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68)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只得劝着再等一等,再等一等。

可究竟还要等多久才想出赎身之法?

谁都不知道。

也不敢去深想这后果。

一整个四月就这样过去了。

来到五月里,天已经彻底热起来。

夜里蝉声吵得人不得好眠,白日里稍一动便是一身的汗。

让人心里更为烦躁。

地里麦黄一片,已快到能收获的时候,对于杨家来说总算有件好事。

快要到端午,宋腊梅和李庆有来送过节礼。

她最近也有件烦心的小事。

事关钱婆子,还不好和杜巧娘说,憋在心里又觉堵得慌。

还是徐氏来看她,问起钱家人可有去看过她。

她才提起钱婆子上门找她借过一回钱。

拎着七八个鸡蛋登门说是看看她,还没等她感动完,就叹息着说钱老爹身子不大好。

说着说着就抹起泪,先说舅娘不孝顺,与她对着干。

又说舅舅是个老实的,没什么出息。

接着又提起早死的闺女,哭自已可怜。

最后期期艾艾问她身上有没有钱,想借几个给钱老爹看病。

宋腊梅一时心软,从柜里摸出二钱银子给了她。

钱婆子千恩万谢,说没白疼她这个外孙女。

最后鸡蛋她也没要,又让带回去给外祖父补身子。

钱是出嫁时,娘家给的压箱底钱。

这事她还瞒着李家人,事后想一想,实在难以说出口。

正常人家哪会有找出嫁的外孙女借钱的。

徐氏听完就说她糊涂,不该心软,她那个外婆分明是看到她嫁去镇上,想上门打秋风。

且不提钱老爹是不是真的生病。

就算是真的生病,难不成这些年手里没存下几个钱?

再者他还有儿子、闺女呢,怎么就偏偏找上外孙女?

做事也忒不讲究。

第60章 服徭役

钱婆子当时说的声泪俱下,宋腊梅一时心软才给的银子,事后也明白过来。

便只当这银子替她娘尽的孝。

怕就怕这钱婆子一回得逞,又有二回。

宋腊梅虽打定主意不再给她银子,但万一她舍下面子在李家闹,婆家人又该如何看她?

她怕的是这一点。

徐氏就与她出主意,那二钱银子的事先让李庆有知晓,若不然事后被钱婆子捅出来,莫要让他夫妻两人离了心。

再就是先把钱婆子为人与婆母通个气,倘若以后真闹出来,也防着婆家不知情,误会于她。

宋腊梅答应的好好的,回去后便把那二钱银子之事告诉了李庆有。

新婚又怀着孩子,两人感情正是最好的时候,李庆有当然不会有异言。

也没有把这二钱银子放在眼里,劝她想开些,莫要多想,身子要紧。

还把自已私已钱拿出二钱给她,当替她补上。

这一番举动让宋腊梅感动之至,出嫁前的那点遗憾全都消失不见。

李庆有的形象在她心中都伟岸起来,满心满眼全是他,感情升温不少。

两人同一张床上睡着,亲密无间什么话都能说。

可对着婆母,宋腊梅几次鼓足勇气,却又欲言又止。

私心里还存着些侥幸,万一外婆不再来借银子呢,岂不是她小题大作。

婆母说不定还生出别的想法。

思来想去,这事越发说不出口,索性不提。

端午前两个集,糕点又热卖一回,存钱的箱子里已有五两多银子。

勉强能把铺子开起来,只是一时寻不到好铺面。

喜月就与杜巧娘商量,且把位置放宽些,左右都是在一个镇上,姐夫大姐也能看顾着她们的。

杜巧娘不同意。

闺女去镇上卖糕,村里人说道都没停过,再让她二人去开铺子,还不知道有什么闲话传出来。

又因着将着收麦子,这事便又没再深说。

杨家种着两亩麦子,宋家也种两亩麦子,眼瞧着就能收。

收粮要紧,别的只等过后再说。

村里有打谷场,麦子割下拉过去,借宋常富家的牛拉石磙碾。

从早忙到晚,大人小孩齐上阵,连忙好几天才把粮收回家。

两亩地收的麦子有三百来斤,除去要交税粮的,赵春兰全卖给去粮铺,换了二两多银子。

这才有钱买糙米回来。

收完麦子,又要忙着翻地种秋粮,杨家种的是地瓜,宋家种的是黄豆。

等忙完这些还没喘口气,宋常富就通知要服徭役。

夏冬两季服徭役,都难熬,夏热冬冻总之都要吃苦头。

还好本朝轮流三年才服一次徭役,不像前朝年年都要服,那才真是生不如死。

不想吃这苦头也有法子,便是拿银子抵,二两银子抵一个人徭役。

杨应和和宋常贵都不舍得花银子,只得收拾行囊准备服役。

村里人家俱都不舍得花钱,整个村里弥漫着离别伤感之中。

村东头,宋大宝家又闹起来,眼见要服役,他又嚷嚷着要吃一回酒。

夏收时吃过一次,醉的不成样子,娘几个都挨他拳头,燕子便不肯打酒给他。

他气的摔东西,扯着燕子头往墙上撞,下手之狠让人心惊。

闺女大丫拼命拦着,被他一巴掌扇的眼冒金星。

狗剩去拉也被甩在地上。

狗蛋哭着喊人,左邻右舍闻声过来才把他拉开。

燕子额头都撞出血来。

他上无爹娘,一个姐姐也不与走动,是个没人敢管的浑人。

宋常富除了骂几声,也做不了什么。

村中妇人皆叹燕子命不好,摊上这样的男人。

娘家兄弟也不来撑腰,才纵的宋大宝无法无天。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