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宠妻无度:腹黑摄政王重生太粘人(424)+番外

作者: 苏寒舟 阅读记录

坊间故事,向来一传十、十传百,不知原貌,随便听听且供消遣,不足为信。

沈雁归随口道:“这倒稀奇。”

“可不是。”侍卫长一脸得煞有介事,“王妃再猜猜,那书中写了什么?”

“什么?”

“丹书金文,赫然写着:大夏勃兴,沈女为王。”

“大夏兴,沈女王?”沈雁归眉头微拧,看向侍卫长,严肃道,“此乃大逆之言,可不能胡说。”

“属下不敢胡说,听闻那渔民连夜将丹书送去京城,进京之日,群雁引路,而后在皇城上空盘旋,雁阵摆出个‘王’字,周围路过的百姓、达官显贵全都瞧见了。”

“沈女为王”,更进一步,“雁为王”,这几乎已经将她的名字贴出去了。

沈雁归没有说话。

“王妃明鉴,此事口耳相传、闹得沸沸扬扬,殷县虽封城,仍未能将消息挡在门外,城中老百姓都说王妃您是真龙天女,日后必成天下之主、登基为帝。”

“百姓不过是感念本王妃救治瘟疫有功,信口之言,他们说完便忘了,你怎么当了真?”

“王妃难道不想……”

事情真与假、想与不想,都不该由摄政王府的任何人去表态。

沈雁归道:“你是王爷和本王妃的亲随,一言一行皆代表着王爷和本王妃的意思,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自己要把握好分寸。”

“属下谨遵王妃教诲。”

“驾——”

青骢马出巷穿街,百姓得见立刻磕头行礼道“王妃”、起身瞩目称“女帝”,可知城外之事确实在城中广为流传。

路过城门,她遥遥看向城楼。

金鲤托梦、鱼腹丹书、锦雁引路……何人所为不必问不必说,一切都是在为女帝继位做准备。

沈雁归晓得景明近来既要带孩子、又要操心其他,大抵是没空,但她还是想上城楼瞧一眼,或许天黑之前,哪个眼明心亮的,能去营帐通知一声。

告诉摄政王,他的王妃在城楼,等着远远看一眼他和孩子。

可是她不知道,更忙的忙人是她自己。

墨承影每日晨起、落日,都会抱着孩子一路从营地散步到城楼下。

等她。

就像后宫里那些盼着皇帝临幸的妃子一样,他盼着他的卿卿百忙之余,来看一眼他和女儿。

所以沈雁归一上城楼,便瞧见了思念之人。

景明每次来信,都会提及女儿的成长:

玉儿会抬头了,小手抓什么都特别有力气、她近来喜欢啃手,偶尔也会把爹爹当手啃、玉儿会翻身了、近来许是天热,吃奶比从前难些,尝过蛋黄、用小勺子舀了些果泥,她吃得很欢喜,你不必担心。

最近说她牙床露了白,许是要长牙了。

咬人更有力气了。

信中千言、不如一见,哪怕是遥遥远远的见面。

“玉儿——”

从前不敢站在城楼上大喊大叫,是需要顾着摄政王和王妃的身份,怕太过儿女情长、难以服众,万一民心不稳生乱,她怀着身孕有诸多不便。

而今谁敢不服,她的拳头也可以教一教对方做人的道理。

说到底,还是实力垫出来的底气。

沈雁归站在垛口,一边喊着,一边摇着双手。

“玉儿快看,那是你娘亲!”

墨承影双手将小玉儿高举,摇晃示意:“卿卿!”

小家伙不知是被举着开心,还是当真认出了娘亲,一双小手不停挥舞着、小脚时而踹到她爹胸口。

“啊啊哦哦啊!”

咿咿呀呀叫得十分响亮。

因他是徒步而来,沈雁归也没有耽误太久,从城楼下来时,天尚未黑尽,她骑马路过医徒院,瞧见赵红梅挺着肚子在院中散步。

坐月子的时候,她特意写了张方子,悄悄让人抓了药,给红梅送来,希望她忘了这段过去,将来重新开始。

没想到这丫头万分执拗。

听卫窈窈说她不肯喝药,坚持要为英雄吴隽生下孩子,还说等瘟疫过去,抱着他的灵牌嫁去梧州。

第321章 打劫

赵红梅与吴隽相识不过短短数日,这段充满欺骗的感情,甚至吴隽对她从头到尾都只有玩弄。

她们之间停留在初识,感情的深度根本不到让她死心塌地的程度。

但她仍愿意义无反顾出嫁。

是吴隽害了她吗?

或许害她的不只是吴隽,还有这个穹顶之下,那些受到“以守贞为荣,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思想浸淫的人。

他们让女人的第一次变得格外重要。

重要到她受到侵害不能害怕,甚至必须忘掉自己是被侵犯的那个,需要说服自己他们是相爱的、她是自愿的,那个侵犯者便是死了,自己也愿意付出终生的。

否则世人的唾沫,会将她淹埋,世俗的目光会将她粉碎。

赵红梅应该不曾思考过自己的感情,在她失身之后,她便觉得自己失去了所有,已经没有资格再去思考。

就像沈雁归在沈府内宅最失意时,会绝望地认为,女人不是人,是生来为了嫁人、为了给男人传宗接代的工具。

而且这个工具只为一人所有,换人只能自毁。

沈雁归想自己是能够理解赵红梅的,可她救不了赵红梅。

人只能自救。

她若不醒,无人能拉她出泥潭。

或许抱着令牌出嫁,不是她对感情的付出,而是她对自己的救赎。

活着总还是有希望的。

沈雁归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多的建立学堂,在女子被枷锁缚身之前,让她们明白自己不是工具,是和男人一样平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