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聚(222)
她不信听琴完全不在意。
傍晚时候欢儿三人回来了,这次的糕卖的特别快,还没到人最多的时候就卖完了。
“该再多做点的,”欢儿有些遗憾。
瞥见喜月烤了赤、绿两种的豆馅饼,有些意动:“要不趁天还早,再摆一会,能卖一块是一块。”
喜月装了几块饼给青成带回去,又交代他莫要在路上玩,早早家去。
送他们到院门口,回身与欢儿说:“学堂将要开课,明日送师礼的不会少,今日就算了。”
欢儿想着她身上不方便,此话不再提。
夜饭后什么活都抢着做,让喜月去歇着。
喜月没与她争,笑着调侃一句:“有姐姐疼可趁好。”
次日,果然如她所料,来买糕送师礼的人不断。
得赖青成在学堂宣扬,不少人是被小娃们扯着来的。
但凡说出青成名字的,喜月额外送块糕给小娃,两厢欢喜。
沈易安是随他娘沈娘子一道来的,安静不少。
笑着向两人问好,并帮阿奶传话,互道新年安康。
欢儿一见他就想笑,抿着嘴忍笑,沈易安在沈娘子身后偷偷挑眉朝她笑。
让喜月看见了,忍了又忍,嘴角仍是扬起的。
沈娘子打量喜月,婆母之前说她与易安似乎走的挺近。
见她时不时望向易安,面上难掩笑意,看来应是真的。
心中不喜,眉头微拧,姑娘家该自重,不该这般轻浮私相授受。
像她们做这种抛头露面的营生,无论如何都进不得沈家的门。
先前王三的事闹的沸沸扬扬,谁知道会不会有第二个王三?
且她们还给清乐坊送糕,那是个下三烂的地方,为了钱名声都不要了。
可见是重利之人,见钱眼开。
易安是个读书人,他的妻子名声一定要好。
喜月不行,虽说小姑娘挺能干,但不符合她挑儿媳妇的标准。
冷着脸接过糕,眼皮子抬也不抬,喊了沈易安走。
习惯她冷着面,喜月对她的态度没去多想,更不知道她误会了。
沈易安迎头看到葛天冬,笑笑与他打招呼。
葛天冬一见他,又忍不住胡思他与喜月的关系。
来的一路上都在想待会见到喜月要说些什么,铺子已经近在眼前,他有些紧张起来。
年假这些时日,习书的时候尚能控制自已不去想她,闲时总忍不住浮想联翩。
甚至想到两人成婚之后的事。
有些画面思之能令人脸红许久。
喜月笑着喊葛老爹,之后将目光移到葛天冬身上,想起娘的话,忍不住细看他两眼。
少年身如细竹,虽瘦弱却坚挺,大约是北方人的特质,个子相较此地人略高。
清清瘦瘦,身着棉长袍,面容稍冷淡,细看之下却见温和。
长相虽非多俊朗,有清秀之态,两眼明亮。
两人目光撞上,葛天冬心头一悸,怦之欲出。
面上勉强保持镇定,朝她颔首,道了句:“新年安康。”
喜月朝他笑笑,回以问安,却不知眼前人紧攥成拳的掌心有汗冒出。
葛天冬半天憋出一句:“昨儿可看了灯?”
喜月稍显意外,笑着回道:“昨儿有事忙,倒不曾去看,想来如往年一样。”
葛天冬再也找不出别的话,喜月递糕过来,他慌乱去接,不期指尖碰到一块,他瞬间红了耳垂。
不敢再直视喜月,偷偷瞄一眼,见她落落大方笑着,心中一轻,人也舒展起来。
倒不再如刚刚的扭捏。
大方朝她笑笑,又道了一句:“生意兴隆。”
欢儿目光来回在他二人身上打转,表情带着些许笑意。
待他和葛老爹离去,伏在喜月肩头,凑去耳边轻道:“我瞧着他见你有些紧张。”
喜月不觉得:“有吗?我瞧着挺大方的。”
第198章 春兰有孕
十五过完,农人收起闲态,开始扛着锄头下地做活。
喜月趁下晌空闲回村,见地头上零星站着人,慢慢悠悠干着活。
宋常贵在家里牵驴磨粉,宋腊梅搓洗着衣裳,同时盯着阿圆领两个小娃玩。
喜月进屋看杜巧娘,都过去这些日子,脸上仍未养的有血色。
失血过多,元气大伤,大夫说且得养着。
坐去床前说话:“我找郑家订了猪肝,有了就让狗剩送回来。”
杜巧娘满脸笑,有这么个孝顺的闺女,比儿子都牢靠。
村里有人遗憾她没生个儿子,这么好的闺女,有没有亲生儿子她才不在意。
再说应和是个孝顺的,青成也不差,完全不担心百年后没人摔盆。
坐了一会,宋腊梅端进来一碗赤糖煮的鸡蛋茶。
喜月起身:“辛苦大姐了。”
宋腊梅笑了笑:“咱是一家人,说这话做甚。”
有事做她在家待着才安心,再说杜巧娘对她好的没话说,她伺候的心甘情愿。
猪肝、红枣、杞子汤等物细致养着,二月里杜巧娘面色终于像个正常人。
喜月总算能放下心来,天知道这些日子她有多担心,就怕落下病根。
娘好了,她心里就轻快起来,做活的时候都噙着笑。
开春天气渐暖,地里活冒出头,这天晌午赵春兰突然来到镇上。
把杨应和叫进屋中不知道说了什么,两人就一道出去了。
喜月守在铺里探头看,疑似他们进了石家药铺,心下一沉忍不住往坏地想。
别是娘又不好了吧?
盯了一会,远远见两人走出来,满是担心。
待二人走近,大哥脸上有喜色,嫂子却是皱着眉头,心生疑惑,瞧着不像娘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