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长公主殿下?”
“没错,这小牌上有个赵字,背面是个福。”
是人都知道,当今官家最疼爱的妹妹乃是福长公主。
这还是当年先帝在位的时候,给赐予的。
当时无人敢反对,因为先帝只有长公主这么一个闺女,想要给她最好的,也是人之常情。
这些年来,秦家一直都关注皇室的消息,理由自然是秦家养着的李氏。
当年李氏对秦家有恩,李氏被陷害以后,秦家人自然要出手相助。
只是离开皇宫后的李氏,整日以泪洗面,眼睛竟因此哭瞎了,虽说不是全然看不清楚。
但出行不便,一直都在后院待着。
基本只有秦家主打探来消息,去给李氏诉说。
这些年来,一旦京中有些风吹草动,只要关于官家的消息,都会告诉。
先帝的事李氏倒是不在意,直到,先帝过继了弟弟的儿子开始。
李氏才关切起来,不过想来也是,就先帝这个渣男,要不是他。
她又怎么会落得现在这个地步,如今的骨肉分离。
还被诬陷,说她生了只狸猫。
听听都觉得离谱,可就相信了?
当过继一事后,李氏才振奋起来,因为她听说了,过继的是八王的儿子。
当年寇珠送出去的孩子,就是到了八王的手里。
这还是李氏在冷宫中的时候,听冷宫总管告知,陈林已将太子送出宫,到了八王的手上。
如今的官家,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被送出的太子。
可怜那秦凤也就是冷宫的总管,在将李氏送出宫后,便自焚了。
辗转李氏来了此地,想起当年的时候,李氏忍不住落泪。
“娘娘,您可不能再哭了,郎中都说了,您这眼睛,就是给哭坏了的。”秦家主无奈说道,那忠心耿耿的秦凤,正是她的兄长。
当年家中落难,兄长入了宫,而她在兄长的帮助下,硬生生的重振了秦家。
只因为她是女子,总被人瞧不起。
这么多年来,她坚守兄长托付的事,将李妃好好的藏起来,不到时机前,一直就这么好生的养着。
“我知道,我知道的。”李氏回忆的想着,“这宝儿,恐怕就是当年杜氏的女儿。”
她入宫也早,是先帝还未登基前,被赐入府的。
所以李氏也认识杜氏,杜氏因为犯错,被赐出家。
现在想起来也是无语的很,先帝真当是……
李氏提起,秦家主自然是明白的,多年来一直关注皇家,这杜娘娘所生的公主,可是先帝最喜欢的闺女。
也是先帝唯一的亲闺女,这大宋就没人不知道的。
谁家闺女,二十了都还没成婚的。
哪怕如今已经赐婚,那终究还是没嫁人。
这样的奇女子,在民间也是少有。
秦家主决定派人前往陈州了解一下这位传奇公主,当然了,秦家也要搬家。
若再来一次这样的袭击,可没有第二个福公主来帮忙了。
整个秦家都行动起来,只是他们不知道,赵小宝人是离开了,但也留下了盯梢的人。
她可不能将好不容易找到的李氏给放跑了,很快她们就回到了陈州地界。
十分明显的,空气都干燥了不少。
“这干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去。”赵小宝在马背上喃喃说道。
莫非真要像原著写的那般,大旱三年?
那也太惨烈了,三年时间,人都要渴死饿死了。
粮食若是继续减产,真当是麻烦。
等到了实验基地,顾景辰第一时间出现,“殿下此次可还顺利?”
“不错,发现了一个盐矿,或许这是阿爹在天之灵保佑吧。”赵小宝没说李氏的事,毕竟这是谁也不知道的。“她们可有认真读书?”
“殿下不在的日子里,学生们进步不小。”顾景辰笑笑,他并没有继续那神神叨叨的话题。
让他这个探花郎给小娃娃启蒙,这要是被朝廷那帮老家伙知道。
怕不是要大骂赵小宝,暴殄天物了。
不过在这边,只要顾景辰乐意,谁也管不了他们。
在陈州的日子里,顾景辰学会了很多东西。
因为在这边很多事,需要亲力亲为,并非什么都学不到的。
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是有着属于他们的智慧。
教书对顾景辰来书不算难,他在家乡的时候,教导过村子里的孩子们。
在书院的时候,也给同窗上过课。
但他从未见过有谁,为了读书而拼命的。
赵小宝闲来无事的时候,会乔装改扮出门。
偶尔也会拉着顾景辰一起,他们看到了许多许多。
女子的苦,在大宋不过是冰山一角。
或许男子无法感同身受,赵小宝却是摆明了表示,她想改变现状。
每天早起,就能看到学堂的孩子们,勤快的上山割草,这是要给基地的养猪场送去的。
只要她们勤工俭学,她们的学杂费就可以相抵了。
当然也有学习好拿奖学金的,年级前十,班上前三,都可以拿到奖学金。
拿到奖学金后,不光学杂费不用担心,甚至还能攒下点钱来。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如此的拼命,抓住这个机会,她们才能过的更好。
体会过干净的教室,丰盛可口的饭菜,谁还要去过那原本的生活。
当然也有不稀罕读书的,赵小宝尊重每一个人的意愿。
第114章 信守承诺
所幸女校收下的学生,不少都是爱学习的,也有少数得过且过的。
即便是这样,等将来也不至于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