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里,苏茵茵跟苏显在旁边练字,苏娘子给孩子们缝补衣裳。
还在外巡逻的苏副使还未回家。
冬日各家各户闭门不出,巡逻的兵卒们还要坚守,作为火禁司副使,肯定也要巡视的。
越是到年关越要小心。
防火防盗,都是重中之重,全靠兵马司的兵卒们日夜巡查。
苏茵茵听到院门动了声,赶紧掀开厚帘子去看。
一身风雪的苏副使抖抖身上的雪花,大步朝堂屋走来。
“爹爹回来了。”
苏娘子放下手中针线,抬头去看,女儿已经扑到爹爹怀里。
苏副使一身冰冷,就怕冻着孩子,顺手揉揉写字的大儿子,赶紧去烤火。
“今年可真冷,雪下的都比往年厚,好几个水缸都冻着了,那些人实在不用心。”
“真等用水的时候,他们才着急。”
苏副使说了几句公务,又吃了娘子端来的热羊汤,蘸着酱料吃了热乎乎的饼子,身上渐渐有了暖意。
苏茵茵认真听着,最近雪大,她不怎么出门,压根不知道这些。
但是爹爹好厉害。
要忙那么多重要的事。
察觉女儿的目光,苏副使忍不住多说几句,学习的苏显都抬头去听,妹妹凑到他身边,两个小孩皆抬着头,别提多仰慕了。
苏副使所在的火禁司,主管囚犯跟火禁事务。
“一到过年,便是歹人作祟的时候,贼也要过年,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
苏茵茵听说过一些,不过还是震惊道:“最近的监牢人很多吧。”
“是啊,这些年还好一些,前些年才叫乱。”苏副使又提起防火的事,他每日巡逻,着重注意火禁事宜。
冬日天冷,要确保西城各巷的防火水缸里都添了盐,这样水方能不冻,省得有人冬日取暖时不小心失火,到时候连水都没得用。
都是些再琐碎不过的差事。
不像平常人以为的,兵马司巡街威风赫赫,更多还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
苏副使平日话不多,今日回来猛然一讲,还有点不好意思。
“听起来很无聊是不是。”苏副使吃过羊汤,笑道,“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便是抓小贼,也没什么惊险可言。
小贼们多瘦弱,他一手一个。
苏茵茵苏显连连摇头。
“明明很厉害。”苏茵茵认真道,“爹爹是大英雄。”
保护邻里的大英雄!
苏副使明显被夸的想笑,又习惯严肃,不好意思多笑,还是苏娘子先笑出声,他才不好意思摸摸头。
哎,平常做惯了的事,被女儿一夸,怎么那样不同啊。
年前年后忙完,苏茵茵抱着猪猪存钱罐,认真往里面塞铜板。
过年期间,她得了不少压岁钱呢。
来往的亲朋都会给红封,去京郊舅舅家时,舅舅更是给了个大红包。
她的存钱罐吃的饱饱。
一直到大年初六,汴京都是过年的气氛。
初一去金明池看表演,初二看傀儡戏,等到初三,还有大杂团的表演。
前两年苏茵茵年纪小,他们全家不去凑这个热闹,今年三岁了,可以去玩啦。
初四初五,更有说书的名角,苏副使好不容易买到票,全家整整齐齐去听。
期间还遇到不少同僚,全都带着家眷。
看到苏茵茵的时候,人人都知道她。
“小红娘!”
“可真是极聪明伶俐的孩子。”
“你做的那个存钱罐真好玩,就是钱彻底取不出来了。”
最后一句,自然是同龄小孩说的,大人们忍不住笑,又给了孩子们些铜板,让他们买糖吃。
苏茵茵被哥哥苏显牵着手,一步也不离开。
其他小孩想往前凑,又觉得不好意思,苏茵茵的哥哥太吓人了,一直冷着脸,跟茵茵宝宝完全不同!
大人们听书闲聊,小孩子们凑在一起跟着笑,再吃会果子,热闹得不行。
初六气氛才散了些,但因为帝后会出现在金明池附近的城楼上与民同乐,苏家四口又去凑了个热闹。
苏茵茵眼神虽好,却也只能看到模糊的两个身影,明晃晃的,说了些普天同庆,又说期盼今年风调雨顺的话。
苏茵茵来这里三年,汴京人的日子确实越过越好了。
想来帝后二人还算不错?
苏茵茵窝在爹爹怀里,被金明池的歌舞吸引,这可是宫中的剧团,轻易不出来表演的。
过了初六,对于做买卖的人来说,年也差不多过完。
慧女点心重新开业,苏副使那边也要回去当值。
不止如此,甚至连苏显都要上课。
谁家私塾初七就去读书啊!
贵的私塾,果然是贵有道理的。
按照他们私塾夫子的话说,你们每浪费一日,便是浪费一日爹娘的银钱。
这话是不是有点太可怕了!
苏茵茵瑟瑟发抖,已经过了十二岁生辰的哥哥苏显更加沉稳。
他绝对不会浪费爹娘的银钱。
苏副使跟苏娘子有些无奈。
他们对孩子们很好吧,真的不用这么节省的。
但他们也知道,私塾夫子建议苏显明年这个时候参加童试。
也就是说,明年这个时候,他就要考秀才了。
“先试一试,哪有一次便考过的,趁着年纪小多试几次,真正考试的时候,更有把握。”
考秀才一次不过很正常。
多考几次才是常态。
能在十五岁之前考中,便是上佳。
这一年里,苏显明显会更加用功。
苏茵茵给哥哥整理好书箱,朝他握拳,哥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