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天玉清昭应宫差点酿成火灾,得亏之前的检查,做足了准备。
刚出现一点火势苗头,就被及时的扑灭。
这事自然也是被上报了上去,刘娥怎么想不清楚。
但赵祯很是高兴,“朕的妹妹不愧是福长公主。”
那得意的模样,看的朝臣都很是无语。
不过却也是觉得,长公主确实有福。
但凡换个人,这玉清昭应宫可就真烧起来了,那上亿的白银,直接烧成了灰,谁也别想好。
即便如此,太后依然想要问罪王曾,只可惜,那地方并未烧起来,赵祯没同意太后的做法。
同样的,其他大臣也力保王曾,刘娥只能饮恨败北。
对于那赵小宝,更是厌恶了一分。
若不是她说要去祈福,她就能借这机会,将人赶出汴京去。
刘娥对王曾不满,尤为已久。
王曾这人对太后刘娥从来都是不假颜色,当初刘娥要垂帘听政的时候,拍马屁的人,要给她弄个尊号,被王曾一票否决。
从那次开始,刘娥就看此人各种的不顺眼,就跟当初那些人,阻止她成为皇后一样。
明明先帝要立她为后,偏偏那帮老东西不允许,弄到最后,先帝承诺,谁先生下儿子,便立谁为后。
她怎么可能允许,到手的后位飞了。
这次祝寿,也是王曾出来阻挠,什么好心情都没了!
王曾也感觉到,冥冥中,是长公主帮了自己。
毕竟若是没有长公主的去祈福,这地方怕是保不住。
更重要的是,王曾还一并兼任玉清昭应宫使,他责无旁贷。
正因为如此,他必须前往玉清昭应宫。
他也终于面对面的,见到了福长公主。
“见过长公主殿下。”因为赵小宝阻止了一场火灾,还可能让他丢官的大灾。
王曾的态度十分的和善,看赵小宝也跟看自家晚辈差不多的亲切。
“见过王相。”赵小宝回礼,“本宫有问题想跟王相讨教,不知……”
“自然,长公主客气了,有什么问题尽管问。”王曾态度和蔼的说道。
“我这里有一份海船的手稿。”赵小宝将准备好的海船图纸,送到了王曾的面前,“请王相一观。”
“这……”王曾仔细的观看,虽然他不懂造船,但他懂得人心。“公主有何吩咐。”
“我和阿兄希望能建造这样的海船,并且,派人出海。”赵小宝也不拐弯抹角,主要是跟聪明人说话,压根不需要太累。
特别是这些位极人臣的,哪一个不是顶尖的聪明人。
“官家也是这么想的?”王曾听到赵小宝提起赵祯,脑袋很快就转弯过来。
“对,有这海船出海,就能从其他的国家弄来马种。”赵小宝坦言,他们的目的就是这么的简单,想要战马。
王曾也明白,边关一直以来,他们都被契丹西夏卡住了脖颈。
因为他们有战马,所以每次都能肆意的逼近他们的边关,然后抽身离去。
抢夺他大宋的子民,光想起来都憋屈,因为他们的战马,根本追不上他们。
朝中不少人都是软骨头,只想着花点银子,打发了契丹人。
可狼子野心,哪里是这么好打发的。
时间长了,胃口只会越养越大。
对于官家还有这份警惕之心,王曾很是欣慰。
“但殿下和官家要让我来,是为了……”王曾猜到了一些。
“这海船关系重大,朝中能信任的人,为有王相。”赵小宝认真的说道。
王曾一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当即答应了下来,“臣,愿领旨前往。”
为何要让他来此,还不就是避开太后的耳目。
还是太后不远还政惹的祸,王曾对官家和公主,能有如此的警惕之心,很是欣慰。
不过王曾之前一而再,再而三的驳了太后的面子,被贬也是迟早的事。
等他回了汴京,就收到来自赵祯的圣旨,借口他治宫?*?不严罢相。
“娘娘,这是官家为您出气呢。”庞元香跟在太后身边,听到消息后,笑盈盈的说道。
“这孩子,还算懂点事。”刘娥听了,很是受用。
她真的是快烦死王曾了,她做什么事,这人都要跳出来反对。
堂堂大宋的太后,连将亲戚安排进朝堂的本事都没有,说出去直接让人笑话。
“官家还是孝顺的。”庞元香脸上带着微笑的说道。
“你还是想让我,给你指给官家?”刘娥抬眼,望着庞元香问道。
“元香不敢。”庞元香当即跪下,战战兢兢的说道。
“倒也不必这般。”刘娥瞧着庞元香的做派,笑着抬手,扶起了她来。
“因为庞家这事,恐怕官家对我都没有任何的好脸色了。”庞元香忍不住垂泪说道。
“官家念旧,你兄长的事,又怎么能算到你的头上呢。”刘娥笑着宽慰的说道,“更何况,官家喜欢好颜色的女子。”
说到好颜色,庞元香还真当是,自打长开了以后,之前清秀硬生生被提高了不少。
绝对是浓颜系的美人一个,别说是一个赵祯了,要不是庞家那破事,就是赵小宝,也是很爱的。
只是刘娥也不敢直接将庞元香指给赵祯,别的她不知道,但清楚一点,妹妹是赵祯的逆鳞也是软肋。
除非庞元香跟赵小宝的关系,恢复如初,否则她直接指给赵祯,怕是要住冷宫了。
那皇后郭清悟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到现在,赵祯都没踏入她的房间半步。
成婚都有四年了,完全不同房,哪来的一男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