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游]开局给大圣直播西游记(183)

作者: 三钱明月 阅读记录

【这里专门提一下清朝。清朝南方各省曾发出公告,只许官方猎杀犀牛。看起来似乎是为了保护犀牛,但实际上,由于腐败堕落的王朝制度,官府将犀牛变为私有物,对犀牛肆无忌惮地捕杀,将角锯下献给上司谋求高升。】

【据当时官方资料,仅公元1900年至1910年10年间,各方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而这仅仅只是所有捕杀中的一部分。】

【1916年,中国最后一头苏门答腊犀被捕杀;至1922年,中国境内所有犀牛全部灭绝。】

犀牛三兄弟从互相眼神里看见了彼此的震惊。

虽然他们居住在西牛贺洲,和东土的南瞻部洲犀牛并无接触,但是仍然油然生出一股物伤其类的哀伤。

李世民想起自己那只犀角杯,陷入了沉思。高祖对犀牛有特别的喜爱,为此他特地在献陵造了两座守陵石犀,不过石犀只有一只圆圆的角,与云幕所说“苏门答腊犀”不大一样,却不知道此类犀牛未来是否幸存下来。①

天蓬想起挂在元帅府的一套犀牛皮的铠甲,决定对犀牛三兄弟说话温柔一些。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犀牛在世界范围内,生存状态也不乐观。】

【就以苏门答腊犀来说,1970年代,苏门答腊犀的北方亚种,也就是《西游记》的三只犀牛精所属亚种灭绝。自此无论东土还是天竺,都再无犀牛。整个苏门答腊犀,野生数量已经不到100头。】

100头是个什么概念,连玄英洞小妖们的零头都不到。

三只犀牛精抱头痛哭。

一种情绪沉甸甸的压在每个人心头。

谁会想到,一种并不稀有的动物,在未来的千年之后,竟然会一步步走至灭绝?

虽然气候原因可能是最主要的,但是在它们数量锐减后,如果那时候的人们能有所预见,而不是被贪婪的尘埃蒙蔽了心台,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

【其实就算现代,在各国政府都意识到加强对犀牛的保护,但是仍有许多偷猎者甚至偷猎集团依然为了巨大的利益诱惑痛下杀手。】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这些我们人类看来身怀“宝藏”的野生动物。】

【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去世。如今在世的北部白犀牛仅有两只雌性,是苏丹的女儿和孙女,无法实现繁殖。而在苏丹诞生的1973年,世界上的北部白犀牛还有500头。】

【有数据显示,在2007年至2014年间,在南非因偷猎而死亡的犀牛数量,从13头增加至1215头。】

【在苏丹被保护起来的岁月中,为了防止被偷猎者杀死,保护者们不得已锯去了他的角。文艺作品描述悲剧时,喜欢说天使折翼,英雄断剑,或许如今还可以加上一个犀牛锯角。】

【或许世界上少了犀牛这个物种,并不会影响日升月落,但我想,如果未来的孩子们在读《西游记》时,对“犀牛”的认识,只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物种,作为灭绝路上见证者之一的我们,只是设想就会深深地觉得悲哀吧。】

【当然,我也积极乐观地相信并且希望,其他尚存的犀牛种群,能够在法律和各类组织的保护下存续得更久,甚至重新恢复野外良好的繁衍。】

【我们今天就先到这里吧,下一期我就不和犀牛一样单独来讲,而是做一个盘点合集。最后,我为大家推荐一本绘本——《苏丹的犀牛》,我觉得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可以让孩子读一读。】

【最后的最后,我想以一部叫做《地下市场》的纪录片里的一句话为今天的直播作结——“我见过很多犀牛角,但很少是附在犀牛的头上”。】

云幕消失了。

但是众人心头沉重的大石并没有移去,反而那种滞涩的感觉从心口蔓延至口头,令人觉得如鲠在喉。

良久,辟寒发出了一声长啸,高亢哀痛,令听者惶然。

烟雾渐渐地浓重起来,所有人的身影慢慢淡去。

辟尘今日醒得特别早,一睁眼就觉得脸上一阵冰凉。

他伸手一抹,发觉是两行眼泪。

“咦,这是做了什么噩梦?”他疑惑地回忆,只是脑海里对此空白一片。

第92章 92

师徒一行作别金平府,行至一处大寺。

寺名唤“布金禅寺”,当年佛陀曾在此说法,颇有古声。众人宿下,三藏夜间与孙悟空在院内赏月而行。

大抵是灵山将近,多年辛苦将拨,三藏信步而行,只觉得景也悠悠,心也悠悠,明净澄澈,如月当天。

两人正闲闲聊着,遇见一名老和尚,引他们去了佛陀说法旧址赏观。

只行了片刻,忽闻女子啼哭之声,哭得是思念父母之情。

三藏听得辛酸,遂问起此事。老和尚屏退旁人,这才告以实情。

原来去年今日,老和尚正对月修心,忽然听见一阵风响,其间还夹杂着女子的哭泣之声。就近一看,看见一位女子正坐在地上哀哀地哭。

他询问女子来历,答曰乃是天竺国公主,被风刮来此地。

老和尚担心寺内僧人有心思不干净的,恐玷污了公主,便对外宣称里头关了个妖怪,公主会意装疯弄傻,这才保得安全至今。

老和尚也曾进城打探公主之事,但听闻天竺国公主安然无恙,心中忧虑,不知道其中内情,如今见三藏一行来此,请托多为私下打听。

三藏应下,又与老和尚探讨了一二经文。看见此地将经文誊抄在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长条贝叶之上,又闻经此处理,可千年不腐不朽,不由得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