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327)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都佩服原五,居然能坚持这么久。

换别人早就娶妻生子,或是越线坐实夫妻行径。

守不守清白,作为过来人来说,差别相当大。

就如现实与虚无,可谓天差地别。

虽非亲身感受,杨应和却是能理解原五,皆因二人牵绊太少太少。

但他总不能出主意,明着说要二人睡一觉,把虚无变成现实,就能解决他的愁绪。

这种事变数太多,难劝解。

又是事关一辈子,杨应和只听,偶尔说上两句无关紧要的话。

半坛酒下肚,原五有了醉意,话多起来。

有的没的,混说一通。

喜月收了活计,把菜汤重热一遍,打水进屋洗漱上床。

隔着一道门,把原五的话听的真真切切,句句不提程英。

却是句句围着她打转。

欢儿想起周春玲,同是为情所困。

手枕在喜月肩头,悄声说道:“情字也忒伤人了,还是不爱的好。”

又道:“大姐还好对李庆有感情不深,要不然该多痛苦。”

喜月本来在想着请人建灶房的事,闻言嗯了一声。

听到外间原五长叹短吁,不免心思波动,话本子上的情投意合实在难得。

现实夫妻,十之八九为柴米所累,哪有闲心儿女情长。

富人家倒是衣食无忧,可三妻四妾,更难有专情。

想来只因难得,才更得文人歌颂。

写出那些缠绵的爱情话本子,哄骗不少不谙世事的姑娘小子。

欢儿问喜月,换她是原五会如何做?

喜月设身处地想一回,换自已的性子,要么在程英成亲前奋力博一博。

要么转而寻个合适的人成亲生子过自已的日子。

逃灾离家前,听说书先生讲话本时,她倒是想过以后找个情投意合的郎君过日子。

经历娘被迫二嫁,大姐和离,情情爱爱于她不过境花水月。

能抓得住的现实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她想,或许她是个自私的人吧。

所做所行,总是再三权衡利弊,于自已有利才会去做。

像原五这种舍已为人,痴心相守的事,她是万万做不到的。

就如若换她是周春玲,要么决绝非程望不可,要么强迫自已放下。

绝不会像她这般为难自已,做出很多无用之事。

不过很多事情当局者迷,唯旁观者清。

真碰到了,也是难说。

叹息一声,欢儿不再言语。

起的早,又是忙一天,喜月昏昏沉沉,意识渐散。

带来的一坛酒,大半进了原五肚子,杨应和始终清醒着。

原五酒量不错,许是因着失意,到最后醉的失了意识。

天冷役所想必早关了门,杨应和懒得折腾,索性将他架进里屋。

原五的酒品还不错,醉了就安安生生睡,并没有耍酒疯,也没有惹人烦的无穷无尽的酒话。

隔日早上喜月起来,桌子上碗筷酒菜已经收拾过。

净手做糕,至天亮原五方起,打着哈欠出来,微微有些歉意。

砂锅里焖着地瓜粥,杨应和留他吃早饭。

原五没客气,就着腌萝卜条吃了个杂面馒头,呼啦啦喝掉一碗稠粥,潇洒的摆手去了。

回到役所去换皂服,同僚误会挤眉弄眼笑问他昨晚去了哪逍遥。

原五如实道来是与杨应和喝酒至深夜,怕吵到他们才在他那留宿一夜。

旁人自是不信,笑的意味深长。

原五也不再解释,随他们闲话。

方生听了没甚表情,却是信他的。

一道巡街时问了一句:“想喝酒怎么不来找我?”

第292章 程连做工

原五摸鼻子笑笑,冲方生道:“本来是准备去找你,那些话只怕你听腻了,换个人说。”

方生瞥他一眼,想必是刚过完年怕打搅家人,才去找的杨应和。

也不去拆穿,挎刀慢慢走着巡街。

巡到镇东时,看到程英推着烤炉从巷里出来,原五面如寻常迎过去帮着推车。

方生冲程英微微点头,继续朝前走。

不一会原五追过来,自嘲笑了笑:“我这辈子算是栽在这了。”

方生眉头微挑,没言语。

原五早习惯他这个样子,也不多说什么,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程连去清乐坊送糕,回来时身后跟着一个穿绸的小丫头。

十三四岁的年纪,下巴微扬,盛气凌人高傲之态。

喜月正给人装糕,瞥到程连殷勤喊着连姑娘,又笑请她进铺里瞧。

那姑娘在铺前打量两眼,方捏着帕子掩鼻走了进来。

喜月笑笑把糕递给面前的大婶,道一声慢走,而后笑着迎上去:“姑娘随便看,咱铺里什么糕都能做。”

说完拿眼去看程连。

程连躲在这姑娘身后,挑挑眉使了眼色,随后笑着请她去看入门柜台放着的更为精致的糕点。

殷勤道:“这都是新鲜刚做出来的,姑娘你瞧这梅花糕,别家可买不到,还能做成别的样子,蒸的烤的你尽管说,没有做不成的。”

姑娘看两眼糕,移开帕子笑了笑:“听说清乐坊也有这些花样,我们姑娘要办梅花宴,请的都是贵家小姐,哪能和那些上不得台面之人用的一样?”

程连不懂做糕,不敢随意接话,看向喜月。

喜月面带笑,说道:“送去清乐坊的多是梅花酥和梅花馅糕,姑娘想要不一样的,可以做梅花团子,梅花茶饼,梅花奶酪冻,只一个梅花馅糕,我也能做出不同,绝不会和清乐坊的一样。”

姑娘轻笑:“到底是给清乐坊送糕的,我再想想吧。”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