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读心,皇帝看见我拳头硬了(108)+番外

作者: 落日融金 阅读记录

而他们又突然听不见正阳县主的心声,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更是惶恐。

处理完这些事以后,宣帝手再一次朝着内卫伸过去。

内卫知道陛下这是要什么,可是他身上已经没有纸了。

想了想直接把自已袖子里的手帕交给宣帝。

宣帝伸手接过一叠手帕也是懵了,不过无所谓,这都是糊弄许瑾瑜的办法,离那么远许瑾瑜也看不清他手上拿的是什么。

果然下一刻许瑾瑜的心声传来,

【啊!不愧是内卫,这告御状的才来,梁州的事情已经查清了,是不是每一个进京城的人,内卫都知道他们的底细。】

【太厉害了!太神奇了!他们是怎么搞清楚的,是不是市井中也有他们的眼线,可能是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也有可能是青楼里的花娘,更有可能是每一个和你擦肩而过的人……】

听着许瑾瑜对内卫的各式想象,宣帝这会就算是怒火冲天,也不由的抽抽嘴角。

这许瑾瑜从哪里看的内卫这么厉害,又不是神仙,上天入地,神出鬼没的。

“柳芸娘是吧,梁州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现在给我说说梁州的情况怎么样了?”

柳芸娘也懵了,她还没说几句呢,陛下怎么就知道了,既然知道了怎么不管,难道梁州的百姓就不是大乾的子民吗?

不过柳芸娘可不敢质问皇帝,

只能低头捧上自已刚从衣襟里掉出来的卷轴:“陛下!梁州三十二县几乎是一样的情况,一些偏僻的县城征税还会变本加厉,每年秋收以后,留在百姓手中的粮食不足百斤,百姓靠着山中的野菜才能勉强熬过冬天。”

“可是靠山中的野菜,野果过活,还要加征山田税。”

“梁州边界还有驻军,百姓想要逃到别的州府也不行,只能在梁州苦熬,今岁梁州干旱,粮食减产,可是要征收的税赋一点都不少,征税过后百姓家中几乎没有存粮,根本熬不过冬天,再这样下去,梁州必起民乱。”

“到时候朝廷派兵镇压民乱,死的还是梁州的百姓,民女不忍梁州百姓再去死,所以冒死告御状。”

“好!很好!”

民乱镇压过后,梁州的官员沆瀣一气,朝廷调查出来的民乱的原因少不了是一个贱民不知满足,不满朝廷。

再从别的地方迁百姓过去,让梁州的官员继续祸害。

宣帝不怒反笑,直接问吏部尚书:“这些年来,从梁州升迁的官员都有那些?”

吏部尚书脑门上的汗水,比别人的都多,吏部管着天下官员的升迁,这梁州的事情他是一点觉察都没有。

“陛下!……”

“陛下!吏部右侍郎杨生发就是梁州升迁的官员。”

还不等吏部尚书说完,刑部左侍郎和右侍郎两人拖着杨生发走了过来,把杨生发扔在宣帝的面前。

杨生发不是不想自已走过来,实在是腿软,身为官员,他知道自已犯的罪有多大。

要是梁州真的起民乱的话,他们这些和梁州有关的官员少不了要株连九族。

再加上有许大人在,梁州一系的官员谁都不要想逃过。

不行!不能等死,自已的娇儿才刚出生,至少不能株连九族。

坐在地上杨生发哆哆嗦嗦的跪起来:“陛下!臣自知有罪,愿意戴罪立功。”

“礼部右侍郎杨生发。”

来人宣帝自然认识,他对这个官员的印象还不错。

【杨生发,让我看看他干了些什么?】

三品大员,宣帝当然认识,听见许瑾瑜的心声后,冷笑一声道:“快点说,不说快一点的话,朕没有耐心听下去。”

“是!”

梁州升迁上来的官员杨生发格外的关注,当然记的清清楚楚。

“吏部考功清吏司尤元粮,吏部主事施正风,户部提举方钱,兵部郎中令……”

杨生发一口气报十几个名字,生怕报的慢了,许瑾瑜那里先说出来。

“臣记得的就这些,这些官员从梁州弄来的银子每人至少有十万两白银,臣家中也有二十万两白银。”

“还有…还有已经致仕的吏部左侍郎,他是第一个这样搞得人,手中的银子也是最多的,至少百万两。”

“陛下,求陛下饶命,臣自知有罪,求陛下看在臣痛快交代的份上,不要牵连家人。”

说完这句话,杨生发开始磕头,

“咚!咚!咚!

一个个磕得格外用力,要不了一会他的额头上就鲜血淋漓,看上去好不可怜。

可是宣帝得心中没有一点动摇,他可怜,那梁州得百姓就不可怜吗?

他的家人享受着他盘剥来的血汗钱,和吃梁州百姓的血肉有什么区别。

【可是这个杨生发的家人说不上恶贯满盈,但是也不是什么好人。】

第91章 处理县务的女人

【他的大儿子在梁州做县令,有他爹言传身教,比他爹做的还狠,那个县的人被他大儿子霍霍的百里无人烟,宁愿去做山民,也不愿意做他之治下的百姓。】

【他二儿子就因为有人挡路,就把挡路的一家人活活打死,打死人之后扬长而去,根本不担心有人告状,因为他爹是吏部右侍郎,为了跟他爹拉关系,有的是人愿意给他善后。】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的女儿也是个人物,就因为爱慕的举子有妻子,就把人家的妻子弄死,大乾的公主都没有干出强抢民男的事情,她一个官家小姐干出来了。】

【还有,他的夫人处理他的小妾更是熟练无比】

【所以这样的家人有什么活下去对必要,应该都拉出去人道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