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正义性,这个词也是有疑虑的,但可以猜测到原本的意思,谢六姐写东西喜欢用某某性,如进步性、软弱性等,正义在此处的意思并不做《五经正义》中正义两字之解,显然是形容为道路的正确与公正。沈曼君为标题就做了大概一百多字的标注,这才继续往下看去。
【自《勒石合约》签署,并决意发兵泉州,襄助夏种之后,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垂询设问,认为买活军将彻底悖逆朝廷,并有不少人认为投效买活军,与投效建贼一般,均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在此就以下几个角度答众问,并对战争的正义性做出定义。】
这一段没有太多需要标注的地方,也没有错字,虽然沈曼君很怀疑是否有人敢于质询谢六姐,而且她也觉得这个设问一点错没有,买活军和建贼,且不说别的,就性质来说能有什么区别?的确都为乱治之徒,但她还是往下看去。
在他身后,穿着长袖圆领衫和长裤的沈编辑已经把短发梳得整整齐齐,又戴了银头箍,正拿着牙杯疾步往水缸走去,小何着急地说,“不喝了,我要去海边找张记者,稿子我放沈编辑办公桌上了,办公室见,谁先到谁第一校!”
不等沈编辑一家回复,拔腿就跑远了,吴先生在后头叫都叫不住,只好叹气走回来,“你先去办公室吧,一会我把早饭给你送去。”
“嗯。”沈曼君已是换了凉鞋——穿布鞋本是她这样的女娘最后的坚持,但很快,天热了之后,沈曼君就知道厉害了,做编辑不比做老师,经常要到处去采风,有时候还要去许县对稿子、排版,是个奔波的活计,沈曼君也是人,她的鞋也会有味儿,尤其是若去了乡下,或者是下了雨,布鞋实在是太难善后料理,沈曼君实在是没有多余的体力了。
还不如便宜的麻鞋,透气、吸汗,也不比穿袜子,不闷味儿,若是踩脏了,那直接就在水里一起洗洗荡荡,一会儿就晾干了,若实在洗不干净了,有味道了,就丢了也不心疼,而且麻鞋可以直接把矫正鞋垫缝在上头,不必太讲究做工,要更方便得多,于是沈编辑现在虽然还坚持穿着长袖衣裳,但已经悄然穿起凉鞋了。
“放心吧,应该不是战事生变,若是,短波电台早就来消息了。”
张宗子却完全没有留意,依旧拿着沈曼君的誊抄稿,他几乎是不可思议地说,“这也可以?这也可以?!”
猛然间,他仿佛忽然兴奋了起来,挥舞着稿子,几乎是狂热地对沈曼君说,“沈编辑,这居然也可以啊!只要是能说官话,会写汉字——没说‘只’说官话,‘只’写汉字,按他们这样所说,那东瀛,迄今仍用汉字为书,虽然说的是东瀛话,那东瀛之地,岂不也就成了我们的政权可以合法扩张的地方?”
“还有安南、吕宋——安南用的不也是我们的字体,穿的不也是我们的衣裳?吕宋难道就没有我们下南洋的老乡在么?天下之大,只要我们华夏人去过的地方,只要有会说官话,会写汉字的人在,那么我们的政权,便可以扩张到那里去,那便是我们文明的一部分,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
他和沈曼君是很不同,沈曼君对什么事总是首先感觉到畏惧,但张宗子对所有的变化,只要是投合了他的胃口,总是感到狂喜,这样一种全新的,非常支持对外扩张的理论,明显比什么‘勿轻启战端’、‘老成守国’之类的老生常谈,更为令他这样的年轻人振奋。
这百多年来,敏朝对外的战事总不能大胜,如今更只是勉力维持,难道如张宗子这样的有识之士,心里便不憋闷么?谢六姐的文字虽然毫不引经据典,浅陋直白,但其逻辑却异常抓人,张宗子一下就投入了进去,“甚至于,甚至于我们可以把人送去啊——你看看,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人能说官话,会写汉字……哪怕是西洋人的老巢,我送些华夏百姓进去,是不是也就能和他们占据壕镜一样,对他们的老家声张政权了?”
【从始皇帝统一六国至今,已有数千年过去,秦、汉、三国、东西晋、五胡十六国、糖、松、圆、敏,这些都是曾统治了我们身下这片广袤国土的政权,一个百姓可以是很多朝代的人,如冯道历经四朝、朝秦暮楚,但他始终属于华夏国,政权总有覆灭的时候,但国家不会因政权的更替而发生改变,这是百姓上下所有不可不承认的前提,不论是敏人,还是我买活军的活死人,又或者是闯贼、西贼,均为华夏人,华夏人可以反对此时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权,譬如闯贼、西贼,也不失去其国民的身份。因此,买活军此刻虽然攻伐泉州,但我们与西洋人,与建贼,与倭寇又有极大的不同,我们始终还是国人的政权,只是现在暂不占统治地位,这一点是所有人都需要牢记的,投效买活军会招来敏朝的反感,但这不是叛国,叛国无疑是比叛朝更高一层的罪名。】
【那么,用什么来定义叛国呢?在此时此刻,投效建贼,甘做包衣走狗的人,应当是可以视为叛国的,这就又牵涉到了更上一层的概念,那便是文明。为何在松朝时,勾结蒙古人被视为叛国,但之后圆朝又可当做是华夏国的统治政权来看待呢?这并非是因为圆朝一统天下之后,强行窃据了道统,于是后人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而是因为圆依旧开科举,说官话,依旧遵用汉法,使用华夏制的政体,设中书省,设六部衙门……换句话说,圆征服了华夏国之后,依旧采用了华夏国的文明,那么这便带来了身份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