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红娘(美食)(49)

黄秀才今年二十一,是进士夫子的同乡,家里务农,家里贫苦。

因着天赋不错,故而被进士夫子带到京城,既是给他家做些杂事,同时也能免除学费。

黄秀才确实争气,今年考题如此之难,他竟然还考中了。

更幸运的是,他依旧可以在夫子这读书,毕竟夫子是进士,还能教导他许久。

十二岁的苏显头一次办这种差事,频频看向黄秀才。

进士夫子看了一眼,反而夸道:“不错,见贤思齐焉,多向黄秀才学习才是。”

苏显挠头,等到得空时,不好意思地将此事说与黄秀才,最后强调道:“只是说一句,若不成没什么,昨晚我爹同僚看到你了,便顺嘴一问。”

黄秀才也傻眼了。

自从他考上秀才之后,说亲的人是很多。

无论老家还是夫子这边,上门说项的人不少。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平日沉默的小孩苏显会提起此事啊。

黄秀才虽然觉得好笑,却也道:“此事还要禀告夫子再讲,我住在夫子家中,必然要说一声。”

无论成不成,都要让夫子知会,这是应有的礼数。

没想到夫子听说之后,第一反应是:“此事为苏显讲的?还是他妹妹先看到你,随后那女方家长才起了想法?”

黄秀才不明所以,夫子说话怎么听不懂啊。

进士夫子看一下自己的同乡后辈。

这孩子只知道读书,就不知道打听打听外面的事吗。

其他人就罢了。

若是苏显的妹妹苏茵茵所说,倒是可以看看。

就连他都知道,苏茵茵有小红娘的绰号,她点的鸳鸯谱都很好。

黄秀才听了前因后果,甚至觉得夫子有些荒谬?

不是他不敬师长啊,而是这理由也太奇怪了吧。

话虽如此,他还是听夫子的,把自己的情况写成信件递给苏家。

这算是道明自己的家世。

黄秀才虽知对方是兵马司副使,家族似乎还有些体面,但依旧如实写了情况。

他家老家六口人,爹娘哥嫂务农,妹妹待嫁,家底单薄。

又写了自己的情况,说这次秀才名次不高,把名次年龄都写上,主打一个实在。

信件给苏家看,那也就是给魏家看。

苏茵茵只听过相亲的时候美化自己条件的,写的这般真实详尽的还是头一个啊。

单这一点,已经胜过很多人了。

苏娘子魏娘子同样这般想的。

特别是魏娘子,经历娘家那事,她现在不求门第,只求对方是个实诚人。

“要不然,见一见?”

二月三月不少花会游园,彼此见一面再说。

魏娘子动作迅速,问了私塾休息时间,定在三月初三踏青游园时“偶遇”。

这两年一到春日,京郊不少园子开放供游客赏玩,根据园子大小不一,每人二到十枚铜板不等。

汴京男女老幼都会趁着时间踏青赏花。

选在游园会上,再合适不过。

“茵茵也去吧,带上我们有福气的小宝宝,正好可以牵个线。”

魏娘子带着女儿前去游玩。

黄秀才带着苏家兄妹,去同一个园子。

到时候有茵茵在,她去跟魏娘子母女打招呼,简直刚刚好。

如此“艰巨”的任务,非小红娘莫属。

到了三月初三这日,唯一不同的,就是黄秀才身边又多了两个小娃娃。

一个是酱料店的孙东俊,他见老大要出门踏青,也要跟着去。

其实就是想出去玩。

另一个是冷着脸的李锐渊,他倒是提前说好了,并不算突然跟着。

黄秀才感觉,自己像是娃娃队的队长。

不过既然领命了,就一定会照顾好娃娃们。

苏娘子看着,差点把店门关了,跟着他们一起。

黄秀才却道:“婶娘,不妨事的。我在家中常带着侄儿侄女,这几个孩子乖巧,我们照顾得来。”

黄秀才身边还有个同龄人,是他已经成亲的表哥,跟着过去,也是帮忙相看。

两个大人带着四个小孩,完全没问题。

别说这几个小孩里,苏显沉稳,茵茵乖巧。

冷脸小孩原锐更稳重,他身边还有仆从跟着,肯定没事。

只有邻居家这个看着糖果流口水的孙东俊傻乎乎的,需要费心些。

一行六人坐着马车往北郊走去。

他们出发的虽早,路上却已经有不少马车,皆是出来踏青游玩的少男少女。

苏茵茵看着窗外,惊喜道:“好多风筝啊。”

很少跟这么多人挤一辆马车的原锐往小宝宝身边靠了靠:“你想玩吗。”

苏茵茵点头:“下次吧。”

这次没有带风筝。

她要买个好看的风筝过来玩。

到了北郊,只见青草满地,花香四溢,绿水青山看着便让心旷神怡。

魏娘子定下的园子规模中等,大人五枚铜钱,小孩两枚即可。

黄秀才主动付了所有人的银钱,并非他故意充大方,而是这些人都因他而来,不好让大家破费。

他多去抄书把银钱赚回来即可。

苏家兄妹同样揣着钱,见他们晚了一步,便在附近买了些吃食分给大家,算是平坦出来的费用。

临到园子门口,李锐渊却往其他地方张望。

“原锐,怎么了?”苏茵茵好奇道。

见着附近人多,苏茵茵主动拉住原锐袖子:“咱们不要走散了。”

李锐渊看了看宝宝的小手,嗯了声,开口道:“等风筝。”

风筝?

“风筝买回来了,少爷您看这个怎么样。”李锐渊的仆从快步走过来,手里拿着好几个风筝。

上一篇: 年代美人不作了 下一篇: 娇腴(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