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游]开局给大圣直播西游记(62)

作者: 三钱明月 阅读记录

至于其中所提内容,三人还需时日推演。

如今听云幕所言,三位国师居然被几个僧侣骗得喝了尿,皇帝只想即刻着人将那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捉拿归案,替国师们解气。

孙悟空、天蓬、卷帘摸着吃撑了的肚子回到智渊寺,终于美美地又睡了一觉。

醒来的时候,几百支顶部挂着红缨的枪尖将他们围了一圈。

领头的见他们终于醒了,恶声恶气看着天蓬问道:“你是猪八戒?”

看云幕,这猪八戒吃得最多,还把三清塑像推进了茅厕,简直第一个该杀。只是长相和云幕所演略有出入,需得问个明白,方可避免冤假错案。

天蓬眨眨眼睛:“我是天蓬。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的天蓬。”

领头:?抓错了?

他狐疑地转向卷帘,这人看着脸色晦气,以为是个有肾病的,没想到一尿就能尿半缸,侮辱情节严重,第二个该杀。

领头断喝一声:“你可是沙和尚?”

卷帘无辜地举起双手:“我是卷帘。”

怎么又抓错了。

再看向另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你可是孙悟空?”

孙悟空想来想去,只能认领:“我就是孙悟空。”

大牢里。

三藏有了上一回的经验,终于没有再哭,第一时间寻了一块略高的地方坐下诵经。卷帘则忙着收集干草,让三藏坐着更加舒适些。

天蓬和孙悟空又关在了一间囚房里。

这回比上次那死牢好些,至少有个小天窗能吹吹风。

天蓬仰头四十五度,目光穿过那道窄窄的窗户,看向窗外的蓝天。

这个姿势很像发现自己被生活欺骗后对人生失去信心的酸秀才。

孙悟空嘬了嘬牙花,决定看在多年相交的份上,开导开导他。

“别难过,至少你是我们之间吃得最多的,也不算亏了。”孙悟空道。

天蓬慢吞吞看他一眼,道:“你误会了,我只是在想,这里应该挺久没下雨了。”

【唐僧倒换公文时,遇见前来兴师问罪的虎力大仙一行。国王考虑到他们从东土大唐而来,也不愿真杀了他们,听闻外头有乡民说今年春季尚未下雨,恳请国师求雨,便提议他们与三位大仙赌胜求雨。】

兜率宫里,金角银角正乖乖守在炉子前看火,冷不丁就听见云幕说,大圣几人将三清的塑像扔进了茅厕。

金角银角互看了一眼,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真不愧是大圣啊”的感叹。

太上老君不在兜率宫,而是应了元始天尊之邀,与他下棋。

听着唐僧一行进入车迟国,元始天尊还问了问老君金角银角的情况。

自打云幕重启,看那只猴子如何护送金蝉去西天取经,就成了天庭诸人茶余饭后闲聊最大的谈资。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虽然居于三十三重天之上,很少参与天庭的八卦,但并不妨碍他们在闲暇交谈时以猴子作为话题的润滑剂。

果然,谈到猴子,气氛更加欢乐融洽起来,元始天尊甚至觉得,抛却火爆脾气,猴子机灵可爱又忠心,回头寻个机会见见真猴。

直到云幕说到自己的塑像被扔进五谷轮回之所。

元始天尊难得地有些生气,指尖稍稍一用力,棋子化为齑粉,随风飘走。

太上老君忽然觉得,莫名就想洗个澡换身衣服呢。

棋局没下完便散了,太上老君回到兜率宫的时候,丹房里居然辟了一小块地方,金角银角坐在一张案几后,一人拿着一块醒木,口沫飞溅地讲着什么。

他们身前围坐着几乎大半个丹房的仙童、道人,听得认真。

“当时大圣和我们推杯换盏、互诉衷肠……”银角正说得眉飞色舞,忽然觉得丹房内气氛肃杀起来。

一刻钟后。兜率宫殿外,两个小童罚跪在地捏着丹丸,一人扎着冲天辫,一人扎着两个抓髻,身侧是小山般的炼材。

【在孙悟空暗中操作下,虎力大仙没有求到雨,倒是孙悟空显了神通。】

正与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讨论如何处置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鸟和尚,虎力大仙就听到这句话。

输了?他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第二反应是不甘心。

第37章 37

羊力大仙惊讶道:“这孙悟空到底是甚么人?竟有这般本事?”

鹿力大仙想得更远:“这云幕全国百姓都能看见,若是真受了云幕蛊惑,质疑我等能力,反教那几个和尚得了陛下信任,这可如何是好?”

且不说他已经习惯了一人之下的尊贵生活,就是广收徒弟、传经授道的日子,也让他觉得比当一只只会在山崖间跳来跳去的羚羊有成就感多了。

虎力大仙陷入了沉思。

他们兄弟三人原本只是山野野兽,经过难以想象的苦修,才有了今日。

他们修的是本源的五雷法,呼风唤雨那是实打实的本事。怎么可能这群秃驴一来,就求不了雨、唤不了风?

要知道,他的求雨文檄一烧,那便是直达玉帝圣听,天上地下怎会有人能抗了玉帝的旨意?!

左思右想,他终于断定,云幕说的一定是假话。

他们成精也有小几百年,这几百年来都未曾见过云幕,怎地这群和尚一来便天生异象?一定是这四个贼秃驴捣的鬼!

既然是谎言,他就应当亲手戳破,以正视听。

虎力大仙带着鹿力、羊力大仙进入文华殿的时候,国王正在听取三法司会审结果。

“禀陛下,对方油盐不进,拒不认罪。不过经现场勘查,三清殿内供品确实被尽数吃光,地上全是枣核果皮,砂盆、花瓶内液体,经查与那三个怪样和尚的尿液气味一致。总体来说,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不容对方狡辩,还请陛下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