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买活(581)

谁能说她们不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呢?

冯犹龙望着台下一张张面孔,心头百感交集,身边叶仲韶附耳轻声道,“风尘之中,亦多英雌。”

他是几乎从不履足这些地方的,因此有此一言,冯犹龙却早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道理,他轻轻地摇摇头,但却也并非是否认叶仲韶的说法,只是低声说,“迷途半生,终知今是昨非……仲韶,我误了,我悟了……以后我再不写风月情痴了。”

“青楼楚馆,何来情痴?只有一团团的血泪……唉、唉、唉!姐姐,我今日悟了,我算是走出来了……”

买活 第274章 谢双瑶的爱好

在谢双瑶来看,收容所的宿管无法和女娘们交心,有可能便是因为这种思维定见在起作用,而且这种趋势是不该放任的,否则很容易在两个不说互帮互助,但也至少本该相安无事的群体中,惹来普遍的矛盾和冲突,她几乎可以预见得到矛盾发展的轨迹——本地的女娘觉得这些小脚女‘没有用’、‘整天哭’、‘神经兮兮’,如果她们是在彬山成长起来的,没有吃过太多苦,女性亲眷也没有讲过她们在逃难的路上是怎么出卖一切来换取一口吃的这样的故事,那么她们很可能还会觉得这些女娘们从前做的活儿见不得人,本能地总带了几分轻蔑。

而那些小脚女,本就因为过去的经历深深介怀,很可能便用自傲来掩饰自卑,反击这种轻蔑的话术,谢双瑶闭眼都能想得出来,是古今如一的,无非是强调自己的性魅力,并把这种轻蔑定义为妒忌。“说三道四,不就是因为自己丑得厉害么?”

这种矛盾必须防患于未然,真的成为一种群体的情绪,对谁都没有好处,因为这很容易带来观念上的两极化,譬如让小脚女娘转而维护自己的小脚,并且给它找出种种借口。所以谢双瑶对放足促进会的出现还是很乐见其成的,官府不可能鼓励百姓去做这种死亡率可能达到10%、甚至是20%的手术,但要女娘工作来赚手术费,那就陷入死循环了,不放脚找不到能攒钱的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没钱做手术——那么为了做手术,很多女娘肯定又会本能地想要重操旧业,买活军等于给自己接了一群违法者回来,这就是逻辑上的死结。

不过,这种好处,只要是适龄女娘都能带来,而小脚女的好处并没有那么的突出,甚至于婚配价值也没有她们自己估量得那么高,许多小脚女娘的生育能力实际上受到了限制,她们的骨盆太小,身高也矮,错过发育期之后,适合不适合怀孕生产,那要看医生的评估,事前必须告知风险——如果不想冒这个风险的话,很多人是不适合结婚的,这就带来了一个窘境,如果一个女娘不愿去工作,也不想冒着风险去结婚生子,那么她重操旧业的可能就会变得很大。

好处不见得特别,但小脚女带来的支出是特别多的,除了医疗上的压力——买活军只是放足手术收钱,但其余的疾病,对小脚女娘也是一视同仁,由官府补贴,并不额外收钱。而小脚女的医疗支出一定是多的,这就等于是财政上多了一重压力——之外,还有就是心理疗愈的需求,小吴之前觉得这很荒谬,因为日子过得比小脚女还苦的人多了去了,未见得个个都需要心理疗愈,但她去了一次诉苦大会之后,便不再这样说了,开始相信谢双瑶的说法,肢体上长年累月的折磨,的确会影响到心理状态。

而心理情况不佳的漂亮姑娘,融入社会的难度会更高,如果不能尽可能地帮助她们,她们中有许多也可能就会回到自小熟悉的行当中去,甚至还会为这种行当宣扬,认为其有存在的合理性,而自己做这一行也并不丢人,成为社会管理中很难消化的硬骨头。

这么些沾了灰的豆腐,吹不能吹,拍不能拍,虽然也有些好处,但管理上的成本是真够高的了。这是事实,谢双瑶也不为自己辩解什么文艺专长可以利用的事情——如果在心理上改造不好,放她们去四处演戏反而是很危险的。她只是说着,“嗐,人谁还没个爱好呢,这总比修皇陵好吧,至少是实打实帮到了人啊。”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质疑特意救助小脚女的好处了,而谢双瑶的逻辑是无懈可击的,你说这不合算,那就不合算呗,人谁还没个爱好了?她的爱好就是救助华夏文明中活不下去的妇女,怎么了嘛,难道这爱好还有什么可指摘的地方吗?

“哦,捐款很踊跃嘛,这是好事。”谢双瑶一边翻阅今日的报告,一边和从云县匆匆返回的马脸小吴闲聊,“看来诉苦大会的确是很有用,这种形式估计会很快流传开来,甚至到泛滥的地步——看连你也捐了一千块,就知道多有用了。”

一千块对小吴来说,大概是月薪的六分之一,当然是不算少的了,因为她所接触到的,需要帮助的苦命人是很多的,并不止这些裹足女。不过,小吴光身一人,吃穿住行几乎都不用自己出钱,她碍于职务也不可能经商,连买房的开销都不必有——她的工作还在的话,少不了房子住,如果工作被撸到底了,那买下的房子估计也很难保住。

既然如此,工资对她来说实在没什么用,但小吴一般是不捐款的,所以她默默接受了谢双瑶的打趣,并不为自己辩解,只是强调说,“的确很有用,但这个形式还是要警惕,群体性的情绪冲动太有感染力了。还好事前有想到,设计了捐款门槛,不然真有人会把自己的钱当场全捐了——之后冷静下来,估计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