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181)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不一会出来提着几只肥鸭:“这几只重些,你看要哪一个?”

喜月挑了一只,他放在案上,边挂着鸭子边说:“我家鸭子都是好料腌制过的。”

秤了重有五斤多,饶几文仍要二百六十文。

早知不便宜,喜月没作犹豫就掏出钱袋子:“帮我剁成块。”

他熟练操刀剁起来

喜月就把钱递给了旁边中年男子。

五斤重的鸭子,油纸包了两包才装完,拎在手里沉甸甸的。

回到铺子只剩几块糕,欢儿已经收拾起来。

青成知道买了烤鸭,围过来吸着鼻子,馋的不行。

却与石头说:“晚上再吃吧,家里人一起吃。”

也不提回村玩的事,又与石头回到桌前刻木、习书。

比往日懂事乖巧许多。

稻子金黄垂下头,没几日就能秋收了,田间地头飘着的都是欢笑声。

进到院子杜巧娘听她买了吃食,怪她乱花钱,喜月笑笑把糕分给阿圆和圆月,又捏碎了喂给淑惠。

“镇上人都说他家的鸭子好吃,我想让你们也尝一尝味。”

成云经过看到她们回来打招呼,眼睛却粘在木兰身上。

喜月正要打趣,杜巧娘在灶房喊她帮手。

第161章 月圆人圆

月圆人团圆,乐呵呵用过晚饭,宋常贵搬出小桌子摆上月饼赏月。

阿圆缠着杜巧娘讲嫦娥的故事,纵使听过多遍,兴致依旧不减。

杜巧娘把她搂在怀里,柔声讲起故事。

喜月几人在旁边说话,不多时成云过来,邀木兰出去赏月。

赵春兰笑着打趣:“是什么好地方?难不成看到的月亮不一样?我也想去看看。”

木兰羞答答站起身:“那嫂子一起来吧。”

“我可不去惹人嫌,忒没眼力劲。”

月至半树,不用提灯也能看清人影,村中小娃聚在一起,在院门口喊青成和石头出去玩。

青成走两步又回身拿一块月饼走,来到院门边说:“我有月饼,想吃的跟我走。”

阿圆这边故事听完,撵着要出去,就听青成又说:“都看好阿圆,不然我和石头不跟你们玩了。”

小娃们为一口吃食,都愿意听他的话,把阿圆围在中间,庆娃讨好的说:“我保护你。”

石头过去把他推开:“你不行,你离阿圆远点。”

他还记着娘的话,不让阿圆和庆娃玩。

王长明和桩子也在其中。

桩子围在青成笑着讨好要吃食,王长明眼巴巴看着,安静跟着跑玩不作声。

杜巧娘素来心肠软,看着这孩子叹息一声:“是个命苦的。”

跟着爹王大柱入赘,被村里人异样目光注视,还要受闲话。

更可怜的是柳寡妇丝毫不心疼他,听说吃食上被区别对待,自家儿子吃稠的,让他喝稀的。

她疼自已儿子无可厚非,王大柱卖力做活,看着心里就不得劲了。

听说两口子已经有些别别扭扭的。

赵春兰感叹:“身子不好,还没人疼,确实可怜。”

话音才落地,村中响起吵闹声,纷纷走出院门聚过去。

人堆中柳寡妇正拿着棍子抽桩子,边抽还边骂:“你咋恁馋?一天天到晚什么活都不做,就知道吃吃吃。”

王大柱铁青着脸不作声,身边王长明局促不安绞着手指。

已经挤满了人,喜月她们没朝里面挤,就站在边上听人闲话。

事情的起因与青成出门前拿的那块月饼有关,小娃们围着他打转讨好,想分得一口。

王长明不吭不响,青成却主动把最后一小块给了他。

桩子心里不痛快,一下子把王长明推倒在地上,手掌都擦破了。

这孩子不哭也不闹,青成看不下去了,和桩子推扯起来。

孩子们就跑去告诉了柳寡妇和王大柱。

宋常贵没想到看热闹看到自已头上,把圆月交给杜巧娘就去找青成。

旁边妇人议论:“这柳寡妇哪是教训桩子,分明是阴阳怪气指责长明不做活,那孩子瘦的跟弱鸡似的,他能做什么?”

“一个吃闲饭的,她看着刺眼也正常。”

“人家爹能干着呢,你没看到从早到晚没闲过,柳叶不知道轻松多少,一个小娃能吃多少?”

宋常贵在人堆里找到青成,扯着他出来:“人家两兄弟干仗,你逞什么英雄?”

青成牵着阿圆不服气的说:“我就是看他不顺眼。”

宋常贵还想再说,被杜巧娘打断:“回家再说。”

两人的娘都是为生孩子没的,显而易见的事何必问。

宋常贵反应过来,不再多声。

杜巧娘催喜月回去:“这不早了,明儿还要早起做糕呢。”

回去后院子里不见赵春兰和杨应和,欢儿扬声就喊了一声:“大哥我们该走了。”

“噢,这就来了,”杨应和在屋中回应。

出来时他面上虽从容,却不自然的整理两下衣裳,欢儿后知后觉攥紧喜月胳膊,缩头不作声。

喜月忍笑,用胳膊肘碰碰她。

月光明亮,两人小动作没逃过身后杨应和的眼睛,微微有些难为情。

中秋过后没两天,就开始忙秋收。

帮木兰传话的张娘子再次登门,回娘家时接到口信,木兰姑母得知侄女亲事有着落很高兴,感谢杨家人代劳操持,成婚时她定会登门拜谢。

日子已定在腊月初六,喜月捡两块糕给她,让帮着把日子传过去。

张娘子接下果子,言道一定把话带到。

喜月这就要回村,头一次欢儿抢着回:“我会做地里活,回去帮把手。”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