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16)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杜巧娘就是想着他有手艺能做活,才有些想法。

好奇问:“他媳妇是怎么过世的?”

徐氏叹一声:“生青成时难产,伤了身子,熬一年多就走了。”

杜巧娘跟着叹息一声:“也是个可怜的,孩子才一岁,当娘的多舍不得哟。”

“谁说不是呢,快不行的时候死命抓着我的手,哭着哀求我多照顾些青成,咱都是当娘的人,最明白这感受。”

迟疑着,杜巧娘又问:“那他们夫妻…感情好吗?”

徐氏洗衣裳的手停住,望着她说:“妹子,我也不瞒你,少年夫妻自然是好过,后来也不差,毕竟家中日子好过,不用为柴米油盐吵嘴。”

“常贵是个好性的,青成娘也知理,两人没怎么闹过红脸。”

杜巧娘就道:“若是没那些意外,他们定是能恩爱一辈子。”

可人生就是这样,不是事事尽如意,常多意外。

徐氏再问杜巧娘意见,她就道:“我回去和应和、春兰商量一下。”

这也是应当的,徐氏就没有多说什么。

回去晾完衣裳,杜巧娘想进屋找应和说这事,又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赵春兰从后院过来,见她发愣,以为她是人不舒服,关切上前问:“娘,咋了?”

杜巧娘打量她,黑瘦了许多,心一横叫她进屋说话。

来到西间里,杜巧娘几个深呼吸,才说出徐氏那些话。

她一个长辈,与小辈说这些,还有些难为情。

“我不是对他人有意,确实能帮到家里,要应和你一个人养家,真是太难为你。”

第14章 阿圆被欺

杨应和与赵春兰对视一眼,都十分意外。

作为家里顶梁柱,他第一反应就是不同意。

就是日子再难,也不能叫继母改嫁,这事,他做不出来。

赵春兰想的要比他想的多一些,她是女人,明白女人,理解女人。

“娘不用为我们考虑,只管自已愿不愿意。”

“若是你愿意再走一步,我们都会支持你,你还年轻,也只比我大几岁。”

“喜月…欢儿也不用带过去,她们姓杨,应和是她的哥哥,该养着她。”

杜巧娘一下子流出泪来:“孩子,你们为娘想,娘也要为你们想。”

“咱三个能挨饿,四个小的不行,要是应和没受伤,我也就不做这个打算,几个月不做活就没有进账,再饿几个月,他们要饿坏的啊。”

杨应和扭过脸,心里难受的厉害,这都怪他受了伤。

过一会,他又出声:“我还是不同意,怕人戳脊梁骨。”

杜巧娘知道这不是他的真心话,他是怕委屈了她。

这孩子打小就善良,那时外人说她闲话,他还跟人干过架。

就是因为这样,她才更心疼他,更舍不得把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

诚如他所说,外人必是会说闲话。

她最怕的就是流言蜚语。

一时又犹豫起来。

傍晚时候,阿圆是哭着被徐氏抱回来的。

她手上攥着一块馒头,还哭的上气不接下气,赵春兰都生出杀人的心。

绷着脸问徐氏:“大娘,是谁欺负阿圆?”

徐氏叹一声:“说起来怪荷花,但也不能全怪她。”

杜巧娘顺着阿圆后背问原因。

一问才知,昨天闹一场,铁头家今天就开始收花生。

小娃们玩闹过去,自然给几个花生。

张荷花对杨家人有意见,故意不给石头和阿圆。

阿圆想吃,趁人不备在地里捡了几个花生,才吃一个就被张荷花发现。

她骂了阿圆。

说是骂,张荷花是连推带搡的,阿圆是被她吓的,才哭的这么凶。

赵春兰一听就受不了,把阿圆往杜巧娘怀里一放,扭头就朝村东头跑。

孩子是娘的心头宝,杜巧娘怕赵春兰冲动起来做出糊涂事,忙叫喜月和欢儿:“快拉住你们嫂子。”

赵春兰带着怒火跑的飞快,再加上村子路并不长,喜月她们追上去的时候,已经来到地头。

她愤怒的指着张荷花破口大骂:“你也是当娘的人,心怎么这么狠,她才是个四岁的孩子啊?懂什么事?”

张荷花把眼一斜:“没教养的小东西,偷花生我还骂不得了?”

赵春兰听闺女被骂,比自已挨骂还难受:“不就是几个花生?你怎么忍心上手?”

喜月心里也恼,拉扯嫂子就没用全力,赵春兰扑过去揪扯住张荷花的头发。

“让你欺负我的阿圆,看我不撕了你。”

张荷花吃痛,与她扭打在一起。

“嫂子,别冲动,快住手。”

喜月这样喊着,却是上去拉着张荷花。

欢儿是直接上手帮着揪头发。

铁头要上前,被村里男人拦住:“娘们打架,咱爷们可不兴动手。”

张荷花一对三,自然没讨到好处,身上挨赵春兰好几下。

头皮也被揪的生疼。

喜月看教训的差不多,才拉住赵春兰:“嫂子,算了,咱不跟她计较。”

张荷花快要气炸了,她们还想怎么样?

被喜月和欢儿拉住双手,赵春兰咬切牙齿道:“这回就算了,下回你再欺负孩子,我跟你没完。”

说完还朝她啐一口:“没人性的东西,连奶娃子都欺负。”

张荷花也朝她回啐:“管住你家馋嘴丫头,就跟没见过东西似的。”

要不是喜月拦着,赵春兰又要上手。

一个与赵春兰年纪差不多大的年轻妇人上前劝话:“荷花嫂子,几个花生确实不值得,哪个小娃不嘴馋?”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