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皇祖父奏折的事,断然不可断。
这奏折分好类也不着急,要到年后各部主官上衙之后才会送到各部门的屋中,卫诩若是身体不适,告假一声也可推迟两日,不过卫诩心知,只要他今日与皇祖父告假说他身体不适,骆王王叔就会出现在始央殿中,接了他这差事。
来日这差事是否还是他的,另两说。
卫诩看似慢条斯理,实则在短短一柱香的时辰里,便把昨日皇祖父所批的奏折分好了类,另把两道他斟酌拿需拿出的奏折放到了一边,便起身搬着这几处奏折,去了前方放着各部箱子的地方安放。
吴英瞥到那两道放下的奏折,走了过去,拿起这两道奏折,去往了正殿天子休居之处。
顺安帝膳后走动了几步,打了阵功,正卧榻假寐,听到吴英过来,他从沉寐中暂时再安歇了片刻,等到精神头好了些许,他拉回神思,张嘴道:“何事?”
“太孙今日放了两道奏折,您看看?”
顺安帝便在吴英的搀扶下坐了起来,接过昨晚自己批过的奏折一看,第一道略略一翻,没看出什么不对来,再看一遍,方才发现,他把进都城述职的南湖都察的折子看错了两个字,把“陛下恩准”看成了“陛下隆恩”,他批了一个“准”字,是以恩准了南湖都察明年把南湖三州的税银减免到六成的请奏。
南海历年只减免三成。
“烧了。”顺安帝把这道奏折扔到一边,又拿起另一道。
另一道是请封追诰命的,是官眷之事。
这是礼部今年提了屡次之事,下面已经审过数关,萧相也过了眼,顺安帝只需在这道奏折上写上“准奏”两字便可。
他不知他那皇孙为何要把这道奏折另拿出来。
“去叫他过来。”顺安帝放下奏折道。
“是。”
须臾,卫诩进来,走至龙床前,闭眼假寐的顺安帝睁开龙眼,乌黑的眼眸霎时便盯到了卫诩的脸上。
卫诩匆匆垂下眼睛,不敢与之对视。
与他的身体渐好一般,皇祖父这两年的身体,一日胜过一日。
澜圣医妙手回春,一同治好了他们祖孙俩。
许是他与皇祖父日至今日离得愈发地近了,近得只余咫尺,卫诩比以往更是敬畏他这位天子祖父。
“贺家追封之事有何不对?”顺安帝瞟过皇孙一眼,复又收眼,拿起奏折问道。
“诩儿听说,贺老太君生前所做的善事皆为贺家造假,无一真事。”卫诩看着地上道。
无一真事?
当真敢说。
萧相都批了准的事,他说无一真事。
顺安帝又翻了奏折一遍,方道:“听谁说的?”
卫诩默然,过了片许,许是壮起了胆,他头也不抬道:“是禄衣侯常侯爷。”
又是禄衣侯。
他这皇孙不把这门亲戚彻底害死,那是绝不罢休啊。
“是罢?”顺安帝淡淡道,叫吴英,“去把常侯爷叫进来。”
吴英冷冰冰的扫了卫诩一眼,躬身退出了主殿。
他走后,卫诩看着地上又道:“孙儿外面还有点事没做完,孙儿先去打扫一番。”
顺安帝过了方许方道:“去。”
“是。”
卫诩出去,接着去了主殿侧边的主御书房,把昨晚皇帝翻过的书,打开的册,又整理了一番,放回了原位。
等他做完,禄衣侯还没到,他便拿了一本誊抄到一半的书,去了主殿,看见皇祖父睡着了,他未吭声,便在主殿的地上一角以往是起居官大人所坐的的垫子上坐了下来,把书放到矮凳上,誊抄史书。
在皇祖父身侧,卫诩的双手从未闲过片刻,哪怕静候的时候,也是如此。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在吴英禀告后,禄衣侯匆匆踏入始央殿,路过卫诩的时候,他连一眼也未看这皇太孙。
卫诩在他路过时已然站了起来,等面带冷色的禄衣侯越过他,他看了禄衣侯的背影一眼,便垂下了头。
前方,禄衣侯请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起。”
单膝跪地的禄衣侯立马起身。
“是你说的,贺家老太君所做善事无一为真?”
“是。”
顺安帝眼睛一抬,黑得发出沉光的眼睛冷烈地盯着禄衣侯,“你是说,萧相审察有误?”
“是。”
“这有意思了,朕以为你和萧相交情历来不错。”顺安帝嘴角往上一扬,露出了一抹没有笑意的笑容来,“吴英,也去把老丞相叫过来吧,朕的心腹爱将,和朕的心腹老臣打起来了,朕的这个年,过得可真是热闹。”
“是。”道这声“是”的是吴英,吴公公领命而去,路过卫诩的时候,他皱着眉头看了卫诩一眼。
吴英一退,顺安帝便道:“说吧,怎么跟贺家交恶了?这次是太孙拿你出头,还是为你出头?”
“后者。”禄衣侯淡淡道:“贺家那老龟孙子,在南边帮着一家人给我使绊子,夺了我南方船坞两艘新造的大船,我想杀鸡儆猴,擒贼先擒王,把在都城的祸首的头宰了,一劳永逸。”
吴公公将将走到大门口,脚还未迈过高高的门槛跨过去,便听到了禄衣侯这句话,顿时他脚下一顿,身子往前一倒,险些栽倒在始央殿主殿的大门口。
第158章 皇祖父日常关心诩儿罢了。
常侯爷当真是奔着当佞臣去了。
作为常侯爷的朋党,吴英也不知自己能不能活到出宫养老的时候,摇着头去了。
这厢禄衣侯说罢,接道:“那两艘船,我跟徐中说过,等几条新线路走旧了,我离开都城之日,就是大船归户部所有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