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聚(315)
盯一眼狗剩,背着手离开了。
村人开始散去,喜月走去狗剩身边,轻声道:“大伯说的对,他终归是你爹,千万不能意气用事。”
狗剩慢慢冷静下来,不敢直视喜月,耷拉着脑袋点点头。
不会轻易让他死去,还要让他尝尝活在别人阴影中的滋味呢。
这是他欠他们娘仨的。
兰草还在边上等着,喜月没有多说,在狗剩肩上拍了两下,丢下一句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几个姑娘说着话慢慢朝村西走,来到宋家院前,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一院子和和气气,热热闹闹的说笑声。
人间的地狱和天堂,隔的竟如此近。
院里杜巧娘正在说明日待客之事,宋大姑要回娘家,木兰也要,还有程望也要来。
干脆一大家子聚一块过。
徐氏应下来,只艳红一个要回娘家。
掰着手指算人数,有二十来个,要开两桌了。
去年没聚上,今年正好补上。
第281章 初二聚会
初二这日用过早饭,喜月就跟着杜巧娘在灶下忙活。
先切冷盘酱肉、蜜藕,又炸了花生米给男人们下酒,还有开胃的腌萝卜条。
腌萝卜条是徐氏拿来的,酸辣爽口,闻着开胃,吃着更开胃。
喜月最喜欢的还是她腌的小黄瓜,配白粥简直了,滋味没法形容。
就是非常好吃,无敌好吃。
街道卖酱菜的跟她完全没得比。
徐氏很得意,这回特意给喜月拿来半坛。
腌的不多仅此剩一坛子,夹了一半过来。
道:“博文吃粥也喜欢配酱瓜,今年夏天大娘多种点小黄瓜,多腌点,让你们吃个够。”
喜月挎住徐氏胳膊,笑嘻嘻道:“大娘真好,我最喜欢大娘了。”
徐氏没有闺女,底下只有孙子没有孙女,心里很受用。
“难得你喜欢,大娘还会腌笋芯、糖蒜,赶明有空都腌出来给你尝尝。”
“你喜欢哪样,到时和大娘说,大娘就多腌点。”
喜月一直很喜欢徐氏,热心又善良,歪头在她肩膀上蹭两下:“谢谢大娘,大娘腌的菜我都喜欢。”
徐氏那叫一个满足,寻思起开春去山上找香椿,腌的香椿很好吃。
新鲜的炒鸡蛋也好。
喜月不想太麻烦她,道:“大娘别特意去找,赶明我问问大丫。”
她夫家靠山,且家中几个小叔子,喜月缺什么问她准没错。
徐氏听她这样说,心中更是欢喜,这闺女体贴会疼人。
就是可惜了,不是自家的。
不过大娘也是娘,侄女也是女。
都一样。
杜巧娘唤来青成,交代他一件事,玩的时候盯着村东头。
程望来的时候迎一迎,免得他一个人进村不自在。
青成得了令,唤了石头走。
门口遇见木兰嫂子抱着娃过来,身后跟着成云哥,拎着果子、酒、肉。
宋大爷走在最后面,笑呵呵的拎着两只鸡。
扭头朝院里喊了一声:“娘,大阿爷来了。”
杜巧娘笑着迎出来,有些无奈:“都是自家人,还拎什么鸡,给木兰留着炖汤吃。”
“昨儿还特意打过招呼,人来就行,带什么东西?”
宋大爷笑呵呵的说:“初二走娘家,就该带礼,这是规矩。”
“别管咱是不是一家子,规矩不能破。”
徐氏插话:“拎过来就接着,左右没便宜外人。”
话音才落地,宋常富领着宋大姑来了,大姑父手里也拎着两只鸡。
宋大姑笑着说:“两个侄媳妇刚生了娃,给她们补身子。”
喜月忙泡茶端水出来,徐氏笑着招呼他们院里坐。
宋大姑是个闲不住的,放下茶碗就进来灶房,把喜月和欢儿轰了出去:
“你们姑娘家去说说话,我们姐妹也叙一叙。”
喜月出去不见木兰和赵春兰在院里,听到西间里有说话声,走了进去。
木兰正侧着身子给满儿喂奶,赵春兰竖抱着子昌拍奶嗝。
如今她两人是日日一起带娃,互相帮手。
欢儿从赵春兰手中接过子昌,熟练的抱在怀里。
赵春兰便起哄,让喜月抱满儿。
笑道:“你总要学会来,免得到时手忙脚乱抱不好。”
喜月从木兰手中接过满儿,拿巾子垫在肩头,小心让他靠上来。
学着她们的样子空手掌拍嗝。
道:“多简单,轻轻松松。”
木兰笑:“不学也没关系,等当了娘,自然就会了。”
她先开始也是不敢抱,抱两回就会了。
当娘的人通常多项技能——无师自通,很多事情突然就会了。
就如本性一般。
正说着话,石头小跑着进院,喊了一嗓子:“二姑父来了。”
这说的就是程望。
宋常贵站起来想迎出去,被宋常富瞪一眼:“哪有老丈人出门迎女婿的?让他自个进来。”
成云站起来:“我到门口迎迎。”
程望是一个人来的,左手拎着两只鸡,右手拎着个篮子,里面放着果子、糖、酒等物。
一路上他忐忑不已,走到村口更是紧张,好在有青成和石头迎过来。
与他搭话转移注意力,紧张消了些。
目不转睛盯着路,他不敢往人家看,多少双眼睛盯着他。
怪不自在的。
便有村人道:“这孩子不是个会来事的,咋这么怕说话?”
又有人道:“新女婿头一回,面皮薄正常。”
“也就李家的小子会来事,头回来就笑着打招呼。”
“快别提了,这样一说还是老实点好,不会胡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