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269)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一张饼毁了这一切,她恨她娘,也恨自已。

春玲娘默默烙饼,不劝她,也不再骂她。

煎好的饼放在案板上,只默默说了句:“吃饱了就去睡吧。”

灶房回复静悄悄。

夏日蝉鸣声中,一个少女的心碎了。

理想终是抵不过现实。

服徭役的汉子们归来,她的心上人即将要成为别人的未婚夫。

周春玲嫉妒的要死。

也伤心的要死。

夜夜泪湿枕头,日渐消瘦。

程望对此并不知情,铺里一堆活要做,每日从早忙到黑。

他做活卖力,工钱杨应和给涨到二百文,道看他手艺,做的好来年还能涨。

程望干劲十足,满门心思扑在做活上面。

两人定亲日子选在八月底,聘礼让他伤透脑筋,拿的少了怕委屈欢儿,多了他又拿不出来。

好在还有些日子,可以慢慢凑。

他想着好好做活,以后工钱涨上去,尽力靠自已让她过上好日子。

也让外人看看他不是吃软饭的。

他可以靠自已手艺养家。

周春玲没再找来,欢儿也不好提她的事,暂时将这事放下。

和喜月一道忙着建铺子的事。

铺子建成什么样,先前大致商量过,还画了草图。

这会子说的都是些细节问题,以及建成后的装饰用具。

柜台做成什么样,要添置新的放糕的架子等等。

喜月的想法铺面仍想做成开窗样式,靠东这间半人高开窗,柜台沿窗墙摆放。

靠墙的地方放糕架。

窗子撑起,铺里一目了然,过路人不用进屋就能买糕。

中间这屋做接待用,若不是镇上人家少有闲情雅兴,当作茶室,也很好。

还有一间喜月有大用,心中有些想法,只等合适的时候提出来。

铺子后门进去建灶房和烤房,另一边搭棚子放柴木等物。

再就是后面住的房子,前后六间,中间院子。

院子比不上隔壁大,但因为地方宽阔,并不显得逼仄。

买地这八十两,喜月以为花的相当值。

就是建铺子的钱,缺的太多相当不凑手。

好在能借到,慢慢挣着还吧。

下半晌突然刮起邪风,天瞬间阴沉下来,眼看就要下雨。

在院里做活的杨应和忙叫人将东西收拾进棚下。

院中忙成一团,宋腊梅这边也在忙收家伙什。

正凑巧方生巡街过来,好心的过来帮把手。

心中暖意丛生,宋腊梅迭声道谢。

喜月出来帮忙,不多时收拾干净,雨点子就砸下来。

雨下的急,且风大。

杨应和留方生进屋避雨。

宋腊梅带些歉意说:“都怪我,若不然你定能赶回去。”

方生道无妨,扭头和杨应和说话,感谢石头在学堂照应方文琪。

引得他比之前坚强的多,渐渐的开朗大方起来。

杨应和与他客套:“方兄弟客气,这哪是石头的功劳,还是你们家里教的好。”

雨来的急,去也更急,猛下一阵便停下来。

方生没有多留,道还有公务便离去了。

院里地湿着,杨应和他们便在棚下做活。

茶棚开不了,宋腊梅就想回村,笑与赵春兰说:“地上湿滑,嫂子今晚就留在这吧,阿圆还有家里我们帮着照应。”

一家子,赵春兰也不与她客气:“你小心些,别摔着,青成和石头就留在镇上了,省得来回踩泥,你和娘说一声。”

到傍晚又下起雨,隔天仍未天晴。

晌午杜巧娘踩泥来镇上,样子气呼呼的。

喜月忙打水给她洗脚,问:“娘这是咋了?家里出了什么事?”

赵春兰围上来:“是谁欺负娘了?”

杜巧娘三两下把脚洗干净,抹干穿上鞋子,才道:“不是找我的麻烦,是找你们的。”

杨应和听到,放下手中活进屋:“娘,因为啥事?”

杜巧娘叹一声道来:“柳寡妇不讲理,王大柱回来闹着要她分家,她怪你把那二亩地佃给王大柱。”

赵春兰白眼一翻:“她疯了吧?这咋能怪咱?”

杜巧娘撇嘴:“谁说不是呢?王大柱去服役,她不管王长明,佃的地王大柱大哥照看着,她偷懒不管,这下子王大柱不愿意了,她吵着闹着怪咱。”

“说咱要不是把地佃给王大柱,王大柱哪敢和她分家,又说咱是故意的,存心想让他俩闹分,我听不下去和她吵了一顿,气死个人。”

“我这想着你大个肚子,别到时被她气到,特意来招呼一声,你回村她肯定来跟前吵。”

赵春兰气笑了:“她这是发疯乱咬人。”

第240章 蛮不讲理

恰又是七月,柳寡妇和王大柱仅才过了一年,就过不下去了。

王长明只是身子弱不爱说话,但人并不笨,村里各种议论他听在耳中,在心里仔细咂摸。

一个结论慢慢在他脑中形成,他不想要这样一个后娘。

于是王大柱服役归来,他哭着说出这一个月的情形,哭着说爹我们回家好不好?

尽管有心理准备,王大柱听完儿子哭诉,仍是失望兼愤怒。

这一年他卖力做活,就是想给儿子挣一口吃的,让他有屋可住。

可是柳寡妇故意把长明关在门外,让他在院门外睡了一夜。

他是个孩子呀,还是个身子不好的孩子。

她怎么能如此狠心?

柳寡妇给出的解释是,不知道他没在家里,她不是成心的。

王大柱怒笑,问是不是把他当傻子?

她若是有心,怎么会不知道长明没在家,分明是故意。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