需要看具体的情况。

如果这个位置,很需要这个人,或是陛下十分满意这个人,那么可能用三个月,或是半年代替,走个章程,然后重新上岗。

府上的儿女,婚嫁一事,也都需要等到三年之后。

如今,大长公主府上适龄的姑娘有两个。

一个是大房的庶出应若兰,一个是二房的嫡出苏宁兰。

两位姑娘,一位十五,一位十六,苏宁兰年初的时候,甚至已经相看过,就差确定下最后的人选。

如今大长公主一走,这婚事多半也谈不成了。

如果当初确定下,男方不管是出于仁义考虑,还是利益考虑,可能也都不介意,再等三年。

但是,没定下来的话,一切就是未知了。

最后一日上香回来,祁王妃想着苏宁兰的事情,忍不住叹了口气。

祁王这几天也折腾的够呛,他身体原本也没怎么养好,这几日下来,人看着都憔悴的吓人。

这会儿没什么精气神的坐在那里,听到王妃叹气,祁王哑着声音说道:“莫叹气,船到桥头自然直,没事儿的。”

显然,祁王也想到姑母府上儿女们的婚事。

不过,富贵在,其实婚事也不需要怎么样愁就是了。

三年之后,苏宁兰也才十九。

京城里老姑娘出门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宗亲里,就有不止一家,硬生生让姑娘等到双十年华才出门的。

只是为了让姑娘家在府上多享两年福罢了。

而且,富贵在,底气足,大不了,挑条件并不算是那么显赫的低嫁就可以。

祁王妃也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由事推己,想的自然不可避免的多了一些。

大长公主虽然只是他们的姑母,但是毕竟身份尊贵,他们府上的婚嫁之事,多少也要顾虑着点。

想到这些,祁王妃轻叹了口气:“我原本还愁着,咱们距离西州那样远,与温家的亲事,说起来估计要折腾一段时间了,如今看来,倒也算是阴差阳错。”

距离远,双方沟通并不算是特别方便。

往来书信,有的时候需要月余才能送到彼此手里。

如今说亲的进程,还停留在……

祁王府这边已经将求婚的意图传递给了温家,还在等温家回信中呢。

如果温家愿意,祁王和王妃虽然不能亲自去西州求亲,但是庆王已经应允,到时候他派相熟的主将过去帮忙提亲,保证给足温家脸面。

京城这边肯定也是有所表示,接亲的队伍,祁王妃肯定会安排的特别隆重热闹。

这可是祁王府的世子妃,未来的当家主母,排面得给足,才会让人知道,祁王府的看重。

这于温家姑娘以后在王府立足,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夫妻俩低声说起了丰玄泽的婚事,岁岁则是窝在母妃的怀里,睡得喷喷香。

小孩子天天被折腾着,也受不住,祁王妃心疼岁岁,所以上了马车,就把人抱在怀里,哄着睡了。

丰玄瑞他们精力还很旺盛,这会儿正跟庆王在外间骑马呢。

骑着骑着,前方一阵急呼:“西北边关急报,速速让行!”

第425章 西北战事】

一听是西北边关急报,庆王当场变了脸。

他也顾不上陪着岁岁回祁王府,示意人跟好丰玄瑞他们,调转头就往宫里的方向去了。

西北边关急报!

祁王也听到了。

他已经顾不上悲伤,挑开帷幔看向了已经远走的马匹,眉头拧得死死的:“这是又要打起来了吗?”

祁王妃并不算是特别意外。

她轻叹了口气,揽紧了怀里的岁岁,低声说道:“庆王殿下近一年不在边关,如今中原又赶上秋收好时节,番邦诸国许是觉得自己又可以了,又想着中原秋收,可以讨些过冬的粮草吧?”

番邦诸国,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会蠢蠢欲动。

庆王在边关还好,杀神的名声在外,那些番邦小国想要动一下,还需要思考一下,灭国的可能性。

但是,如今庆王不在。

威慑小了,那些人又觉得自己行了。

祁王在一边听着,眉头依旧没有松开:“庆王弟他……”

也不知道能不能上战场。

但是肯定还是操心西北边关的事情。

庆王年少上战场,在西北边关待了十多年了。

他对那里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

最重要的还是,他与念娘结识与边关。

他们所有相处的点滴都在边关城。

所以,如今那边战事紧,他肯定还是要去的。

但是,如今他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

那就是……

岁岁。

他如今已经不是孑然一身,什么也不需要管。

他有软肋,也有顾虑了。

但是,战场还是要去的。

庆王去皇宫的这一路,已经想过了各种可能。

他想,他快些打,也许很快就能结束战事,再回到京城。

岁岁……

暂时在祁王府寄养。

那里有她熟悉的生活环境,有疼爱她的父王母妃,哪怕自己不幸战死沙场,岁岁至少还有退路。

庆王想了很多。

岁岁正在睡梦中,许是感觉到了危险,小姑娘的手在半空中抓了抓,然后一个激灵就醒了。

见岁岁醒来,祁王妃温柔的轻哄着她,想让她重新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