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255)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王春香眼神黯然,无力的摇摇头,轻吐一句:“就是他。”

吴镇令气急:“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等查出真相没你好果子吃。”

“我且问你,孩子与唐家有没有关系?”

王春香身子一哆嗦,摇头道:“什么唐家?民妇听不懂大人的话。”

看来不把铁证摆在她面前,她是不会松口的。

“你诬陷他人,如今又与他人通奸,事情未明朗前,暂且将你羁押在镇衙,事情查明后转交县衙处置。”

施老爷子说完,吴镇令使人将她押走,后又特意交代仔细看好她,莫让她寻了短见。

李家庄的人俱都录了份口供,方放回去,又勒令案情尚未有结果,不得随意乱传。

接下来便是杨应和。

喜月紧张的不行,虽相信大哥,但怕别人不信他,若是收监,谣言定会凶猛。

好在施老爷子开了口:“本官相信你是清白的。”

闻言喜月心头一松,听得身边宋常富长舒一口气。

“事情尚未有结果,你这几日不得外出,就在家里候着,需得随传随到。”

杨应和拱手:“多谢两位大人信草民,草民以身家性命担保,绝无欺瞒。”

“好,如果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或是重要的疏漏之处,及时到镇衙讲明。”

言罢便放行。

喜月跟着行礼离去,喊一声大哥,心绪难平。

杨应和轻笑了笑:“大哥无事,定会洗清冤屈。”

杜巧娘等人守在镇衙外,看到他们出来,赵春兰喜极而泣。

杨应和上前拥住她:“要你担心了,我没事。”

第227章 千方百计

案子惊动施老,更惊动镇上人,镇衙前围满人,议论纷纷。

这会见杨应和出来,更是七嘴八舌问他事情经过。

宋常富打完一声哈欠,冲围着的人说:“案子尚未查明,施老特意交代不能外传,你们要真想知道,去问施老和镇令大人。”

“总之我们家人是无辜的,有人栽赃陷害,要不然也不能出来是不是。”

原五从衙内出来,喊了一句:“都散了散了,不得随意打听。”

宋常富、杨应和朝他道谢,他摆摆手未多言:“回去吧,我还有公务要办。”

说罢进去了。

众人拥着杨应和朝回走,郑婆子跟在身后,竖着耳朵听他们说什么。

奈何只听到些关切之词,与案子有关的没人提起。

袁婆子在自家铺前,看到杨应和回来,笑了笑:“出来就好,我就相信你不会做坏事。”

杨应和朝她拱手道谢。

回到铺子,郑婆子还想跟着,宋大爷直接把院门一关。

边关边说道:“大妹子回去吧,我看你这大半日都没着家。”

被关在院门外的郑婆子百爪挠心,浑身难受。

趴在门上听不到声响,才无奈离去。

屋中堂厅,讲完堂上对质,杨应和满是内疚后悔:“这次都怪我,我要是细心点带个人去,不致于遭他们诬陷。”

宋大爷开口劝他:“谁能想到会碰上这样的事?你已经做的很好,那些人想害你,千方百计也会害成。”

宋常富点点头:“千防万防小人难防,他们不害到你不罢休,防是防不住的。”

徐氏接话:“你别怪自个,要怪该怪做坏事的人,坏了心眼烂肠子,不得好死。”

赵春兰恨声道:“那淫妇还敢污蔑肚里的孩子是你的,可恶至极,他们要致你于死地,肯定是唐家干的,我们只与他家有过节。”

徐氏又接话:“野种肯定是唐家人的。”

至于是唐家哪个人的,就不好说了。

唐家上有唐雄,老当益壮,唐茂夫、唐茂生两兄弟都是正值壮年,下面孙子也有几个大小伙子。

谁都有可能。

眼下只把希望放在施老身上,盼着他慧眼如炬,找出幕后黑手。

从镇衙出来已是下晌,说话的功夫已至傍晚。

喜月和欢儿去煮夜饭,宋常富起身:“我们先回去了,有事招呼一声,这几天你就老实待在家里,别轻举妄动。”

宋大爷亦交代:轻吻梨子整理“你们几个都小心些,就怕他们还有后手,你们再中招。”

杜巧娘走在最后:“我明儿再来,春兰你多歇着,怀着身子呢。”

两天一夜没合眼,大家伙早就疲惫不堪,宋常富连连打着哈欠:“回吧回吧,有话明儿也能说。”

“关好院门,都好好睡一觉。

徐氏的声音消失在院门外,除了赵春兰留下,其余人回村去了。

残阳西落,只留余晖。

四人早早吃了夜饭,打水洗漱,天还没黑透就上床睡了。

强撑一天,喜月累极,头似千斤重,脑中乱轰轰,挨着枕头没一会就睡熟。

梦中与唐家人起冲突,对骂不休,骂出声醒来,屋里仍是黑着的。

口干舌燥,灌了一碗凉水继续睡去。

再次醒来,天蒙蒙亮,神清气爽起床。

东屋里还没有动静,二人轻手轻脚,打水洗脸开始做糕。

天大亮,赵春兰从屋里出来,打着哈欠。

半夜里醒来,两口子说了好一阵的话,越想越是后怕。

要是碰到个糊涂的镇令,在镇衙关几天,家里要闹的人仰马翻。

还不知道要承受多少闲言碎语。

幸亏有施老爷子在,虽有波折,总算人出来了。

就是有流言,不会传的厉害。

赵春兰洗脸漱口进来灶房:“等这事过去,得好好谢谢施大人还有镇衙那帮人,咱家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到时你给做些糕。”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