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自从土豆流行开来,至少驿卒们的伙食是眼见地往上跑的,这个东西很丰产,亩产是之前所有作物的几倍,这也就意味着驿站可以用一样的伙食费,买出几倍的粮食来,驿卒的伙食也从一两个野菜窝窝头,变成了一大海碗,吃下去能打饱嗝的搅团、土豆糊糊、土豆馒头、土豆粉……
对于一种新作物,百姓们研究它的吃法,这热情是非常高涨,态度是极为虔诚的,光是土豆,吃多了烧心,但搅团因为加了一点杂面(荞麦面、玉米面),便很有效地规避了这个缺点,而且还管饱。而土豆粉便更是广受大家的喜爱了,只是因为制作费事,驿站不太会做罢了,但农户镇民们,或是自己琢磨着做米粉、木薯粉的办法,或是从报纸上看到了土豆粉的制作教程,便立刻学会了这道美食,并且发展为本地的小吃了。
但光是土豆搅团,就已经让人很满足了,这东西虽然没什么油水,但浆水里呛了辣椒,又酸又辣,泡在搅团里,那搅团用筷子一扯,送入口中,绵软中又一点嚼劲儿,酸辣咸恰到好处,热乎乎的带了微烫,伸着脖子往下一咽,滋味真是,千锤百炼只能化为三个字――撩咋咧!
“这要是能来点油辣子,给我皇帝我也不做!”
虽然已经入春,但傍晚了还是有些冷,一群人便蹲在灶下墙边,借着火墙的温度,让热烘烘的土墙烘烤着自己的脊背,狼吞虎咽地吃搅团,厨子这里还在忙活,从灶台上解了一根腊肠下来,在小灶眼上快火炒了,和搅团一起送到前头去――驿站有官来了,要个加菜,也自然会多开发些赏钱,若不然,不好意思,今日驿站就吃搅团,您也得跟着一起吃,多的是没有的。
原来这文书是延绥那里来的,叫做张秉忠,要去省城公干,到底有什么事,那他也不会明说,不过关于买活军商队的事情,是他那里传出来的,因为买活军的商队已经到了延绥,而且现在出关去找鞑靼人了,为的就是收羊毛。他们的确带了多民族的通译,一路上商队的人也都在学外藩话――延绥的羊毛几乎全都卖给了商队,现在商队需要找人往回运……
黄来儿听到这就懂了,张秉忠这是要去联络这门生意那!边军闲着也是闲着,军需运着也是运着,如同黄来儿,这信送着也是送着,难道就不能――
他的眼睛一下也亮了起来,虽然还不好把话说得太明,但已是感到有必要和张秉忠好生结交,恰好,张秉忠也觉得和他很投缘,仿佛找到了同路人一般,冥冥中便觉得投契。
两人一起吃了饭,张秉忠又邀请黄来儿和他一起到大堂的炕上喝茶,两人盘膝坐下,暂还不提正事,张军官也变戏法一般,从炕桌下头取出了自己的针线活计,对黄来儿展示了起来,“说到这算针,那是有诀窍的,尤其是做手套,这种半指的手套,要做得贴合,织到虎口上方,就要开始减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那夷族崽子们可不是美极了?如今沿岸收用了外仆的人家,都要小心了。”
“可不是!那些夷崽子们,胆大包天!根子里的野,一听说买活军那里待他们好,岂不是都要作乱起来了?我若……”黄来儿把话吞下去了,“我若是主人家,便要提防他们杀主抢掠之后,逃去买活军那里。”
“这话不假,但难道咱们自己的仆僮便没这样的打算了吗?所以说,买活军这商队,大家是盼着它来,又愁着它来,就和报纸似的,是好东西呀,可给不合适的人看懂了,他们的心就野啦!知道有这么一个去处,原本不敢生的一些心思,这不就都全来了?”
黄来儿认为老周的话确实把其中的道理说清楚了,恶仆卷款携逃,甚至是杀人夺金后连夜逃走的案子,并不能说非常出奇,绝不是买活军来了以后才有的,但不可否认,买活军那里的政策,确实会促使一些原本胆量还不算大的人生出这样的心思。
就比如说,黄来儿老家的艾举人,在他看来,鱼肉乡里、横行霸道,若是杀了他,应该算做是替天行道。不过,艾举人和他李家暂且还没有什么纠纷,见到黄来儿面上还颇为客气。
买活 第318章 草原上的新商队
“塔宾泰,去宰一头羊来!”
火把被点起来了,那日松的吼声在草原上回荡,伴随着羊叫声,火光中,男人们拎着几桶水走了回来,女人们劈柴、烧火,还有几个商人点着火把翻检那日松家的羊毛,“还可以,往常商队是多少钱收的?”
“都是换盐,换茶,也换瓷器,我们不用钱!”
塔宾泰是那日松的侄子,他的汉语说得还不错,“一斤羊毛换半斤盐、三两茶!也换铁,一斤羊毛一两铁。”
铁器是草原部族急缺的东西,他们也缺陶器,商队的人便问,“马口铁的东西要不要?”
“虎福寿,你还敢踏出你们延绥关一步吗?”
“为何不敢?!”
正当黄来儿和张秉忠两个编织爱好者,正在昏暗的天色中点亮了油灯,数着针数时,寒风料峭的域外草原之上,也有两帮人马正在圆顶穹庐之前对峙,一个矮壮的鞑靼汉子,满面胡须怒张,宛如钢针一般,正看守在自家的穹庐之前,和买活军商队的向导寸步不让地对峙着,用鞑靼语怒喝道,“狡猾的骗子,背叛了草原,你的灵魂要在泥沼里腐烂!”
“骗子至少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天花烧死!骗子活得最久,能见到苍鹰老去――再说!我现在不是骗子了!”