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77)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哪有娘家开的铺子算闺女的?等以后闺女出嫁不是便宜外人?她嫁给常贵,这铺子就该是常贵拿大头。”

他最生气还是弟弟常贵的态度,居然觉得是应当的。

徐氏表情有些难言:“要真把本钱还回去,开铺子是用她们赚的钱,这样分也有道理。”

“感情就我一个人是坏人,会算计?”

宋常富觉得不可理解。

事实上村里人大多数人都是他这种想法,喜月和欢儿没出嫁,铺子就该算是宋家的。

能给她们分份子,已经算不错,拿大头就说不过去。

柳寡妇都要跳脚,说杜巧娘会狐媚功夫。

勾的宋常贵神志不清,不为自家儿子打算,反偏向两个没血缘的闺女,简直枉为人父。

杜巧娘还在坐月子,不会有人特意去她面前说,好事者找上宋常贵。

劝的那叫一个语重心长,活脱脱为他好的样子。

至于内心真实想法,大概只有本人清楚了。

不管村里人怎么说,宋常贵坚持不变就要这样分,回到家只言片语未曾吐露过。

有人到赵春兰跟前说道,她偷偷翻白眼,管好自家事得了,别人家的事跟她们有什么关系?

屁颠颠过来说这些话,也不知道存的什么心?

第68章 铺子建成

头天砍木材回来,第二天拉去镇上,赵春兰非要把家具拉过去摆着卖。

万一有人要呢?

能卖出去一件是一件。

这日正逢集,喜月卖完糕过去,就看到院子棚下摆着木家具。

大哥忙着刨木,宋大江已经把铺面的主架子搭个半成。

赵春兰把屋里屋外打扫一遍,忙着收拾灶下。

锅洞空着,缺一口大锅。

花钱买不便宜,赵春兰就想把家里的铁锅挪过来用,娘仨用陶罐也能对付着做吃食。

喜月则想买一口新锅,村里还有地,嫂子免不得两头跑,哪能长期用陶罐对付。

最终赵春兰没拗过她,下晌就去铁铺买了锅。

夜里杨应和要留下来看着家具、木料等物,这就要住在镇上。

把米粥煮好,赵春兰随喜月回去村里,夫妻两个猛一分开睡,还有些不习惯。

但为了生意,也是没办法。

搭铺面的事喜月帮不上忙,照常做糕卖糕。

只不过两日功夫,杨应和就把木墙装起来。

他不光白天忙活,夜里一个人待着没事,也会趁月光做点活。

临街一面,做的是大窗,两边支起来,下面是条长排台面,可以摆各色糕。

喜月极满意,不由期待搭成后的样子。

宋腊梅听说他们要在镇上开铺子,替他们高兴,笑着问哪天开张,又让李庆有给主顾们提一嘴,宣扬一番。

具体日子喜月也不知道,估摸着四五天后应该就差不多。

铺子搭成,用具都搬过去,便可开张。

到时定会提前过来说一声的。

李婆子是生意人,问了同样的问题,这铺子算谁的?

喜月没提这事,宋腊梅也没问,摇头道不知。

李婆子撇嘴道:“买卖之事复杂着呢,生意做起来不易,你娘家关系复杂,亏钱赚钱的不说,很容易闹的大家心里都不痛快。”

她是过来人,这些话是有理,可高高在上的姿态令宋腊梅心里不舒坦。

不知内情,凭什么小瞧她娘家人,还不是镇里人的优越感。

就觉得乡下人没他们有头脑,见识短。

宋腊梅笑笑不接话。

李婆子仍不算完,又道:“这镇上已经有食香阁,虽说你娘家做的糕也不差,但就那几样,生意定是抢不过人家。”

“铺子还开在那么偏僻的地方,为图省钱也不该是这个省法。”

宋腊梅强挤着笑:“选那地方主要是为开木匠铺,做出名气来不愁没生意。”

李婆子不屑一笑:“想做出名气哪是说说这么容易?”

总之,她是不看好。

虽没有直说,宋腊梅又哪会看不出这意思,就觉扫兴。

七个月的身子已是沉重,回屋里歇着,却是怎么都没睡意。

先前几个月,婆母总是打探她口味,又说酸儿辣女。

见天盯着她肚子,还与左右邻里议论是尖还是圆。

言语间就差把想生孙子挂在脸上。

扰的她时常心情沉重,心中烦闷的不行。

李庆有进屋来,见她皱着眉头,笑着问她可是哪里不适?

宋腊梅拉着他的手,头枕在他肩膀:“要是生下的是闺女,你会不会失望?”

这个问题不是头回问,李庆有揽她在怀里:“你莫要多思,是男是女我都喜欢。”

宋腊梅声音闷闷:“当真?”

“我发誓,当真!”

李庆有安慰道:“女娃也好,像你多惹人怜爱,到时爹娘不知道多欢喜呢。”

“咱们还年轻,像娘生三个闺女才来我这个儿子,你这才头一胎,别多想。”

他说的诚心诚意,宋腊梅稍稍安心:“就怕娘不喜欢。”

“她想要孙子也正常,以后给她多生几个,让她烦的不行,看还喜不喜欢?”

李庆有打趣道。

宋腊梅往他身上轻捶一下,娇嗔道:“讨厌,谁要和你多生几个?怀这一个都难受死我了。”

“当然是和你生,知道你辛苦,娘子受委屈了,夫君好生心疼。”

他油腔滑舌逗笑宋腊梅,令她心中轻快一些。

从棺材铺借来黑漆写招牌,杨应和有些手抖,快两年没拿笔,生恐写不好。

空中虚画几笔,才敢朝木板上涂写。

涂涂添添,木板竖写上杨家木匠铺五个字。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