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聚(50)
欢儿不是很懂:“我茶饭不思睡不着的时候只会是生病。”
喜月又笑:“相思也是一种病。”
那说书先生说的就是相思病。
她说起来头头是道,实则自已也不懂,不过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两个小姐妹谈天说地,半夜才睡去。
冬日糕耐放,不用大清上起来做,提前一日就做好两食盒的糕。
比以往的多一倍都不止。
杜巧娘还要在家里做糕,赵春兰一起过去帮着卖。
因着将要过年,集市上人比平常多的多,好在几人来的早,摊子位置不算太偏僻。
宋大爷家的桃园已有几十年,早积攒一些老主顾,成云才把桃脯摆上,就有熟客光顾。
“我想着你家也该来卖桃脯了,给我拿两包。”
桃脯是早装好的,一包一斤,一斤三十文。
那人也不讲价,更不问价,直接付了六十文。
成云就笑着说:“要不要买些糕点,我本家一个婶子做的味不错。”
食盒一字排开,放着几种糕点,云片糕,桂花糕,蜜豆糕,和一直卖的很好的绿豆糕。
喜月看他买桃脯付钱很爽快,夹一片云片糕递给他:“大叔先尝一尝。”
送上来白给的,没人会拒绝,这人接下了。
尝过点点头:“这糕做的不错,跟食香阁比也不差。”
遂问价。
半斤包好的一条二十文,其余仍与之前的价一样。
“给我来条云片,二十块绿豆糕。”
一共五十四文,喜月没给他优惠,送了一块桂花糕。
第44章 生意兴旺
来到就开个大张,喜月心情大好。
然而接下来买糕的人络绎不绝,更让她开了眼。
多的每样都来几块,少的也凑够十文,不再像之前一块两块的买。
喜月算钱收钱,赵春兰装糕,欢儿则是埋头包。
头回经历这样的大阵仗,还有些手忙脚忙的。
旁边成云带来的果脯优先卖空,帮着一起招呼客人。
还没到晌午,带来的糕就卖光了。
看来下集还能多做点。
早上出来时,杜巧娘有交代买糖买石蜜。
恰巧看到有老翁摆摊卖石蜜,就买了几罐,又去铺里买糖。
回去路上,几人心情都很好,到家就迫不及待要数钱。
装钱的罐子沉甸甸的,倒在小竹桌上铺满半张桌面。
笑嘻嘻数完,足有近七百文,换言之一个集赚了三百多文。
喜月心中那叫一个舒坦得劲,浑身干劲十足:“还有四个集,咱赚它个二两银。”
杜巧娘数出三十文给赵春兰:“你又帮着做糕,又帮着卖,这钱拿着。”
赵春兰也不假客套,把钱揣进怀里,就挽起袖子:“喜月想赚二两银子,咱得加油干。”
众人笑成一团,然后各自忙活开。
看宋常贵推磨盘的速度慢下来,赵春兰接替他:“宋叔,我来推一会,你先歇着。”
一晌午都没怎么停,宋常贵早就累了,就没推让。
除磨粉,别的活都不是太累。
但洗洗涮涮,各种杂活很多。
喜月光筛粉摇筛子摇的双臂都酸的抬不起来。
青成听了宋腊梅的话,帮着看火,惹得众人夸赞不已。
他自个也觉得甚是骄傲。
逢集前一天,宋家小院从早到晚飘着糕香味,惹得村里小娃围在院门边嗅鼻子。
家里大人大多交代过,不许上门去要,他们闻一阵也就散开跑玩去了。
也有人叫青成出去玩。
青成从灶下出来,老气横秋的说:“家里忙着呢,走不开,改天再一起玩。”
八仙桌上摆满糕,他们看着羡慕,馋的流口水。
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杜巧娘忙着做糕,自是没看到。
到下晌切块装食盒,才敢松一口气。
忙着做两天,到集上又是半天就卖光了。
腊月十九,宋腊梅回来送年礼,还帮着干一会的活。
走时杜巧娘给她拎上一斤云片,一斤桂花糕。
她推让几下,也就收下了。
回去就拿给婆母放着,李婆子只把云片拿着,桂花糕要她留着自已吃。
李庆有就笑道:“这些糕娘尝过做的不比食香阁差,给那些管事的送礼,就送咱自家的糕吧。”
总不能自家做着糕,还去别处买,就说不过去。
他既然开这个口,李婆子也不会拒绝,冲宋腊梅道:“那就劳烦你娘家人。”
“那些管事的嘴挑,我看都送云片糕,意头也好。”
说了大概要的数,宋腊梅就要再跑一趟:“我让她们尽快做出来,不耽误娘用。”
对这个极听话的儿媳妇,李婆子是很满意的。
笑道:“也不用催太急,腊月二十五前做好就行,他们当差要到年三十呢。”
宋腊梅回娘家一说,宋常贵很满意,这也是看重她的表现。
“还是娘做的糕好,我哪有这么大的面子。”
“我做的糕再好,也得人家给面子,这面子自然是给你的。”
喜月听着就说:“我看是大姐既有面子,娘做的糕也好。”
两人笑一笑,杜巧娘笑道:“回去跟你婆母说,我们多谢她照顾生意。”
又道:“还好早前陈化的粉多,若不然还不够用。”
虽宋腊梅说着不急,杜巧娘也赶着做出来,逢集时让喜月给送过去。
再逢集时,赵春兰她们先去摆摊,喜月拎着糕送去豆腐铺。
两方都忙着,没说钱的事,只把糕放下就回了。
这一集跟上一集一样,带来的糕,又是半天就卖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