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聚(335)
喜月已把他看的很清,他深在局内,仍是糊涂着。
如今又陷在听琴与李婆子争执当中。
命运似就是一个轮回。
逃得了一次难逃
第二回。
等待他的是个什么结局,喜月不知道,日子还在继续,时间总会给出答案。
李家孙子的满月宴被人谈论,杨宋两家只装听不见。
好事的郑婆子又来讲闲话,嘲笑听琴名不正言不顺,妻不妻,妾不妾,没个名份。
又嘲讽李婆子不操办喜事又如何,那妓子已是登堂入室,说起来还是棋差一招。
终是输了。
喜月已是习惯她上门聒噪,自顾做自已的活,一边耳进一边耳出。
托她的福,倒是知道个门清,李家的日子过的相当热闹。
也不知道因为什么,李婆子竟放出话来,若有一日她没了,定是听琴下的狠手。
郑婆子少见的夸了李婆子一回,这棋高啊,下回再有个病灾,全推到听琴身上。
便是听琴恨的她要死,怕也不敢使什么下作手段。
李婆子自是还不知听琴已经下过手。
更不知听琴心中悔的要死,就不该妇人之仁,留她一条命。
平白给自已添堵。
一招错,步步错,两婆媳还有得闹呢。
不同于李家的闹腾,喜月铺子这边的热闹是因为生意好。
王家小姐梅花宴之后,前来买糕订糕的小丫头渐多,每日都要接待几个。
梅花团子做了好几回,存的梅花酱全部用光。
就这还有小丫头过来问,并且预定了桃花团子。
还接到一桩桃花宴的活。
倒与食香阁走了不同的路子,专做私订糕点。
这一点是喜月没想到的。
便有感叹,路果然要走下去才知道前路是何。
于是更多的心思放在品种与花样上,糕点做的愈发精致、美观。
这日徐氏兴冲冲而来,找到喜月言道自已想做酱菜卖,想问问她的意见。
宋常富当日回到村中,让村里人卖货,尽管找宋腊梅。
她便起了心思,想着自已会做酱菜,何不做些来卖,也能赚两个钱。
艳红又怀了身子,家里孩子越来越多,虽是不愁吃穿。
但谁会嫌银子多?
她还想在镇上买个铺子,到时用来出租,也能白得些赁钱。
或是再置些田地,以后都是给孙子们的依靠。
只是她把想法和宋常富说了,却没得到支持。
宋常富很是不屑,卖酱菜能得几个钱?
十里八村哪个娘们不会腌菜,卖给谁?
徐氏很是不服,会是会,但都没她腌的好吃啊。
喜月都缠着要她的腌酱瓜,她一个卖吃食的都说好吃,那就是她腌菜做的好。
宋常富吃多了,只道寻常,都是酱菜味,别人家又能差到哪去?
一口咬定没人会买。
再说镇上又不是没有卖酱菜的铺子,生意也没见得有多好。
瞎折腾个什么劲?
让她还是老老实实带好孙子。
这话徐氏在家不再提,却没有放下,这些日子日思夜也想。
思来想去不愿放弃,这才找到镇上想问问喜月的意见。
第299章 如鱼得水
徐氏酱菜做的好,喜月支持她做做看。
卖的如何不好说,总要做了才知道。
再说真卖不出去还能自家吃,也不亏啥。
徐氏本就有心做,又听喜月这样一说,当即做下决定,先腌些卖卖看。
开春笋多,便决定腌些嫩笋尖。
恰大丫领着婆家人挖笋卖笋,由喜月牵线,倒便宜了双方。
大丫一门心思想挣钱,不光自家挖笋,还收村里人家挖的笋。
或是加些钱到处卖鲜笋,或是晒笋干。
又与宋腊梅说定,晒的笋干放在她铺里卖,利钱两人分。
后又下血本,收村里人手中的山货,倒卖赚些零头。
喜月送吃食给葛天冬时,说起一事,听葛老爹说葛娘子晒的也有笋干。
葛娘子是勤快人,向来不闲着,村子靠山,她是什么东西都往家里划拉。
春冬挖笋晒笋干,夏秋两季还挖些草药,卖去生药铺子。
野果野瓜,但凡是有用的,是既不怕苦也不怕累。
便与葛天冬说都是自家人,莫要难为情,尽可拿到大姐铺里卖。
她这般体贴与细心,葛天冬听着心中高兴,休假归家时便与葛娘子说了。
喜月不开这个口,葛娘子是没脸送上门。
既得了她的话,这才收拾了家里晒的笋干,背着送到宋腊梅铺子。
新铺子她还是头回来,瞧着亲手做的糕牌挂在显眼处,心中极是舒坦。
让喜月瞧见了,又夸又谢,哄得她十分高兴。
先前还有别扭,这下子烟消云散,心里是彻底接受喜月这个儿媳妇。
一旦接受了,便看她哪哪都是好,细心、能干、嘴也甜。
得知她铺里要用到青艾,绿草才冒出头,便到处瞧着哪处有。
不光记在心里,三不五时去看。
待能采的时候,和葛婆子两人挎着篓子采回来,挑拣的干干净净,让葛老爹背着送过来。
喜月是个会来事的,算钱想她不肯要,特意截了两块布答谢。
这是还记得她上门挑不出一件能看的衣裳。
葛娘子念着她的好,回回葛老爹来铺子都捎些东西来,虽不值钱,却是心意。
喜月没再回她东西,扭头给葛天冬买了纸墨,用到他身上,才是更好的回礼。
眼瞧二人处的如鱼得水,宋腊梅感慨颇深,与人相处也是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