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娘子便冲周小娘子讨好又狡猾地笑笑,周小娘子也笑了笑,道,“你吃,你吃。”
她还把碟子往史娘子那里推了推,史娘子倒也还有些分寸,摇头道,“我就尝一口,我不吃了。我呀,还是喜欢喝粥就花卷,配点小咸菜,神仙也不换!”
说着,便举起碗来往自己嘴里拨拉,周小娘子乘此机会,和蒋七姑相视一笑,也不多说什么。
吃完了饭,大家一时反而精神起来,相伴着走出厂区,多数人都拐到宿舍方向去,只史娘子和周小娘子这些有家的工人继续往城区走,史娘子家近一些,是个三间房的小院子,她拐进巷子里没几步,周小娘子便听到门响,几个孩子争着叫娘,史娘子声音远远传来道,“乖啊,都起来了吗?娘给你们带了千层糕——”
周小娘子听了,唇角也不禁扬了起来,想着若早些回去睡,下午上班前还能去看看孩子,便也加快了脚步,不一会便到了她和吴老八在衢县的家——上下两层的水泥房,在本地也是头一份儿了,若不是两家亲眷都少,其实完全可以请个亲戚来看孩子的,很住得开,倒不必送去托儿所。
史娘子道,“我这不是怕麻烦么,下了班还要走去城里上课,实在折腾——我想的以后若《政治》教材改了,考学不是越来越难?最好是能赶在《政治》传达下来以前,考到第二学年去。”
周小娘子原是不知道史娘子这般对自己示好是什么意思,此时被蒋七姑道破,才知道缘故。她心中微微叹口气,只觉得自己于人情世故上实在有些愚笨,虽然算学还可以,但不如史娘子上进得多了。就觉得自己仿佛总有一根筋转不过来似的,实在是不灵活。
若是从前,大概也就灰了心,随他去了,因为这是周小娘子没有办法的事。而且她从前到底也嫁了人,在夫家吃穿不愁,过的是殷实日子,只略无聊了一些,平日里一家人言语都不多。
但此时,周小娘子的心境已大为不同,她到买活军这里将两年了,话比从前多了无数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若是太闷了,还怕上头觉得你太内向,不值得栽培。
再者,她两个孩子虽然和吴老八处得好,但婚书明明白白写在那里,将来是只能靠周小娘子自己的,因此她每每想着就这样随波逐流下去时,又不由得警醒过来,提醒自己:如今家计虽然宽绰,但将来属于两个孩子的部分其实仍少得可怜,她实在很应该再往上走一走。
买活 第235章 家庭生活
因着这点心虚,她对吴老八便极是体贴,温柔小意之处,比待前头那个还更有过之,吴老八这里,过惯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成亲之后,家里多了个知疼知热的美娇娘,回到家里,什么都是齐全的,也觉得成亲了是要比单身好得多,他见多了世面,对钱财看得不是太重,且手里实在宽松,这一千文给了,丝毫不心疼,反倒觉得该给——便是雇个老保姆,只能擦洗屋里,烧水做饭,帮着看看房子,一日也要二十几文了,周小娘子帮他维系起了一个家,能做到的又何止这些事情?再说,这里头的温暖也实在不是用钱能计算的。
如此两人彼此体贴,你敬着我,我敬着你,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日子便很好过在一处。年轻夫妻,彼此柔情蜜意,自不必多说,吴老八一有了假期,便回来找周小娘子,他这个活,一出门是两三个月,回家后也能歇上一个多月,一般都从衢县这里进关,虽然距离许县也就一条江,但吴老八只一年回老家一次去看老娘,其余时候都在衢县这里和妻子待在一处,这一回是才出门了半个多月,周小娘子根本没想到吴老八这么快就回来了,见到他的鞋子,当真是十分欢喜,冲进屋里,也不顾自己忙了一夜还没洗澡,身上还有棉絮,当下便投入怀中,那棉絮倒是惹得吴老八打了好几个喷嚏。
当下絮絮叨叨问了起来,这才知道婺江今年水浅得不能过船,山路又被夏天的洪水冲垮了,迄今没有重修好,去往江南道的河路竟全然断绝了,只能回衢县来,暂且修整一番,再往云县去,走海路北上,吴老八这次回来还能呆上三四天再走。
周小娘子一听,连上了大夜的疲倦都忘了,立刻就欢喜起来,又忽后悔道,“早知道我就把今天的千层糕带回来了!”
如她这几日忙碌,家中又只有一人,灶便不烧火了,要用热水去巷口熟水店现买便可,还是吴老八回家以后,先把火升了起来,此时舀出来给她洗脸烫脚——澡是顾不得洗了,闻言笑道,“你快睡吧,还千层糕呢?这都六点了,下午一点还要上班的——先睡,不许再说了。”
吴老八和周小娘子成亲差不多也有一年半了,这一年半来,两人从临城县搬到了许县,在许县住了一段时间,又因为吴老八和周小娘子在工作上共同的调动,来到了衢县这里——
周小娘子本来是个普通的女工,从临城县的纺织厂去许县新开的厂子之后,便成了一条线的管带,在许县这里做了一段时间,把摊子铺开了,得到了厂长的赏识,恰好衢县这里的纺织厂要扩建,而吴老八因为‘业务范围’拓展的关系,之后多都是以衢县为据点带队出去,周小娘子便打了报告,希望能调动去衢县,这样她们便到了衢县这里,周小娘子也被提升为主任,平时她专是到处写信,联系运输棉花、布料,又要看报纸总结最近的供需,和厂里商量着协调生产,倒是不用上一线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