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买活(1691)

“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要活的充满希望。”

她高兴地对中央班子说,“真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好事发生了!看吧,不但羊城港的建设很顺利,广府道的发展也比我们预料得好得多。如果年轻人的素质都有这么好的话——”

买活 829 四个方向 羊城港谢双瑶 北上、南下……

谢双瑶也知道,那就是她又看漏了,或者是眼神扫过没有在意,这种情况在最近这几年是越来越多了,现在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就算呈报上来她也很难去留意,不过好在本来就架设了机构去处理,发来她这里只是为了做个备份罢了,让她感兴趣时可以立即查找到相关的资料。

这里的浅红色,区域是很大的,直接蔓延到了这个苦叶岛,再往右去,看到虾夷地了,虾夷地则被标成了淡粉红色,在这里,争议区域时常出现,马脸小吴做的标注也变多了,她打了个附注,“刚开始开发,阶段目标是浅红色。”

“哦,李魁芝他们终于正式动身过去了啊?”看到这里,谢双瑶才想到李魁芝,随口问了一句,“他们终于通过考试了吗?”

“勉强通过了,不少人其实已经不想走了,但没办法,说好的事也不能反悔,前些天依依不舍扬帆出去的。”马脸小吴往办公桌处扬了一下手,示意报告其实早放在桌上了,就是这也不是什么急件,谢双瑶也就没抽出时间看。

“高丽汉人道你标的是蓝色吗?我还以为是淡蓝色呢。”谢双瑶看她标色又有问题了,“我们存在什么贸易往来啊?哦,他们买铁器,还买棉花,对,高丽是很大的棉花买家,他们真的挺需要的。”

“不止,汉人道的高丽百姓,也很向往汉人的生活,有造反投买的趋势,其实随时可能往浅红色转化。”

人手都不够用了,还要考虑下一步该往哪发展?别看这话听起来不符合逻辑,但管理国家还真是如此,想要做成一件事的话,那么,在‘条件根本不具备,想了也是白想’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了,不管最后是不是白想,起码计划要做起来。

而什么时候开始呢?‘条件还不是很成熟,还可以再等等’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因为,谢双瑶已经发现了,在这么大的尺度上,一个政权总是无法做出万全准备的,这就是个伪命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永远会有新问题出现,想要等到每个问题都能从容应对再开始,那就永远也不能开始。

“虽然说现在非常缺人,但这个问题是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的。”

她也已经很习惯这种捉襟见肘的感觉了,还真是,很多事就在一块布扯来扯去的过程中给办好的,而在办事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人才浮现出来,反而解决了之前的人事窘迫。所以,虽然现在买地的大量活动人口基本都被压在广府道了,就算有空余,肉眼可见的南洋也是个无底洞,但谢双瑶还是要在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买活军的下一步战略方向该往何处规划?是继续经略沿海,把重点放在南洋,还是拓展开草原线,往内陆去运营?

一张东亚地图很快就被投影到了白板上,讨论战略离不开地理,马脸小吴作为中央班子中级别最低的一人,起身亲自操作电脑进行填色。她把买活军实控范围标成深红色,叙州这样由买活军控制,但还残留当地势力共同治理的地区标成次一等的浅红色,受到买活军影响很大,办事处一定程度上参与当地治理的区域则标成淡粉红色,其余只是和买活军有贸易往来,形成一定经济依赖的地域则标成了友善的蓝色,对买活军有认识,有一定亲善者居住的地区,则是浅蓝色。

“真的?!”谢双瑶吃了一惊,说实话,她对高丽、东瀛的关注是比较低的,因为这两个藩国反正是没实力来打华夏的,近期谢双瑶也不考虑灭国。之所以会和高丽发生交集,主要还是因为东江岛很多百姓会被转运到汉人道去安身,之前无处可去,只能在那里寄人篱下,安顿下来,自从买活军崛起之后,这条海上生命线源源不绝地把辽东流民搬运到买地,但汉人道还维持了收纳灾民的作用,在那里也是有转运码头的——东江岛实在太小了,住是真的住不下那么多人。

这样一来,交集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不管怎么说,买活军不可能看着汉人道的灾民完全过着缺乏组织性的生活,这么一来,宾主不安,百姓也会受苦,很多没必要的冲突也会随之爆发,因此买活军还是派人到汉人道去组织生产,尽量把当地百姓的利益也协调兼顾——耐寒高产稻的种子也是给过去了,反正每年买种子,也没有种子外泄的危险。有了高产稻带来的丰产,当地百姓对汉人的敌视情绪应该也能缓解不少。

“确实是缓解了不少,事实上可以说是缓解得太多了。这些本地百姓,本来衣不蔽体,过的日子也就是比牲畜好一点点,突然我们买地的活死人去了,又是带种子,又是带了铁器、棉花,而且还不肯把棉花交给地主专营,用便宜的价格卖给他们……这些人如何不向往买地?再加上他们从买地这里得到的好处,回到村落里,还要提防不被两班贵族派来管理庄园的管事夺走……”

马脸小吴都不用多说了,剩下的还用讲吗?本来看到汉人的好日子,高丽百姓心里就羡慕得很了,都是一样被庄园主当狗,那还不如选个新主子呢,这矛盾本就一触即发,再加上那些管事还火上浇油,小摩擦上升成大造反,一整个庄园一整个庄园的归顺,不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