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聚(8)
累一天,赵春兰没有愁很久,就进入梦乡打起轻鼾。
蜜豆糕、云片糕、桂花糕……。
婆婆像往常一样,笑吟吟把一堆吃食摆在喜月面前。
都不知道该吃哪样,才要伸出手,就全消失不见了。
还没吃到嘴里呢,她急的想哭。
事实上也嚷嚷了出来:“别动我的桂花糕。”
身边杜巧娘已经醒来,闻言面上一暗。
她娘家开的正是糕点铺子,又想起爹娘和大哥他们。
叫出来的那一刻,喜月就醒来了,不免难为情。
又看见娘变了脸色,有些不好受起来。
“傻丫头,别胡思。”
杜巧娘在她头上摸一把:“你再躺会,我去打水。”
后林找不到野菜,赵春兰还在愁着要不要找村里人买些菜,就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拎着菜篮子过来了。
浓眉大眼,见人就先笑:“我是大江家的,想着你们才来没菜吃,给,园子里才摘来的。”
赵春兰有些受宠若惊:“这怎么好意思白要,我花钱买吧。”
“几个菜不值当说这话,以后都是一个村的,我家大江闲着也是闲着,能挣几个工钱,还是多靠你们。”
秋菊不由分说,把菜倒在棚下,又笑道:“人多就是快,这三两天看着就能建成。”
推让不过,赵春兰感激道:“那就多谢嫂子,真亏遇见你们这些好心人,要不然我们这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人活在世上难免有个灾祸,想开些人没事就好,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宋大江回家说过他们原是镇上人家,开铺子的。
秋菊心里对他们同情,好言劝道。
赵春兰更是感激:“嫂子说的对,活着再难也比没命强。”
喜月走过来,笑着喊了声:“嫂子。”
秋菊笑呵呵问她年纪。
听是十二,笑道:“我家兰草比你小一岁,赶明有空去家里玩。”
笑着应下,闲话两句,秋菊离去。
第7章 房子建成
忙活一早上,木桶已做半成,杨应和片着竹篾,要用来箍桶。
边道:“这村里好心人多,咱们啊是来对地方了。”
赵春兰摘着菜:“是说呢,运气不算太差。”
喜月在旁边接话道:“咱们能活着,就是走大运了。”
杨应和笑笑:“喜月说的对。”
用过早饭,工人们过来,又是忙活的一天。
到第三天,房子就要上大梁。
此地有风俗,上梁要散糖块或是花生等吃食。
他们是逃难来的,宋大江就没提起。
等着的小娃见木梁抬出来主家也没个动静,不由失望。
甚至有小娃哇的一声哭出来。
没一会就来个年轻妇人过来抱起他,边哄边说:“就没见过这么抠门的人家,上大梁都舍不得散东西。”
“不知礼的外地佬。”
这话让赵春兰听到,脸上青红交加。
北地还要撒铜钱,她不舍得,杨应和没提,她就只装不知。
竟被人直着捅出来。
杨应和拍头:“我这都忙糊涂了,大江哥你该提醒一声的。”
宋大江就冲围着的村人解释:“他们是逃难来的,我特意没提,人家日子艰难着呢,钱得省着用。”
有人理解。
有人不理解:“糖块子和花生能用几个钱,上梁是喜事,这哪能省?”
初来此地,杨应和不愿意得罪村里人,想留个好印象。
笑道:“喜事是该热闹热闹,我这就去买来。”
宋大江追着他赔不是:“杨兄弟,是我的不是。”
“大江哥你是为我们好,我怎会怪你?要不你们先等会?我去去就来。”
上梁的时辰都是算好的,哪是好等的?
宋常贵从地里回来,经过听了一嘴,犹豫一下走过去:“我家有封糖,你们先拿来用。”
昨日大姐来家,带给青成吃的。
正解燃眉之急,杨应和自是感激:“那就麻烦大哥,我忙完就去镇上买来还。”
听他叫大哥,宋常贵心头一梗,不由拿眼瞥了一下杜巧娘。
杜巧娘对他出手帮忙,也是感激的紧,冲他一笑。
宋常贵心头一悸,忙收回目光,回家去拿糖了。
青成见他爹把自已的糖拿给别人,只当是给的,不由扁嘴大哭起来。
这事弄的……。х
喜月都觉得难为情。
难为情的还有宋常贵,扯着青成:“这有什么好哭的?人家会还回来的。”
赵春兰就觉得心里堵的慌,不由怨那叫荷花的年轻女子。
几个糖块子,就跟没见过东西似的,来给人添堵。
杜巧娘见青成哭,过去哄他:“我们是先借来用用,等会就去镇上买来还给你。”
劝好一会,青成才停下来,抽泣着去吃糖块了。
宋常贵有些羞愧:“让人看笑话了。”
“别这样说,小娃不懂事,你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今天的事多谢你帮忙。”
杜巧娘说完走回去。
宋常贵心里对这门亲,竟不再如原来那般排斥。
想来她会做后娘,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吧。
闹这一场,终于顺顺利利上梁,等铺上房顶,这房子就建成了。
趁着晌午的空档,杨应和就去了镇上,四五里的路一来一回也只用上半个时辰。
看他这么快把糖还回来,宋常贵就知道这一家子是讲究人。
印象越发好起来。
态度也就热络些:“缺什么就来家说一声。”
杨应和谢过他好意,在青成头上摸一把:“以后带着石头弟弟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