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改嫁首富(155)
老太太伸手拦着不让弄太多给大家吃,“眼看要睡觉了,一下子吃这么多肉不消化。都滞在胃里,赶明要出毛病的。”
“奶奶,就吃一块儿,就给我们吃一块。”
苏禾给大家切了猪肝猪肺,做了酒席里的名菜猪杂汤。这回连汤带肉一人一小碗,还给孟宏志和她婆婆留了一部分。
“好香,要是天天都能吃到肉就好了。”大侄子舔着碗感叹。
“会的。”他爹豪气顿生。“爹努力挣钱,咱争取每天都能吃到肉。不说吃多少,能尝个肉味也好。”
“嗯。”
仨孩子齐齐点头,对老爹说的生活既向往又期盼。接着老大就说了一通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的话。
“城里人一个月肉票可比咱老农民多,每个月都有啊。你们好好学习,努力成为城里人。以后就能吃肉。”
之前吊儿郎当不把学习当回事的姊妹仨,这回全都响应父亲。“好好学习,争取吃肉。”
老太太在一旁翻白眼撇嘴:“瞧瞧这没出息的,好好学习不为建设祖国,倒是为了吃肉。”
大孙子回奶奶:“吃肉不耽误建设祖国。”
二孙子也说:“大哥说的对,吃肉吃饱,那才能更好的建设祖国。”
好吧,好像不是太偏。老太太笑笑不再多说什么。苏禾弄好这些左手提饭盒右手提着个篮子回了家。一进门先给婆婆送去,出来回自己屋,刚进门孟宏志就闻到了香味,飞快的下炕。
“猪杂汤?”
“你这鼻子啊,真灵。”
男人笑笑自己拿筷子,今时不同往日,他在媳妇面前早已没了婚前的矜持。
“你直接说我是狗鼻子,没关系,我不介意。”
“当了爹脸皮都变厚了。”
“哈哈、”
“嘘,小声,别把这俩惊醒。”
两口子大晚上的偷摸吃好吃的,俩小的在炕上睡的香甜。这回的下水苏禾拿了大半,肉也留的不少。除了给婆婆带的,剩余的切成块儿冻在一个大缸里。一晚上过去,翌日一早她先跑去看缸里的肉冻上没。
“怎么样,冻住了吗?”孟宏志捅开火,锅里添水准备做饭。
“外头冻住了,里头还没冻。”
“才一晚,别急。这天气,要不了三天就得里外冻结实。你注意把盖子压好,别让猫给叼走。”
“知道。”盖上盖子压实,她拍拍手去打水洗漱。“妈是下午的火车,你确定有时间去送吧?”
“确定,你放心好了。”
给婆婆带了十多斤土猪肉,排骨也有许多,又将已经卤好的肥肠给带了些。“用干辣椒青辣椒一起炒,放点儿黄酒,多放蒜末。”
“好,知道了。你公公最喜欢肥肠,这回让他吃个够。”
“那要不把这些都给爸拿上吧。”
“不用,这些够他吃的。你留着给宏志做,他也喜欢吃。”
土猪肉,自家的鸡杀了两只,又给带了一些自己家地里种的磨的面粉。杂七杂八的一大堆,光是她一个人可拿不了。事先已经拍了电报回家,让小儿子去车站接。
临走啊,女人抱着孙女舍不得。这一年来孙女都是跟着她睡,她早把这孩子当心肝肉一样的疼。
“要不把悦悦给我带着吧?我没法长时间离开家,但在家里带着个孩子没问题。”
这事儿苏禾跟孟宏志商量过,此时他开口回:“还是跟着我们更好。妈您想孙女孙子了就来,这里永远欢迎您。”
爷爷奶奶再好也无法代替父母,这个道理她在儿子身上已经深有体会。这话就是舍不得说说,临走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几个孩子。
“奶奶有时间就来看你们啊。或者你爸妈有时间带你们来北京,奶奶带你们去玩。”
仨孩子悦悦最大,挥手跟奶奶道别。“奶奶,悦悦等你。”
童言稚语,一声呼唤让女人落下泪来。真想就此不走了,可要过年了家里不能不管。大儿子两口子上班顾不上照顾大孙女,她已经在二儿子这里待了一年都多,也不能不顾老大两口子,不然要起争端。
火车上默默望着窗外,小声的自己嘀咕。“生这么多干嘛啊,牵肠挂肚。”
一旁跟她年纪差不多的一位女士跟她聊天,然后也是这说法。“老话说儿多肠多,如今实行计划生育,这一代人以后不会跟咱们似得了。”
“也不知道是好是不好?”
“好吧。不用生那么多孩子,不然一辈子生孩子带孩子,老了又有带不完的孙子孙女。”
孟雅音带着这么多的年货回家,来接的是她老公。看到居然有猪肉、排骨,顿时开心的流口水。
“我正说年前供应紧张,买排骨得半夜起来排队。你这带的有十斤左右,可真不少。”
“儿媳妇娘家的好东西,你别忘给寄点儿什么回礼。”
“行,知道了。”
苏禾很快收到了公公寄来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给她父母的。白酒、糖块儿、麦乳精、还有这时期农村人见都没见过的巧克力。
“诺,我公公寄来的。”
“哎呀,你们拿的肉你就硬塞给我钱了,这咋又给寄来这么多好东西。这可如何是好,早知道该多给亲家拿点儿肉。”
“这话说的,什么叫我硬塞给你的钱?你要这么说,那把钱还我。”
老太太抬手拍她伸出来的手:“想的美。”
苏禾笑笑,给俩儿子喂鸡蛋羹。“娘、刘婶子做事挺细心的,人挺好。这又不是一个大队,你哪儿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